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十八、古文字研究的交流

我對古文字是門外漢,金文、甲骨文都是一竅不通。但師友之中,卻不乏在這方面很有研究的學者。

去年容希白(庚)先生給我寫了一幅字,三十多個字,我只認識三個,還是從字形方面猜測,僥倖猜中的。同行的朋友笑說:「想不到我們讀了幾十年書,在容老面前,變成了文盲。」容老去年已八十四歲了,我不敢耗費他的精神,只好在回到香港之後,才請棪齋(李棪教授)替我譯出來。棪齋是研究甲骨文的,金文的造詣也不弱。他說我認得三個字已經不錯,我道好在容老寫的是金文,假如寫的是甲骨文,我恐怕更是一字都不認識。

棪齋去年(一九七九年)發表的一篇論文,是研究在山西侯馬車周遺址出土的「春秋末期晉卿趙孟主盟的載書群」,頗受學術界重視。

在香港的師友中,另一位對古文字的研究大有貢獻的是饒宗頤(選堂)教授。他不但在海外學術界的知名度很高,大陸的學者讀過他的著作的也不少。上月中旬,廣州中山大學教授商承祚來港,前幾天中文大學一班教授在豪華樓設宴招待,我和主客雙方相識,也參加了這個宴會。商老今年七十八歲,還是健談得很,席間他就和我談及饒宗頤寫的那本《在巴黎所見之甲骨文錄》,那本書是饒教授在二十年前寫的,近年他致力於楚帛書的研究,貢獻更大。

「中國古文字研究會」今年的年會在廣州舉行,日期是從十一月三十號開始,準備開七天,十二月六號結束,商老已於上月二十九號回廣州了。據我所知,饒宗頤教授亦已獲得邀請,比商老早一天去了廣州了。大陸文史方面的學術團體邀請香港同行參加他們的年會,似乎還是第一次。內地現在提倡學術研究,看趨勢中港的文化交流正在方興未艾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