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輯·棋人棋事 八十、虎鬥龍爭一局棋——一九七五年全國象棋賽楊胡決戰述評

「蜀甲秦兵同朽木,齊城燕壘無堅壁。」胡榮華果然如棋評家預言那樣「更從容七戰霸諸侯,矜宏績」,成為了中國象棋史無前例的「七連霸」(按:「史無前例」陸續有來,現在他已是「十三連霸」了)。

正因為有過驚險的局面,才更加看得出他的鎮定功夫。「有驚無險」只是指盤面的形勢而言,他本人是絕不驚惶失措的。

這局棋的勝負對胡影響不大,而且「中變」之後,陳孝堃即使全無破綻,似乎也很難勝他。不過他當時是尚未知道他的後來戰績會那樣好的,在陳孝堃使出新招的時候,可以看得出他是小心翼翼,用極為綿密的著法解拆的,故而可以說是稍為「有驚無險」的局面。

這兩步棋真可說是奇峰突起,把楊官磷殺了個措手不及!

進炮叫將之後,楊官磷續走車四平八,準備發動「三子歸邊」的攻勢。

「亂雲飛渡仍從容。」這是胡榮華的棋風,在這次的棋賽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正因為並非一帆風順,才格外顯出他的「從容」。

楊胡二人可以說得是棋壇的「老對頭」,自胡榮華崛起之後,幾乎每一屆的全國象棋大賽都是他們二人爭霸的局面。用「功力悉敵,難分軒輊」這兩句成語來形容他們,也可說得是最恰切不過的了。

「蜀甲」並非不堅,「秦兵」並非不利,但在他從容應付之下,「堅甲利兵」竟如摧枯拉朽,這份鎮定的功夫,在目前全國的名棋手中,似乎尚無人能出其右。

現在先讓我們看看,他和楊官磷的對局。

弈至第六回合,成屏風馬雙炮過河應當頭炮局。這是楊官磷的拿手名局之一,他曾在他主編的《象棋月刊》中有過專文論述。這個布局往往會演變成雙方極為激烈的搏殺。

第九回合,過去一般人多走炮八平三兌車,演變下去,搏殺兇險。近年國內棋手認為後手方走車一平四兌車才是正著。兌車後雖然稍處下風,如無錯失,可以成和。比炮八平三較為穩健。

第十四回合,胡若改走炮五上三打中兵亦佳,可以穩握先手。但胡這著上馬,則是比較深沉的攻法。

胡匹馬走卧槽,楊車守將門,退八路炮河頭固守,仗多兵之利與胡糾纏。

第二十回合,胡走車二上四與楊兌車,楊不能兌車,因對方有卧槽馬殺勢,因此只能過中兵。胡榮華這著棋,演變下去雖然能夠搶回中兵,但卻漸失先手。所以胡方這著,似乎應該走馬三上四咬炮更有攻勢。楊不能用車去馬,否則胡一個卧槽馬叫將,立成殺勢,著法為馬八上七、帥五平四、炮五上一。

胡搶回中兵卻被楊佔了先手。這幾個回合,楊運子取勢,俱見功力。弈至如圖形勢,楊重兵集結胡之右翼空門,胡之卧槽馬被楊之士線炮射住,進退失據。形勢已是可說對楊甚為有利。

但在這緊要關頭,楊卻走了一步「躁著」,更要命的是在「躁著」之後,又走了一步大漏著,竟把可勝可和的一局棋輸了。

瑜亮同時豪傑,十載雌雄未決。

老將圖功,舉棋翻誤,驚報軍初折!

從一九六零年算起到一九七二年止(中間有幾年停辦棋賽,七三年胡榮華到廣州與楊官磷作友誼賽,七四年全國棋賽恢複),他們之間公開賽的記錄是:一共下了十七盤,四勝四負九和,恰好打成平手。

但最近這兩三年楊官磷則似乎漸處下風,到今年全國比賽之前,他和胡榮華公開賽的記錄,多輸了兩盤。

這次的全國賽,楊官磷的成績本來一直不錯,在和胡榮華決賽之時,他的積分還是領先一分的,只要弈成和局,就對他有利。

如圖形勢,胡之卧槽馬被楊之士線炮射住,攻勢無法展開,而右翼又有防務空虛之虞,這樣的盤面,楊方已是可勝可和的形勢。

此時楊方的最佳著法應是車四平二趕馬,在有利形勢下與胡互纏,穩握先手。這樣才是攻守兼備的上策。

第一次他碰上的「有驚無險」的局面,是再戰陳孝堃的一局。陳曾在預賽勝過他,決賽重逢,爭奪升級(陳若能勝,可進入最後四強)。胡榮華抱必勝之心,陳孝堃亦有再撼「霸主」之志。開局未久,陳即用新招,計畫以先手方而用歸心馬的戰術。胡榮華雖然沒有中他圈套,他也還是可以弈成和局的。惜乎走了一步弱著,逐漸給胡擴大先手,終於敗了。

他走的是炮八進五叫將軍,這著棋表面看似有攻勢,但此炮一進,易發難收,反而造成禍患。

這次他是以壓倒性的勝利取得冠軍的(踏入決賽階段,他從未敗過一局。老冠軍楊官磷則輸了兩局),但卻並非一帆風順。

看來胡方右翼已成空門,楊方攻勢甚為強勁。其實這一著車四平八卻是更大的錯著。

假如楊發覺得早,不走這著,仍然把躁進的八路炮退守河頭,雖失一先,還可固守。此車一走,可就給了胡榮華可乘之機了。

不過倘若沒有第一流高手的棋力,也看不出楊官磷的破綻的。(請有興趣研究的棋友在未看下文之前,先替胡榮華想一想,在這樣形勢下,應怎樣走才能反敗為勝?)

胡榮華棄馬入局,踩相後有雙卧槽馬殺勢,楊官磷當然不能不吃他的棄馬,一吃棄馬,胡立即車三進三,「硬殺」楊的七路馬。

此時楊方不能退馬去車(因胡有馬八進六掛角馬的殺著,可見車離開要線之害),抽車也不行,只能借抽子兌炮,兌了對方中頭惡炮,暫解燃眉之急。子力雖然仍是相等,但楊方失了一相,進入殘局,自是大大吃虧了。

「諸葛一生唯謹慎」,楊官磷的棋風本來是以算度深遠、謹我的猜想,可能與他想在公開賽中扳回一局的「貪勝」心理有關,因此形勢一有利就急於求勝,卻不料欲速則不達。

當然更大的因素是年齡體力方面的吃虧,在激戰中他的精神自是比不上正在壯年的胡榮華。據楊官磷說,當時又恰值在拍電視,強光耀眼,對他也多少有點影響。

楊官磷並非看不出這步棋,但他誤認為發動攻勢的時機已到,無須糾纏,這就走出「躁著」了。

但話說回來,假如不是胡榮華,換了別一個人,也未必能夠在限時間的比賽中,在那樣複雜的盤面之下,立即看出楊官磷的破綻的。

而且楊官磷素來以殘棋著名,雖然失了一相,要勝他也還不是易事。胡榮華在扭轉劣勢之後,著法非常綿密,又穩又狠,結果還是要經過六十九個回合的纏鬥,方能取勝。

三十三回合,胡車一上三守卒行線,是攻守兼備的佳著。此後楊失一相,已難以對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