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輯·棋人棋事 八十二、港澳棋隊的表現

在第七屆亞洲象棋賽中,香港和澳門的棋隊,都有甚為出色的表現。

先說香港棋隊。

「杯酒祝,祝射潮身手,風定帆回。」這是我在香港棋隊出發之日,所寫的祝詞。

我的祝願果然成為事實,在這次棋賽中,香港隊獲得了團體賽冠軍、個人賽冠軍(趙汝權)、個人賽亞軍(曾益謙)三項錦標。在閉幕禮舉行後的歡送宴上,香港隊銀杯滿桌,引起全場注目,「嘩,嘩」之聲大作。

上屆亞賽,趙汝權以場分半分之差,屈居亞軍,今屆可說是得償素願了。他是以七戰七勝的成績榮獲個人冠軍的。

說來有趣,他最驚險的一仗竟是在一開始的時候(第一場第一局)出現的。他的對手就是澳門小將梁永強。這局棋梁小將本來大有獲勝的機會,可惜因搏殺過勇,殘局不及趙汝權老練,終於敗了(這局棋甚有特色,留待談及梁永強時再說)。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趙汝權棋風的爽利,在今屆棋賽中可說是技驚四座。他下子的快捷,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當地報章談及他的棋藝時,津津樂道的「特色」之一。

他精力的充沛,也是驚人的。比賽期間,我和他同住一間房,他跟我學圍棋,我跟他學象棋。圍棋我讓他二十子,把他殺得落花流水。象棋他讓我二先,我也是一敗塗地。賽程最後那天,他白天晚上都有比賽。

上午九時開始舉行的比賽結束之後,他下午二時回到旅館,和我下了四盤圍棋,四盤象棋,時間接近六時方始罷戰。六時半開始,他又要參加晚上最後一場的比賽了。我真有點為他擔心,但他說不怕,結果最後一仗,果然又是全勝。那時許多棋手第一局還未下完。古晉銷數最多的報紙《國際時報》,由總編輯鄭憲文帶了記者來訪問香港棋隊,首先訪問領隊梁利成,第二個就輪到他了。他卻棋興尚濃,還在和當地棋友下閉目棋,他閉著眼睛對付對方的三人聯軍,結果又下了兩盤象棋才回來接受訪問。

老將曾益謙也有十分出色的表現,他的棋路老謀深算,著法穩重,絕少僥倖成分。他的成績是六勝一和,僅以場分半分之差,屈居亞軍。但小分則和趙汝權一樣,都是二十三分。失去的那半分說來非常可惜。他對新加坡棋手許希煥的第一局,本來甚佔上風,獲勝機會頗濃,可惜他刻意求勝,可能犯了象棋俗語說的「算過籠」的毛病,把太好的一局棋輸了。第二場方始扳回,但這半分卻失去了。

他喜歡詩詞,比賽結束後,他和我談天,曾引用劉克莊的兩句詞笑說:「書生老去,機會方來。這次我本來很有機會獲得亞洲冠軍,可惜運氣總是差了一點。」我說棋手的成就不是以一分半分之差來評價的,你成名三十多年,棋壇早已承認你是一流高手了,又何須如此介懷?雖是安慰之辭,但亦是事實。放眼棋壇,有三十年以上棋齡的人,有幾個還能是現役戰將?楊官磷出道比他遲四年,如今也已經升為教練了。他尚未封刀,已足自豪。

再說澳門棋隊。澳門棋隊在這次決賽中獲得團體賽殿軍,個人賽第五名(梁永強)。比起上屆,澳門隊的成績可說是有了飛躍的進步。

這次棋賽中,風頭最勁的兩位棋手,一是香港的趙汝權,另一位就是澳門的梁永強。當地的報紙與電台,把他們作為重點採訪的對象。

梁永強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視,名次還在其次,主要是因為大家都認為他是最有希望的新人。他今年只有十七歲,是本屆棋手中最年輕的。

當然他在棋藝上的表現也是獲得眾口一辭的稱讚的,用「初生之犢不畏虎」來形容他最是恰當不過。眾口一辭的稱讚,也就是稱讚他這「大膽搏殺」的少年銳氣。《國際時報》對他的專訪,標題就是「天才棋手梁永強」。

以他和趙汝權的第一局棋為例,這局棋他可說是雖敗猶榮。

(原書附圖)

請看上面棋圖。

下一著輪到梁方走子,如果他走卒五進一的話,一面可使中炮有根,一面可為三路馬從中路盤出開道。勝算極大!但可能是他少年氣盛,卻用棄子搶攻的戰略,走車二進五。後面著法變為:炮九進二、車二平三、車六平五、車三平四、士五下六、車八平五。這麼一來,他以一炮換士相,攻勢雖仍銳利,但少了一子,後援不繼,遂敗給工於殘局的趙汝權了。

但話說回來,他這大膽搏殺的精神,還是得到很高評價的。大會特邀的棋評家嚴清秀對這局棋的評論就是這樣的:「梁君為全場最年輕的選手,首次代表出席此盛大比賽,即逢成名悍將趙君,但卻鬥志如虹,毫無怯色,是有前途的後起之秀。觀其在本局中的棄子搶攻,挑起複雜的搏殺,令敵一度淪於困境,實不敢等閑視之。……雖因經驗不足,結果輸棋,但那股拼勁確難能可貴!」

最後報道幾件有關港澳棋隊的「新聞」。雖然是過氣的「新聞」,但仍有一談的價值。

大會開幕禮中,代表來賓致謝辭的是香港棋隊領隊梁利成。

大會閉幕禮中,代表來賓致謝辭的是澳門棋隊領隊崔德祺。

新成立的亞洲象棋聯合會,各棋隊代表一致通過選出的會長是澳門的何賢。這個消息在當地的報紙是作為頭條新聞的。

從這些新聞,也可以見到港澳棋隊在本屆棋賽中所受的重視了。

(一九七九年二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