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平書攤兒

在北平,讀書人閑來無事最好的消遣是逛廠甸遛書攤。廠甸在和平門外,元明時代叫海王村,清初工部所屬的琉璃窯設在該處,所以改名琉璃廠。從廠東到廠西門,街長二里,廛市林立,南北皆同。這些店鋪以古玩、字畫、紙張、書籍、碑帖為正宗,從有清一代到民國抗戰之前,都是文人墨客訪古尋碑、看書、買畫的好去處。每年從農曆正月初一起,經市公所核准列市半個月:海王村裡是兒童耍貨,所謂琉璃喇叭、糖葫蘆、大沙雁,各種吃食如涼糕、蜂糕、炸糕、驢打滾、愛窩窩、豆汁;灌腸小販彷彿各有販地,年年在原地設攤。居中是幾家高搭板台的茶座,居高臨下得瞧得看,既喝茶,又歇腿;村裡邊邊牙牙地區,就是些像荒貨,又像破爛古玩攤了。海王村外書攤大擺長龍,有些書店在自己門前,設攤營業,有的是別處書商趕來湊熱鬧的,大致可分木版書、洋裝書兩類,還有賣雜誌、舊畫報的。吳雷川先生在這種書報攤上,買過八十八本全套的國學萃編;豐子愷收藏《點石齋畫報》,就是遛這種書攤補齊的。

好的宋元明清版本精鐫的古籍,書店恐怕放在外面被風吹日晒,紙張變脆變黃,多半把書名作者,寫在紙條上,夾在別的書里。紙條垂下來,給買書者看,如果中意,攤上招呼客人的夥計,就把客人引進店裡來了。

琉璃廠專賣講究版本的書叫舊書鋪,最有名,存書最多的有翰文齋、來黃閣、二酉堂、經香閣、汲古山房幾家。他們書的來源,多半是由破落戶的舊家整批買進來的,這一撥書里可能有海內孤本,也可能有鼓兒詞、勸善文,有的到手就能很快賣出去,有的壓上三年五載也沒有人過問;年深日久,一家大書鋪的存書,甚至於比一個圖書館還多還齊全。舊書鋪的服務,有些地方,比圖書館還周到,北平之所以被稱為中國文化中心,由北平舊書鋪,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了。

舊書鋪里,總有兩間窗明几淨的屋子,擺著幾張書案長桌,凡是進來看書的人,有柜上的徒弟或夥友伺候著,想看什麼書,告訴他們,一會兒就給您拿來;如果參考版本,他可以把這本書不同版本,凡是本鋪有的,全都一函一函地拿出來,任您查對;有的資深夥友,告訴他要找什麼資料,他佃還可以一頁一頁地給您翻查,如果有些書客人想看,而本書鋪恰巧沒有,他們知道哪一家有,可以借來給您看。請想想,這種方便,不管是哪家圖書館,不論公私都辦不到吧!

看書時,抽煙柜上有旱煙、水煙,喝茶有小葉香片、祁門紅茶;如果客人想吃什麼點心,客人掏錢,小徒弟可以跑腿代買,假如您跟柜上有過交往,由柜上招待,也是常有的事。不但此也,您跟書店相熟之後,酷暑嚴寒您懶得出門,可以寫個便條派人給書鋪送去,柜上很快就找出送到府上;放上十天半個月,您買下固然好,不買也沒關係,還給他就是了,這就是北平書鋪可愛之處。像南京夫子廟左近也有不少書店,您要看了半天不買,他們繞著彎俏皮您幾句損人的話,能把您鼻子氣歪啦!

清朝光緒年間所謂清流派如張之洞、洪鈞、王仁堪、潘祖蔭、文廷式、盛昱、黃體芳、梁鼎芳、于式枚都是琉璃廠書鋪的常客,既可多看自己手邊沒有的書,又可以以文會友;時常有許多朋友不期而遇,湊在一塊兒研究學問,或是聊聊天。張香濤就是主張多往書鋪看書的,他有兩部專講目錄學的書,初稿就是在二酉堂寫出來的。翰文齋的掌柜韓克庵,大家都叫他老韓,他對於目錄學、金石學,精心汲古,搜隱闡微,能令舒鐵雲、王懿榮他們佩服得五體投地。

民國初年先母舅李錫侯在琉璃廠西門,把先外祖鶴年公累世收藏的古籍金石整理陳售,開了一家汲古山房。陳師曾、樊雲門、傅藏園、沈尹默、瑞景蘇、柯劭態,都是汲古山房常客。當時我想收集名賢書畫扇面一百把,半年之間不但收集齊全,而且部配好各式各樣扇骨子,由此可見汲古山房當年人文薈萃、朋從之盛了。

初來台灣時,台北福州街廈門街之間,還有幾家書攤鋪可逛,現在如果發現那兒有一套或幾本線裝書,簡直有如沙中淘金,掘到寶藏了。來到台灣,令人念念不忘的,就是舊書攤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