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魚香十裡帶魚肥

目前台灣近海已進入帶魚盛產季節,漁民冒著強風勁浪,紛紛駕舟人海捕魚,因為魚群沛集,家家都是滿載而歸,人人笑逐顏開,把漁獲所得成筐盈簍送到魚貨市場去。從電視上播映情景,不由想到了當年山東沿海一帶捉捕帶魚的盛況。黃海中各種魚產都集中在青島小港近海一帶,凡是魚汛來臨的時候,都會有些珍奇怪異的魚類被發現,所以各省的水族館,測知魚汛都會指派專家前來刺探,不惜重金,搜集價購,如果是不耐久藏的罕見魚類,立即在青島就地製成標本後,再行攜回研究。

青島魚汛中以帶魚數量最多。有一年筆者奉派到青島一帶沿海地區公幹,住在舊提督樓,當地漁會的會長來告,青島的魚汛是一樁奇景,大批的帶魚群,已逐漸游近小港。既然碰上不可不看,於是我們一同去了漁港碼頭,雖然港灣迴環堪避勁風,可是海風冽冽襲人衣袂,猶覺衣履單薄,憑欄遠眺,只見遠處飛雲回舞,奔電流霙,頃刻間海面上銀鱗沃雪,碧海翻光,帶魚一條接一條,口尾相連,魚貫而來。最大魚群能接成十多里長一條魚帶,蘇東坡詩所謂「光搖銀海眩生光」足以說明海里魚帶子是多麼甭麗壯觀了。漁民運氣好的碰上兩三萬斤大魚帶子,可以一網而罟,發個小財,帶魚進入盛產期,青島帶魚便宜到給錢就賣,碼頭上的搬運腳行,原本是以火燒杠子頭一類堅硬麵餅為主食的,這樣才精力充沛能耐重載,可是一到帶魚季節就不吃麵餅,改吃帶魚當飯啦!外省人初履斯土,還覺得以魚當飯,未免太奢侈點了,殊不知吃帶魚,比吃雜糧還便宜,而且可以增加耐力呢!

帶魚到了旺季,青島無論市集廟會,到處都有捧著大籠屜,在人群里穿梭叫賣蒸帶魚的,一掀籠屜蓋,香聞十里,腴肪噀人,整個籠屜里,都排滿四寸多長一塊的帶魚段,熱氣騰騰滑嫩凝霜。蒸帶魚做法說起來極為簡單,把帶魚用水輕輕洗凈,勿傷銀鱗,用花椒、鹽、薑汁、料酒塗勻,上鍋蒸透即可大嚼。當年柯劭忞敏太史,最愛吃這種蒸帶魚,據說做法看起來簡單,可是手法各有巧妙不同,用料多寡,蒸時久暫,火力大小,在在都是有餅究的。青島一地賣蒸帶魚的無慮千百人,其中一位日照人稱「曹大鬍子」的,允稱箇中高手。柯老告訴人,他年輕時候,以魚代飯,有一次吃四斤蒸帶魚的最高記錄。後來人京供職,鄉人知道他的特嗜,每每從山東攜來蒸帶魚,請他老人家嘗嘗家鄉風味,此刻即便有盛筵相招,他也寧願辭盛筵而在家中大啖蒸帶魚。林長民說:「柯老是舍熊掌而就魚的老叟,他還特地請陳寶琛太傅寫了『魚樂居』三個字橫幅給他。」可見蒸帶魚對柯老來說是多麼醉人了。

早年松山煙廠廠醫庄金座,愛吃帶魚,對於帶魚頗有研究。他說:「在日本求學時期,所吃帶魚肉柴而瘠,並不覺得好吃,後來回國才發現台灣海峽,水流溫度都適合帶魚生長,肉才轉為肥厚腴嫩,同時帶魚最愛惜身上的銀翳,一旦受了損傷,魚味便失去鮮嫩。而台灣所制漁網繩結較為粗硬,網獲的帶魚,要它鱗翳無傷,勢所難能,所以在台灣吃帶魚,以海釣所獲肥潤鮮腴,才算珍品。」他每逢休假就到花蓮海釣,有一次漁獲甚豐,他在寓所制饌宴客,親自主廚,雖非全是帶魚,盤簋羅列,九孔蝦蟹都是海釣珍味(當時吃海鮮尚沒有像現在這樣瘋狂流行)。魚鮮蝦嫩,味清而雋,皆屬妙饌。一味酸辣西施舌,更是令人吃後念念難忘。

前天從電視新聞看到幾幕漁獲鏡頭,才想起現在又是帶魚盛產季節了,雖然吃海鮮的餐館鱗次櫛比,元宵前後到鹿港、關渡、淡水吃了幾次海鮮,除了帶魚尚屬鮮嫩松美外,其餘海產都極普通。雖然吃海鮮時下很流行,可是真正想吃一頗細色異品,香醑珍膳,看來還不十分容易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