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雱:眼兒媚

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張丹楓嘆了口氣,騎上白馬,緩緩走出山谷,馬蹄踏著零落的花瓣,放聲歌道:「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這是宋人王雱懷念改嫁了的妻子的一首小詞,而今由張丹楓唱出,卻別有傷心之處。

雲蕾聽得如醉如痴,心道:「我雖然恨你,但我這一世絕不另嫁他人。哎呀,老天爺對我何其殘酷!」

這是梁羽生《萍蹤俠影錄》中的一段。那時候不知道有多迷戀這本書,因為他們纏綿悱惻的愛情,在那個完全詩意的江湖上,動人心弦,多年以後再次看到這裡,心裡依然一陣酸楚的幸福湧上心頭。

張丹楓是人中龍鳳,雲蕾是巾幗翹楚,就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好鴛鴦。可是他們卻是仇人家的兒女。那又怎麼樣!雲蕾愛張丹楓,她不恨他。

就這樣我知道了這闋小詞。也第一次知道了王雱,再後來,知道了王雱是王安石的公子。

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查閱詞書,大都說這個《眼兒媚》的初始已經不可考。這倒是一個挺浪漫的出現方式,似乎是平空而來,絕塵而去。再說「眼兒媚」這三個字很是動人。我想大約那個姑娘還是青澀的年紀,眼波流轉,心事初成,有的是美妙的幻想,其實不過是一個單純的願望。

也有人用白居易的《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來解釋「眼兒媚」,我不喜歡,回眸一笑確實動人,但是非要放到帝王宮苑,真是焚琴煮鶴,大煞風景。惟「眼兒」為俗稱,在文詞有「秋波」之喻,蘇軾詩:「佳人未肯回秋波」,故又名「秋波媚」,不過我還是覺得,這裡用「秋波」這個文縐縐的詞,還是有點大尾巴狼的嫌疑。「眼兒媚」清新可人,正恰到好處。

這闋《眼兒媚》是王安石的兒子王雱寫的。說實話,這首詞通篇看來,並不是十分出色。倒是「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這一句很美。

每提起丁香,我都莫名其妙地有一股惆悵的心緒。似乎是沒來由的。丁香是常綠喬木,春開紫或白花,可作香料。盛開時花序布滿樹冠,有獨特的芳香,香味溫和細膩。唐代詩人李商隱《代贈》詩:「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丁香結大約是說丁香花蕾,叢生如結。此處用以象徵固結不解之愁緒。

豆蔻,是指女子的年齡,差不多十三四歲吧。

這個故事很悲傷。

王雱很愛妻子,但他性格有疾病,敏感偏執,容易自卑,常常無故發作傷害妻子。二人因為王雱身體原因分居多年,後來在他去世前妻子改嫁給同樣很愛她而且人又很好的昌王趙顥。王雱和王安石都同意解除婚約。

王雱寫這首詞的時候是他短暫的一生中最灰暗的時候,那時候他已經快死了。妻子再婚之時,王雱已病危,彌留中寫下這首詞,不久去世。

王辟之《澠水燕談錄》云:「宋王荊公之次子名雱,為太常寺太祝,素有心疾,娶同郡龐氏女為妻。逾年生一子,雱以貌不類己,百計欲殺之,竟以悸死,又與妻日相鬥哄,荊公知其子失心,念其婦無罪,欲離異之,則恐其誤被惡聲;遂與擇婿而嫁之。」

據說,王雱娶妻龐氏,次年即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孩子相貌可能更像母親而不像父親,人常說「生兒像娘,生女似父」。其實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但王雱由此產生了偏執妄想,執意認為兒子不是自己生的,竟然千方百計地想殺了孩子,平時自然也不會少跟妻子爭吵,嬰兒哪裡禁得住如此折騰,不久便因為接二連三的驚悸,夭折了。可憐龐氏一面承受失子之痛,一面還要忍受丈夫無止無休的尋釁吵鬧。王安石同情媳婦的遭遇,知道王雱的精神疾病無法治療,不能耽誤無辜女子的終身,於是做主讓他們離異。又怕媳婦由此遭受「被休棄」的醜名聲而嫁不出去,乾脆親自替她選擇了夫婿,讓她順利出嫁。

這些文章都說王雱有病,用現代的說法,心疾就是精神病,偏執之症,但是對於其一心一意殺死自己的孩子,我實在是難以相信。

魏泰《東軒筆錄》在記《澠水燕談錄》上述說法後又云:「越州僧願成客京師,能為符咒。時王雱幼子患夜啼,用神咒而止。雱德之。」這裡記載王雱的孩子患夜啼,這是小孩子的常見的病症,人們也迷信是什麼夜哭鬼搗亂,多數都是請仙畫符,驅鬼辟邪。王雱因為老和尚治好了孩子的夜哭之病,對人家很是尊敬。這裡講的好像王雱並不嫌棄自己的孩子。

孰是孰非,實在難以判斷。多是稗官野史,道聽途說。

王安石變法是件大事情,史書記載得很清楚。王安石是個固執的人,被稱為「拗相公」,強調法治,確實疏於人事。用人上屢有不當。致使變法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反而被歹人利用。結果禍害的還是平民百姓。因此古代文人對王安石的評價,歷來褒貶不一。王安石有一個兒子,名叫王雱,少年多才,偏偏是一個極端的人物,聰明卻有些狡猾,勤奮卻很激進,性格孤僻,器量褊狹,手段凌厲,待人很不寬容,一直被人詬病。

其實王雱的才學一直都在因為其人格缺陷而被有意地忽略了。

王雱是個悲劇人物,王安石變法失敗後王雱受了沉重打擊。他身體一向不好,由此病情加重,很快也就死去了。年僅三十三歲。我想這也是始作俑者的必然下場。

這段故事在《宋稗類鈔》中也有記載,不過主要是說王安石無私嫁媳的高舉,對於失心病狂的王雱,則不置一詞,王雱跟妻子的感情究竟如何?為什麼僅僅因為「貌不類己」就引發了他的偏執狂,造成這一幕家庭慘劇?記載中全無提及。

倒是《歷代詞人考略》里引用《古今詞話》,提到了他在妻子別嫁之後,思念不已,作了一首《眼兒媚》。《古今詞話》云:「王荊公子雱多病,因令其妻樓居而獨處,荊公別嫁之。雱念之,為作秋波媚(就是眼兒媚)詞」 云云。

這裡就說他的這首詞吧。好像一切謠傳都不重要了。

他愛自己的妻子。不管這種愛情多麼不幸,也不管這樣的愛情有多椎心刺骨。他還是同意自己的妻子改嫁。我想我能體味他的心情。

王雱身體非常不好,王安石就讓雱妻龐氏獨居樓上,妻別嫁他人。這首詞抒寫春半相思之情。

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寫景極為工整,抒情委婉纏綿。如果王雱的病真是屬於心疾,那麼其內心的敏感和纖弱絕對異於常人。我試圖進入他的內心,了解這個年輕的政治改革家的傷痕到底有多深。

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

柳煙織愁,夢繞秦樓,這裡說的就是自己。一個人憑窗獨望。人世間的坎坷折磨並不值得害怕的。男兒仰首志在天下,可是低眉垂憐時,身旁卻空無一人。

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全詞輕柔婉媚,細膩含蓄。情思纏綿,欲言不盡。那並不是一種銳利的疼痛,而是一種失魂落魄的悵然。

我不能不被感動,也因為自己。

美麗的文字總是如一隻蜻蜓,來了,落在自己的小小的荷葉上。不管王雱的悲情有多麼的遙遠,我都能從他的文字中感受到愛一個人需要付出多少辛酸和憂傷。

不管是古代人還是現代人。不管是你還是我。都在心裡有一個香籠,點燃一瓣香。在繚繞的煙霧中,守候那張桃花一樣的面容。愛她,好好地愛著。

這讓我又想起了一段文字,那是在網上無意看到的,然後就再也忘不掉,拂不去。

一個網名叫四川小妖的詩人寫的一首現代詩歌《蛇誘》,並且在題記中寫:「以此詩獻給我死去的情人 」

五百年梵唄輕誦的歲月,晝伏夜起,渡我一生

午後慵懶的躺於水面,分叉的舌很長,可以捕捉陽光以及水仙花的芬芳

雨季使我徹夜難眠,害怕木魚的聲音驚艷,穿過妖冶的皮膚,直透心臟

每天都有不同的臉孔走過,我不留痕迹

只有寂寞讓我躲閃不及

青青在昨天匆匆蛻去蛇皮,迫不及待的游向人間

我和它不一樣,雖然精變是我正在經歷的某種過程

石橋之上,芸芸眾生,還沒有走過名叫許仙的男子

我在等待五百年後緣定的結果

在某個有明月清風的夜晚

我將化身為人

只為,誘惑你

我無法知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