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十二、楊絳的《幹校六記》

「文革」期間,大陸稍有點名氣的知識分子幾乎都被送到「幹校」去受磨練,但以幹校生活為題材的作品甚少,不知是否餘悸猶存,仍有顧忌之故。楊絳的《幹校六記》可說是寫這方面題材的好文章。難得的是她以「文革受害者」的身份,卻寫得不溫不火,娓娓道來,有如閑話家常。她寫的似乎都是小事,但從一滴水可以見到整個天空,「文革」的禍患,已是在她細緻的筆觸下浮現。

例如她記她的女婿得一在「文革」期間被逼自殺一事,得一在她的筆下是這樣「出場」的:錢鍾書是下放幹校的「先遣隊」,下放那天,楊絳和女兒阿圓,為女婿得一送行。「候車室里,鬧鬧嚷嚷,亂鬨哄,人來人往;先遣隊的領隊人忙亂得只恨分身無術,而隨身行李太多的,只恨少生了幾雙手。得一忙放下了自己拿的東西,去幫助隨身行李多得無法擺布的人。默存和我看他熱心為旁人效力,不禁讚許新社會的好風尚;同時又互相安慰說,得一和善忠厚,阿圓有他在一起,我們可以放心。」

但這樣一個樂於助人、和善忠厚的青年卻被迫自殺了,為的是不肯捏造「造反派」要他交出的「五·一六名單」。她記得一末了一次離開她的時候說:「媽媽,我不能對群眾態度不好,也不能頂撞宣傳隊,可是我決不能捏造個名單害人,我也不會撒謊。」就這樣,「工宣隊領導全系每天三個單元斗得一,逼他交出名單,得一就自殺了。」沒加評論,甚至沒發一句牢騷,已是令讀者和她同樣感到悲憤。前文所謂「讚許新社會的好風尚」云云,也都變成了對「文革」期間「風尚」的諷刺。

楊絳原名楊季康,曾任清華大學外語系教授。文名當然不及丈夫,但也是著名的劇作家和翻譯家。她的劇作《稱心如意》、《弄真成假》等曾在北京、上海等地上演。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