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才談了對孔子關於「仁」的三句話的理解。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孔子的這些話,只要老老實實地學習、鑽研,其中的深刻道理不是不能理解的。但是,說實在的,我自認為可以理解的孔子關於「仁」的言論也是十分有限的。剛才休息的時候,忽然心頭湧出幾句孔子的話來,能否正確地理解這些話另當別論,但這些話語沁人胸間,烙在心坎上,至今不能消失。現在我隨便撿幾條出來,供大家參考。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我不記得怎麼記住這句話的,如果說「巧言令色,鮮矣仁」是從表面來論述「仁」,「剛毅木訥」則是從內心來闡述。至於這四個字是念做「剛、毅、木(朴)、訥」呢,還是「剛毅、木訥」?這不由我來決定。不過,可以斷言,這種性格、這種品德的人與「巧言令色」者是迥然相異、格格不入的。孔子的意思是說,這樣的人雖然還沒有到達仁的境界,但本身就去仁不遠了。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並不是遙遠的、不可捉摸的理想,只要想施仁義,「仁」就在自己的身旁,「仁」就會來到自己的身旁。
我一直牢記著孔子的這句話,有時當我意氣消沉的時候,就大聲背誦這句話來激勵自己,增強信心,提高勇氣。只要自己與人為善,親切誠懇地為貧窮的村民、為風塵僕僕的旅人設身處地地著想,就會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仁」就在眼前。「仁遠乎哉」,是誰教給我的?我已經毫無印象。我總覺得,這短暫的話語里緊繃著一種張力。除了孔子以外,不會有任何人講出這樣強烈的動人的話來。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人如果沒有仁愛之心,即使學了禮,又有什麼用呢?同樣,如果沒有仁愛之心,即使學了樂,又有什麼意思呢?也是毫無用處的。
這句話立意深刻,格調高尚,有凜然之氣溢於字裡行間。定是孔子言論無疑。
以上是我所能理解的「仁」。但是,同樣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有許多我簡直束手無策。孔子雖然講的也是仁,但和我所理解的仁相距甚遠,抓不住要點。於是,我認為孔子所說的「仁」里包含有「大仁」和「小仁」兩種「仁」。我不知道如何區別「大仁」和「小仁」,只是覺得孔子根據不同的對象,選擇「大仁」或者「小仁」,採取不同的說話方式。
像我這樣,一輩子沒有在社會上拋頭露面,而是默默無聞地生活的人,孔子一定採取「仁即體諒」的見解,教導我們要時刻替別人著想。正如孔子所說,我們這些平平凡凡的百姓的生活態度就是要互相關心、體諒照顧,雖然這樣子也許一生貧困,不會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但我們可以充滿信心地認為,我們沒有在這亂世之中白來一趟。
對於那些能夠扭轉乾坤、左右社會動向的人,孔子對「仁」的解釋就完全不同,他指出「仁」具有維護和平的巨大力量和影響力。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服心喪的時候,有好幾個夜晚在子貢的房間里討論這句話,當時我旁聽也就記住了。雖然我沉浸在悲哀之中,但孔子的這句話卻印在腦子裡,最近幾年還時常想起。
苟志士(以仁為其大志者)、仁人(以仁為其生活信條者),決不能為了活命而犧牲「仁」,為了完成「仁」,要萬死不辭。需要的時候,隨時都要貢獻自己的生命。這與我們的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體諒式」的「仁」大相徑庭。仁人志士之「仁」是生死攸關之大事。他們的生存,不能犧牲仁道,不僅如此,在施行仁道的時候,如果需要,還要赴湯蹈火地去赴難。這種「仁」實在嚴峻可怕,其境界決非我們所能想像。雖然同樣用「仁」這個字來表達,它所包含的內涵與我們所體會的大不相同。
一個是教導我們這些平民在生活中要互相幫助、同舟共濟。一個是教導那些能夠左右社會動向的人們,要把這個戰亂不休的時代變成和平的時代,要拯救千千萬萬不幸的人民,「仁」的力量就是改天換地的原動力。所謂「左右社會動向」的人,上自最高執政者,下至縣官村吏,有許多階層,孔子區別不同層次、不同對象,對他們講解「大仁」。
但是,無論是維繫社會的「大仁」,還是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小仁」,其核心恐怕都是對人類的愛,都是人必須具備的「真心」。從這個意義上說,孔子講解的就是所有的人在生活中都必須採取的「真心」——即「仁」的道理。
「仁」就講到這裡。最近幾年,我經常半夜三更獨自思索孔子關於「仁」的真正含意,但往往不得要領,有了一點體會,就不知天高地厚地當眾發表,也不怕大家見笑。我知道我的體會十分浮淺,漏洞百出。現在請大家發表意見。
——蔫薑先生剛才對孔子關於「仁」的幾句言論作了細緻深刻地闡述,作為監事,我代表大家表示感謝。今天我們只討論「仁」的問題,現在請按照排好的順序發言吧。
——我是魯國國都的孔子研究會成員,也是剛才有人提到的「仁研究會」的成員。今天蔫薑先生的高論為我們仁的研究打開了一扇明亮的窗戶。先生談及的幾條關於仁的言論,我們也已經搜集到手,但是我們根本無法判斷這些是否孔子親口所說,沒有任何人能夠鑒別。所以,我們需要有力的旁證來證明其真實性。當然,要取得這些旁證十分困難,有的也許不可能取得。在魯國國都及其附近地區,除了蔫薑先生以外,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先前曾在孔子身邊的人。剛才聆聽了先生的見解,我就可以斷定這些話的的確確是孔子的言論。這樣,我們收藏在資料室里的那些孔子言論資料就具有嶄新的生命力。現在,我把孔子的七條言論重新整理一下。
「巧言令色,鮮矣仁。」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剛毅木訥近仁。」
「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還有一條,子貢問道:「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說:「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最後,我還想麻煩蔫薑先生一件事,請先生批閱我們「仁研究會」所搜集到的有關「仁」的孔子言論,孔子的弟子的言論、對話、座談記錄等各種資料。我的要求實在是非分之想,但如今天地之大,除了先生之外,又有誰能夠承負如此重任呢?
——我也是孔子研究會和「仁研究會」的成員。我的研究主題是「智與仁」。不過,我的研究還不成系統,至今還沒有發表過什麼論文。今天有機會參加這種聚會,我想談談幾點感想。
剛才聽了蔫薑先生的高論,佩服之至。先生判斷孔子言論的真偽,舉出孔子獨特的強烈、美妙、凜然之氣、綳著一種張力這些特點,令人耳目一新,心神舒爽。這一定是先生獨到的判斷法,但是,遺憾的是,這種別具一格的判斷法除了蔫薑先生以外,其他人都無法掌握。
孔子去世之後三十多年間,大大小小的各種研究會以及個人搜集到的許多孔子的言論、談話、座談會的部分記錄等,其中有真有假,真偽難辨。我並不像剛才發言的那位朋友那樣,對孔子研究的這種狀況採取嚴厲的、無法容忍的態度。事實上,只搜集真正的孔子言論極為困難,總要混雜進各種各樣的冒牌貨。但是,經過漫長的歲月,猶如濁水澄清一樣,雜質沉澱,孔子言論的清流就會汩汩向前奔騰而去。
現在,請允許我再利用一點時間簡單地談一談我對「智與仁」研究的情況。大約十年前,我對孔子關於智與仁的言論開始感興趣,並搜集、研究有關材料。當時,孔子的「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這句話成了我們的熱門話題,在各種聚會上都對這句美妙無比、然而蘊含著紛繁複雜的深奧含義的話展開熱烈的討論。我想,孔子一定說過比較「智」與「仁」、「智者」與「仁者」兩者差異的話,於是動手搜集。我把研究「智與仁」作為我一生的課題。這十年來,我忙忙碌碌、四處奔波,有時徒勞無益、一無所獲,別人還風言風語地嘲笑我說「仁者疲」、「智者呆」。我搜集了一些資料,現在向大家發表。當然,我無法保證這些資料的可靠性,只是搜集、整理就花了我十年的時間,還沒有開始研究。搜集資料是我的主要工作。
我搜集資料的第二年,就結識了孔子最喜愛的弟子之一——樊遲。說是結識,那是紙上相交,因為他早已作古。他生年不詳。一說魯人,一說齊人。而且,有人認為他是大賢人,也有人認為他是愚人中之愚人。姓樊,名須,字子遲,為孔子馭車。但不知道他是否原本就是車夫,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