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陋巷出好酒,小館有珍饈

當年在內地,除非喜慶做壽,論氣派擺排場,才在大飯莊大飯館請客外,真正會吃的朋友,平日三五人小酌,講究下小館,尤以平津為甚,所以北平的一條龍、耳朵眼、穆家寨、都一處、禎元館、天成居、餡餅周、恩成居一類的小飯館都特別走紅。

台灣光復之初,台灣幾乎沒有內地口味的飯館,像蓬萊閣、新中華、小春園、新蓬萊,雖然丹楹碧牖,鋪錦列繡,翠袖殷勤,等於伎樂所萃,儘管水陸雜陳,可是庶羞咸酸,難致其美。稍後老正興、狀元樓、三合樓、瓊華樓、渝園、銀翼等內地口味的飯館陸續在台北營業,大家才能嚌啜恣饗,嘗到家鄉口味。近幾年來因為經濟繁榮,人民生活水準日漸提高,一些新開的酒樓飯店,華屋高閣競趨崇郅,家家布置得富麗堂皇,古雅高華,綺筵香醑,一席之費能盡中等家庭整月之糧,登盤薦餐,望之皆屬妙饌,一經品嘗,時或失飪,倒不見得每樣都是卜食珍味。良以餐館越來越多,主廚掌勺,就是那幾位割烹大師,一時變不出若干高手易牙,於是手藝稍微高點的大師傅變成天之驕子,你以高薪挖走,我以更高待遇搶回,以至蜀中無大將,小三子小六子都成了現代易牙,月薪高到十萬八萬還挑剔拿蹺呢!我輩饞人,這種豪華大飯館吃不起,只好像在內地一樣,專找貨真價實、食之有味的小館稍快朵頤了。

最近發現寶宮戲院巷子內有一家小飯館,還算乾淨,有幾個菜名為粵菜,不失其正,價錢也還公道。鹽焗蝦本來是楓林小館名菜,他家蝦子選得甚精,蝦殼薄,肉新鮮,炸好上桌,殼酥肉嫩,至少可與楓林媲美。灶上大師傅腕力強,勺上火工到家,所以脆皮肥腸、脆皮豆腐獨佔勝場,肥腸炸得酥而且脆,毫無臟氣,比北方館的鍋燒肥腸要高明多了,脆皮豆腐是廣東東江菜館一道尾食菜,當年廣州西關「文園」吃烤乳豬把它列為敬菜,豆腐切成大骰子塊,炸得黃如瑪瑙,在盤子里疊成寶塔形,四圍調味料白糖、赤糖、椒鹽、海鮮醬各放在四個小碟子里,嗜咸愛甜,各取所需。這個菜他們做得大致不差,只是沒有「文同」擺得款式漂亮罷了!台北幾家東江派粵菜館似乎還沒有這菜,在小飲開樽麴塵縈繞之餘吃吃這類小館,似乎比吃那一席萬金的盛饌珍饈身心口體方面都舒服多啦!陋巷出好酒,小館有珍饈,凡我老饕,想有同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