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十四、《圍城》·記愧·期待

錢鍾書寫的長篇小說只有《圍城》一部,但一部《圍城》已足以奠定他在文學創作方面的不朽地位。夏志清給它的評價是:「《圍城》尤其比任何中國古典諷刺小說優秀……《圍城》是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可能亦是最偉大的一部。」

《圍城》寫的是一個性格猶疑、軟弱的留學生,在抗戰期間,跑到一間從大城市遷往中國內地的大學教書的故事。大學裡有形形色色的知識分子,錢鍾書以雋永而又辛辣的筆觸,諷刺了這些知識分子的毛病,頗有新《儒林外史》的味道。

《圍城》的含義是取自西方的成語:「城內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圍城》是以主角——留學生方鴻漸的婚姻失敗做結束的。

談起《圍城》,還有個和它有關的趣事。《圍城》出版那年(一九四七年),中國著名思想家梁漱溟在鰥居多年後,在桂林和一個女護士結婚,自稱「如不設防的城市,忽然被人攻入」。靈感可能就是從《圍城》中來。

中國大陸解放後,錢鍾書的著作偏於學術方面,小說固然早已擱筆,散文也寫得很少。不過,最近他給妻子楊絳的《幹校六記》所寫的「小引」,寓沉痛於俏皮,卻是一篇絕妙文字。節錄其中一段「論愧」的文字以見一斑:

也有一種人,他們明知道這是一團亂蓬蓬的葛藤帳,但依然充當旗手、鼓手、打手,去大判「葫蘆案」。按道理說,這類人最應當「記愧」。不過,他們很可能不記憶在心。他們的忘記也許正由於他們感到慚愧;也許更由於他們不覺慚愧。慚愧常使人健忘,虧心和丟臉的事總是不願記起的事。因此也很容易在記憶的篩眼裡走漏得一乾二淨。

「十年浩劫」帶給中國人的災難不在「八年抗戰」之下,我們期待錢鍾書繼《圍城》之後,紿我們寫出一部更偉大的小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