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輯·武俠因緣 七、凌未風·易蘭珠·牛虻

在《牛虻》這本書中,牛虻是一個神父的私生子,在政治上是和他對立的,這樣就一方面包含了信仰的衝突,一方面又包含了倫理的衝突,另外牛虻和他的愛人瓊瑪之間,更包含著錯綜複雜的矛盾,其中有政治的誤會,有愛情的妒忌,有吉普賽女郎的插入,有瓊瑪另一個追求者的失望等待等等。正因為在牛虻的身上集中了這麼多「衝突」,因此這個悲劇就特別令人呼吸緊張。

可是若把「牛虻」的情節單純「移植」過來卻是不行的,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在西方國家,宗教的權力和政治的權力不但可以「分庭抗禮」,而且往往「教權」還處在「皇權」之上,因此「牛虻」之中的神父,才有那麼大的權力。若放在中國,那卻是不可能的事。在中國,宗教的權力是不能超越政治的權力的。

《七劍》是把牛虻分裂為二的,凌未風和易蘭珠都是牛虻的影子,在凌未風的身上,表現了牛虻和瓊瑪的矛盾,在易蘭珠身上則表現了牛虻和神父的衝突。不過在處理易蘭珠和王妃的矛盾時,卻又加插了多鐸和王妃之間的悲劇,以及易蘭珠對死去的父親的熱愛,使得情節更複雜化了。(在「牛虻」中,牛虻的母親所佔的份量很輕,對牛虻也沒有什麼影響,但楊雲驄之對易蘭珠則完全不同。)可是正為了「牛虻」在「七劍」中,望更多的讀者,不吝惜他們寶貴的意見。

可是正為了《牛虻》在《七劍》中分裂為二,因此悲劇的衝突的力量就減弱了——這是《七劍》的一個缺點,另外,劉郁芳的形象也遠不如瓊瑪的凸出。《牛虻》中的瓊瑪,是十九世紀義大利一個革命團體的靈魂,在政治上非常成熟,在十七世紀(《七劍》的時代)的中國,這樣的女子卻是不可能出現。

武俠小說的新道路還在摸索中,《七劍》之接受西方文學的影響,也只是一個新的嘗試而已,更可能是一個失敗的嘗試;不過,新東西的成長並不是容易的,正如一個小孩子,要經過「幼稚」的階段,才能「成熟」。在這個摸索的階段,特別需要別人的意見,正如小孩子之要人扶持一樣;因此我希望更多的讀者,不吝惜他們寶貴的意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