梁羽生卷 十一、黃粱夢醒已三生

「黃粱夢」是中國一個很出名的故事,源出唐朝短篇小說《枕中記》,據說有一個人叫做盧生,窮愁潦倒,在邯鄲一個小旅店裡遇見道者呂翁,呂翁在囊中取出一個枕頭對他說:「你枕這個枕頭睡一覺吧,我可以令你榮華富貴,一如尊意。」那時旅店店主正蒸著黃粱。盧生一睡,果然發了個好夢,夢中娶了當時大富豪崔氏的女兒,顏容美麗,德性又好,稱心極了。結婚後不久,中了進士,一直升至節度使,與外族作戰,立了大功,又拜丞相,身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五個兒子,十幾個孫子,都身居高官,所婚的都是天下望族。他在夢中過了八十歲才死,死時鬼卒來拉,他還不肯走。就在這時他醒了,店主蒸的黃粱還未熟呢!

這個故事散播的「人生如夢」的思想,當然是一種不健康的思想。但本文不想討論作品的思想問題,而是想由此牽入心理學上一個有趣的題目——「夢的速度」。夢的時間雖是一瞬,但夢中所經歷的時間卻往往很長。「黃粱夢」所講的雖然只是一個神話故事,不能作為科學的憑證,但也足反映「夢的速度」實在驚人,要不是因為有「一夢歷三生」的這種可能,小說家也不會想像出那樣的故事。

「黃粱夢」的故事是假的,但在西方卻有一個著名的夢是真的。十九世紀初,心理學的研究開始在歐洲興起,法國有幾個心理學家做一個試驗,接受試驗的人名叫馬利。他在柔和的燈光下打瞌睡,旁觀的心理學家一聽到他發出鼾聲,就在他頸上打一下,把他打醒,問他可有做夢?做了什麼夢。心理學家是想了解一下他在這短促的時間中,夢中經歷的時間是多久。馬利講出來令他們大吃一驚,原來他在夢中參加了法國大革命,在巴黎做過巷戰,經歷了很長的恐怖時期,最後被送上了斷頭台。心理學家在他頸上拍一下,在夢中就變成了斷頭台的鍘刀鍘下來了!

這樣多的事實如何能在這樣短的時間中夢見,這是百多年來心理學家還不能明確解釋的事情。關於「夢的速度」,有好幾派學說。一派認為:夢中的心理作用的速度是很快的,所以在一瞬間,夢中的心理活動已經歷半個世紀。還有一派認為:夢多是沒有系統的,都是從這一個「活動片斷」跳到另一個「活動片斷」,例如剛剛夢者和甲朋友在下午茶座飲茶,忽然就跳到在教堂和乙小姐結婚,婚禮還在進行,也許你的夢又轉變為在飛機上飛越喜馬拉雅山了。夢就是這樣連接不上來的「心理活動電影」,又像一幅幅獨立的畫圖。醒來之後,發夢者要把夢作有系統地敘述,常常不自覺地把許多無意義的短夢連接起來,解釋夢中的一個個畫圖的場面,那麼在敘述夢的時候,就有某種不可避免地改變,以便使圖畫變為可以說出來的故事。因此把這些故事加以串聯,講出來時,便錯認夢中經歷的時間很長和所做的事情很多了!有一個心理學家艾格(Egger),另外做了個試驗,叫一個人在指定的時間內,任由腦子作雜亂無章的亂想,叫他把所想的項目記下來,結果也多得驚人。因此艾格認為:夢中思想速度不一定比醒時快。

這幾派學說各有各的道理,到底哪一個學說能夠成立,現在還未確定。但「夢的速度」驚人卻總是一個有趣的心理現象。朋友,你可曾記錄過你的夢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