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十一、中國的《水仙辭》

同樣把水仙花比做「天仙」。

拿中西文學來作比較,是件有趣的事。希臘神話中的水仙花是美男子,在中國神話中則是美麗的仙女。神話如此,詩詞亦然。如宋代詩人黃庭堅就是把水仙花作「凌波仙子」的,他的詩說:

我曾在前面談過法國詩人保羅·梵樂希的《水仙辭》,有位朋友看了說:「你談了西方的《水仙辭》,為何不談中國的《水仙辭》?」許多人都有買一盆水仙花過舊曆年的習慣,那就談吧。

我最欣賞最後一句的洒脫意境。

讀之如見仙子在月色朦朧之夜,凌波冉冉而來。

碧玉琢成的葉子,銀白色的花,簡簡單單,清清楚楚,到處為家。

我們是反保守,反浪費的先河,活得省,活得快,活得好,活得多。

元代詩人丁鶴年的《水仙花》詩:

韻絕香仍絕,花清月未清。

天仙不行地,且借水為名。

清代詩人龔定盫則將水仙花比做「洛神」,他的《水仙花賦》中有句云:

近年人郭沫若也有《水仙花》詩,錄其中一段:

另一位宋代詩人楊萬里的《水仙花》詩:

有一仙子兮其居何處?

是幻非真兮降於水涯。

嚲翠為裙,天然裝束;

將黃染額,不事鉛華。

郭寫此詩時,正是內地提倡「多快好省」建設社會主義的時候,因而水仙花也成為「反保守,反浪費」的代表了。郭少年詩作如《女神》、《星空》等,熱情洋溢,開浪漫派新詩的先河,頗有可觀。晚年寫的,則多是配合「時事」之作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