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輯·棋人棋事 七十三、圍棋世界兩新星

八月份一開始就是富士通杯世界職業圍棋錦標賽決賽的日子,決賽兩方是中國的常昊和韓國的李昌鎬,他們都是圍棋世界裡光彩奪目的新星。

常昊的師父是聶衛平,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詳了。他曾經如旋風般橫掃日本棋壇,當時(一九七六年)我有紀事詩云:「大地蒼茫為相手,高飛終越少微星。」「相手」在日語中為對象、對手之意,由於聶衛平是在黑龍江一個農場長大的,有人覺得他有這樣高的棋藝難以理解,故(讀賣新聞)說他是以大地為「相手」,認為他是「天賦的棋才」。至於少微星則是象徵士大夫的星座,喻位尊有才之士,可比作擁有名人、本因坊一類榮銜的棋手,聶衛平曾打敗日本的現任本因坊石田和前任名人藤澤。

今年常昊能夠打入富士通杯的決賽,果然又再次成為對手。本文見報之時,結果料已公布,勝負無關緊要,佳話則必永傳。(二之一,寫於一九九八年八月三日)

馬曉春也曾得過兩次世界冠軍(一九九五年),但仍然抵擋不住韓國的頂尖高手。聶衛平輸給曹薰鉉,他則是輸給曹薰鉉的弟子。曹的弟子正是李昌鎬。

機會很快來到,去年的天元賽,常昊以三比一擊敗馬曉春,取得和韓國天元李昌鎬比賽的資格。比賽結果,常昊雖以一比二落敗,但兩人都表達了願意成為終生對手,也成為終生朋友的願望。

李昌鎬生於一九七五年,十六歲就獲得了第一個世界冠軍(國際棋賽的種類有應氏杯、富士通杯、東洋證券杯、三星杯等等。國際棋賽的冠軍都可稱世界冠軍)。現在他是獲得圍棋冠軍數最多的人,棋界公認他是天下第一高手。馬曉春碰上他幾乎逢戰必敗,人稱李昌鎬是馬的剋星。拿多少次世界冠軍不算什麼,妙的是他對師父也毫不留情,曹薰鉉每次輸給他只能苦笑說:「這是昌鎬送給我的最佳謝師禮。」

敲枰談藝斗心兵,漫說前賢畏後生。

雙號齊吹誰的響,宮商調協譜新聲。

八月一日,富士通杯圍棋賽最後一仗存東京舉行,中國常吳對韓國李昌鎬。常吳今年廿二歲,李呂鎬廿三歲,世界冠軍爭奪者雙方都是如此年輕,實在罕見。更妙的是他們的名字昌鎬和常昊,發音(尤其在日語中的發音)十分相似。「鎬」「吳」同音「號」(即號角的號)。因此在去年中韓天元戰常昊第一次碰上李昌鎬時,就有記者以「雙號齊吹誰的響?」為題,預測勝負。今次的富土通杯賽,也還有人重提這個「雙號齊吹」的問題。

誰也沒有想到圍棋天地的少微星轉動得那樣迅速,不過十多年光景,就從日本的天空,掠過中國的天空,只稍作停留,就轉到韓國的天空去了。聶衛平超越了日本的少微星,但第一次碰到韓國的棋手就栽了筋斗。那是一九八九年的事情,也在第一屆的應氏杯決賽中,輸給了韓國的曹薰鉉。自此聶衛平步入低谷,在國內的戰事也連連失利,馬曉春逐一摘下他的「桂冠」(各種頭銜),最後將他變成了「無冠王」。棋壇從「聶馬時代」轉變為「一馬當先」。

這次的「雙號齊吹」,還是李昌鎬那把號吹得較響,但情況卻有點特別,那就是在吹奏這一樂曲的過程中,實在是常昊號聲響亮的時間較長,只不過到了最後,才被李昌鎬的號聲壓了下去。具體的說說戰況吧。常昊持黑子,以先手之利,精心布局,重視大局的均衡感。中局李發動攻擊,常小心應付下脫出危機,開始領先。可惜到官子階段(殘局),他連接幾次微小的錯誤,終於給「官子天下第一」的李昌鎬取得最後勝利。有評論家指出,下到第二二一手時(即已是在「終結篇」的階段了),只要他下得對頭,是還可以小勝半目的,你說可不可惜。

這局棋的另一個特點是,雙方的棋風甚為相似,「大局感」常不遜於李,中盤攻守各有所長,官子則明顯李優。這一局棋頗似同門較技,除了金戈鐵馬之聲,亦有宮商協調之感。這是一種藝術上的圓滿境界。圍棋是中國文化,當然我們最好能處於領先地位,但即使暫時落後於他國,從宏觀角度看,那也是中國文化的勝利。

常昊生於一九七六年,比李昌鎬小一歲。他十九歲獲得全國冠軍,對別人來說是少年得志,相對昌鎬而言,則是遲了好幾年了。世界冠軍還沒有他的份兒,不過他在中日棋賽中的表現卻是非常出色,接連兩屆,他都是過羊斬將,獲五連勝,比之師父當年不遑多讓。最後一屆(九六年)擂台賽也就在他打敗了日方的主將大竹之後宣告結束了。大竹對他說:「你應該找個機會碰碰李昌鎬。」

「誰能打敗李昌鎬?」如今已經成為圍棋界最關心的問題。依我看還是以常吳的希望較大,依據是兩次比賽的成績。去年的中韓天元賽,常吳雖以一比二落敗,但在第一局(他中盤負那局)他亦曾有過強大攻勢,令得李昌鎬險遭不測。今次錯過勝機,更毋須說了。去年國際圍棋賽重要的一役是李昌鎬和小林覺的三星杯世界冠軍戰,此戰李昌鎬以三比零勝,打得日方小林覺無還手之力,可作參考。

中國近年新人輩出,人所熟知的是「七小龍」,即常昊加上邵煒剛、王磊、周鶴洋、劉菁、羅洗河和丁偉。「七小龍」平均年齡二十二歲,在中國目前的圍棋等級分排名榜上,常昊第一,馬曉春第二,邵煒剛、王磊、周鶴洋、羅洗河依次是四、五、六、七,丁偉(十四歲)、劉菁(十六歲)也不弱,聶衛平則已跌至第十。今年四月常昊、王磊等「七小龍」組成的青隊和馬曉春、聶衛平、劉小光等七名老九段組成的藍隊比賽,結果是青隊以九比五大比數勝出。「七小龍」除丁偉外都是聶馬二人的弟子。「青」「藍」隊的命名當是取義於韓愈《師說》的「青出於藍而勝於」,新聞界稱為「報恩賽」。「七小龍」都是有希望打敗李昌鎬的。(二之二,寫於一九九八年八月八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