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四·綜論 獻歲幾樣吉祥菜

中國南方的習俗,每逢舊曆年尾,凡是至親好友,總要請到家裡吃一餐自家燒的小菜年夜飯,叫做「團年」。獻歲發春,一過正月初五財神日(南方正月初五接財神,北方正月初二接財神,這是南北習俗不同的地方),又開始請春卮了。有一次筆者在上海過農曆新年,因為隻身在外的關係,一進臘月門就有相熟的友好,開始請吃年夜飯了。吃年夜飯有個不成文的規矩,無論你多忙,都不能點到為止、淺嘗告辭,非要吃得杯盤狼藉、不醉無歸才夠意思,否則主人家認為你客氣虛假而傷了交情。筆者食量本差,對於吃年夜飯簡直視為畏途。倒是吃春酒輕鬆自如,那就舒服多啦。

世交董聲甫仲鼎昆季,出身百粵世家,同精飲饌,公餘之暇,因為研求割烹之道,娛人娛己,於是在虹口通衢開了一家秀色大酒樓,地布猩毯,扉飾金煌,堂皇典麗,在當時廣東酒家中可算首屈一指了。

他們知道先母舅跟筆者都是味兼南北好啖有名的,所以請我們吃春酒僅約丁氏叔侄,賓主一共六人。餚僅五簋,細點兩品,都是秀色頭廚清淡味永、文靜不火精心之作。

董氏昆仲說:「今日嘉賓都是品味方家,如果用些肥酞的鮑翅,未免失之於俗,幾味粗蔬,是庖人認為尚堪一試的菜,請賜教品嘗,幸恕簡慢。」

桌上豎立一方銀框鏤花的菜牌,夾著一張朱絲格子的硬卡紙,用楷書寫著這一席小酌的菜單:(1)玉葵寶扇;(2)喜占鰲頭;(3)龍翔鳳舞;(4)榴房瑞彩;(5)馬上春風。另外一行細點雙品。廣東酒家一向在菜式名稱上弄玄虛,有些菜名譎詭橫出,令人無法猜測,可是細心琢磨,還能猜中八九,可是這五道菜吉語連篇,菜色是用什麼材料,一無蛛絲馬跡可尋。同席丁氏總綰兩淮榷運有年,對於粵菜別名,所知尤多,也是搖頭不解。幸虧上一道菜董氏兄弟就解說一番,邊吃邊聽,除了大快朵頤之外,並且聽了若干故事,好多烹調技巧,多識多聞,自然在席面上增加了不少情趣。

第一道菜「玉葵寶扇」上桌,董大先生首先開腔講了一個故事。相傳古代嶺南世家,有一位訂婚未娶的羅公子,有傳家寶扇一柄,一面珠綴葵花,另面雕鏤梵文待咒,翡翠圍框,閃爍粲目。據說凡是自縊或是溺斃的少年男女,只要人死不久,用寶扇不停地扇,就能把死人扇活過來。有一天羅公子的未婚妻在溪畔浣衣,不慎失足落水,打撈起來,氣息全無。羅公子情急之下,親持寶扇在屍體旁邊不停地扇風,扇了一天一夜居然把死人扇活。廣東一般家庭都喜歡用清蒸魚類下飯,如果用新鮮土鯪魚跟上品曹白魚同蒸,一鮮一咸香味交融,就如同故事裡羅公子救活未婚妻,一生一死終諧花燭一樣,所以就叫這道菜「玉葵寶扇」,佐酒健飯兩俱相宜。魚要選得精,肉要蒸得透,紅肌白理,令人口味大開。

第二味是「喜占鰲頭」。廣東是講究吃魚翅,也是最擅長做魚翅的省份,比較論場面的筵席,頭菜總要用魚翅才有光彩。可是上品魚翅,貨高價昂,所以知好小酌,率多改用魚肚,一則表示自己人不見外,二則袁才子在《隨園食譜》里常說雞鴨魚蝦實用之材,鮑參肚翅虛名之士,肚翅同仗酞汁煨燉,如果出自烹調高手,同樣澄清百品,列為珍味。不過有些人只知魚肚好吃,可它是魚的哪個部位還不甚了了。其實說穿了,魚肚就是魚鰾。魚的種類多,魚肚的品質自然龐雜,其中以鰵魚的魚肚品質最高,而潮汕海豐一帶的產品更稱上選。聽精於醫道的前輩們說,魚肚功能益氣補中,早年廣東富貴人生產坐蓐,講究送燕窩、銀耳、魚肚、大烏給產婦進補。鰵魚又別稱鰲魚,送人滿月禮用鰲魚肚,又含有貴子連生、鰲頭獨佔意思在內,這種善頌善禱的意味,您瞧有多麼深遠。魚肚當然是先用上湯喂足,然後蒜頭瑤柱燜妥,厚而不膩,質爛味醇。這是一道火候菜,在名家調教之下,當然異常出色。這道菜雖然不是翅鮑,但是價錢恐怕比翅鮑尤有過之,也是我所吃魚肚中最好的一次了。

第三道菜是「龍翔鳳舞」。在台灣吃石斑魚不算稀奇,要在廣九港澳,石斑可就名貴啦,尤其是老鼠斑。筆者前年在香港,老鼠斑一兩,要賣二十多塊錢港紙,摺合台幣一兩要兩百多元,真乃駭人聽聞了。「龍翔鳳舞」敢情就是肥嫩乳鴿燉石斑魚,據董二先生解說:凡是三十斤以上的巨型石斑,是可遇不可求的。廣州對這種大石斑,稱之為「龍躉」,體型愈大,肉愈細潤。我們今天所用龍躉,是有位船行大亨在秀色宴客,自帶龍躉突廚房調製,我們是分潤分享的。我們分潤的這塊龍躉,有八寸見方,博碩肥艚,六隻酥融欲化的乳鴿,鋪在魚肚膛上,魚肉腴潤蒸香,脂滑肉細,絲毫不帶魚腥,若不是主人先行介紹,我還當是什麼珍奇異味,斷然想不到是石斑魚呢!

第四個菜是「榴房瑞彩」。廣東庖人都擅長烹調海狗魚,海狗魚又叫娃娃魚,用甘肅特產大粒枸杞子來煨娃娃魚,枸杞殷紅增麗,艷比榴實,用「榴房瑞彩」來做菜名,具見妙思巧想,至於魚的脂潤膘足,微得甘香,更不在話下了。

第五個菜叫「馬上春風」。獻歲發春,粵省春卮宴客,壓桌菜為了討口彩,所謂馬上春風,就是生炒馬鞍鱔。據說這是順德名菜,用大條黃鱔(廣東叫鱔王)去骨切片,用冬菇冬筍猛火爆炒,要把鱔片切成馬鞍形,所以叫馬鞍鱔。這是一道吃火功的菜,要炒得鬆脆腴嫩而爽不見油,那就要看掌勺的手藝了。秀色那位女易牙,是從廣州所謂四大酒家之一的「謨觴」重金札聘而來。她在秀色只承應三菜兩點,三菜除了我們吃的生炒馬鞍鱔外,另外兩個菜是灼響螺片、觀音齋,觀音齋是廣州永勝庵的拿手菜。廣州各大酒家,哪家也做不出這樣清淳郁汜的素菜來,不知道這位女易牙用了多少心機,才輾轉把燒觀音齋的訣竅學到手的,可惜當天菜已夠吃,沒能一嘗珍味。

兩道點心是「粉果」和「雞粥」,我們當天在飲啜之餘,都一一嘗試。早年北平東亞樓曾經趁大梁陳三姑到北平探親之便,情商陳三姑在東亞樓示範,做了一個短時期的粉果,不談味道如何,僅僅蒸粉果的澄粉,就與眾不同。澄粉柔潤晶瑩,澠澠透明,能把果餡兒鵝黃襯紫,泛映無遺,尤其果皮不幹不裂,不像時下酒樓做的粉果,絕無粘底露餡兒的毛病。女易牙做的粉果,跟陳三姑的粉果,可以說不分軒輊,她用耐火玻璃盤盛之上桌,琉璃映雪,美食需要美器,那比東亞樓的鉛鐵盤就顯得古雅高華多了。後來香港陸羽居的粉果馳名港九,聽說就是這位女易牙的傑作呢!

酒足菜飽之後,每人一盂金銀雞粥,這種粥是先把整隻肥嫩油雞開膛洗凈之後,投入剛開鍋的粥里大滾大煮,煮到兩小時,雞已糜爛,撈出褪骨連皮帶肉撕成細絲(忌用刀切),另準備燒雞半隻,也去骨拆絲,再一齊放在粥鍋再煮,加入醬仔姜、老油條、脆蝦片、芫荽、生柚少許,攪動一下,立刻起鍋,清醇味永,分外好吃。

主人說:菜僅五餚,全部取之魚身,這叫做「吉慶有餘、年年有餘」的口彩,用粥品而不用湯水,也是有講究的,說是啜粥而不飲湯,一年之內旅人遨遊,總是雨碭以時,不會碰上雨雪載途的。這一餐春卮雖非珍奇饈饌,可是材料難隸,而且各異其味。筆者曾錄入《津津小記》,所以雖然事隔多年,記憶猶新。今當歲首,特地把這幾樣吉祥菜寫出來,但願日升月恆,年年有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