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四·綜論 吃大師傅

——二品頂戴的闊廚子余雙盛

現代潮流所趨,大宴小酌都講究哪家飯店裝潢富麗,或是哪處酒樓招待宜人,僅僅台北一隅,每個月就有若干食兼南北、味壓東西的飯館酒樓開張大吉,真所謂名副其實的吃館子了。可是割烹高手就那有限的幾位,有的並且不甘寂寞,還要漂洋過海去掙外匯,留在台北幾位知名的易牙,你挖來我搶去,所以有些飯館剛一開張,點幾個菜吃,的確色香味都夠水準,可是吃上幾次,越吃越差勁,細一打聽,準保是掌勺的大師傅被人家用重金給挖走啦。例如有某家新開張的飯館,報上宣傳其布置如何堂皇,侍候如何周到,菜式如何更新,等您入座點幾個菜試一試,菜式味道十之八九似曾相識,甭問,準是從哪一家大飯館,把人家頭廚用大價碼給掇弄過來啦。前些年法國有位名廚「納許」,英國白金漢宮跟美國白宮,用高薪厚遇拚命爭取,舉世報章喧騰嘩笑,可是拿現在台北的情形來講,已成司空見慣,不算什麼新聞了。

早先在大陸不講究吃館子,而講究吃大師傅。所有名廚高手,一個個刀火超群、割烹出眾,那些大師傅十之八九都是主人家富而好啖、窮年累月細心調教才卓爾不群的。例如湖南口味的譚畏公廚,廣東口味的江太史廚,四川口味的姑姑筵黃廚,淮揚口味的楊管北廚,以及蜚聲國際大名鼎鼎的彭長貴等人。除了菜好吃之外,對於菜式的安排、濃淡甜鹹的調度、出菜先後的順序,何者宜小酌、何者宜大宴,那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的,率爾操觚,婢學夫人,就難免有韭黃炒鱔絲上酒席的笑話啦。

清末民初在廚行中出了一位傳奇人物,此人姓余名雙盛,是山西文水人,大家都叫他余廚而不名,所以後來知道他本名的人少而又少了。余廚自從光緒中葉恭親王奕訴主持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時起,由一家山西票莊推薦,到衙門大廚房當廚師。有一次恭親王跟劉坤一、李鴻章、張之洞幾位方面大員談要公,天晚了在總理衙門小花廳留飯,幾樣清淡小菜,就是由余雙盛親自掌勺,飯後幾位美食專家異口同聲,讚譽菜肴調配得宜,元惰九味,堪奪味壓江南。過不久余廚就領班擔綱,當了掌廚了。余廚不但刀火功高,他的接納伺應手段,更是八面玲瓏高人一等。他在總理衙門擔任掌廚工作,手底下紅白案子以及切摘剁洗刮下手,有數十位之多,由他指揮調度,根本用不著他自己拿勺動鏟的,可是每逢總理衙門盛筵招待外賓,宴請勛戚貴藩,或是春扈禊飲,他必定躬親匕鬯表演一番。因為他心明眼亮,手段圓滑,接納了不少當權王公大臣,交結官闈有勢的太監,後來居然納捐取得候補道二品銜戴花翎。凡是總理衙門尚書侍郎府上有喜慶宴會,他也是翎頂煌煌,揖讓進退,跟王公大臣時賢名流們平起平坐。而那些大人先生們,三節兩壽都受過余廚的厚贐,所以大家也都另眼相看,友禮相待。清末親貴中財豐權重的要算慶親王奕勖和載洵、載濤兩位貝勒了,有人說笑話,如果他們打麻將三缺一,只有把余廚湊一角才算旗鼓相當,可見余廚的家財是多麼雄厚了。

余雙盛除了自己納捐候補道外,他的少君小余也躋身外務部當了個司官,在部里擔任出納,名義上是兒子當差,暗地裡收支周轉全歸老太爺掌握。他對於有權勢用得著的員司,不但餘瀝分沾,就是預支薪餉,摘借應急,無不如響斯應,所以一般貪小便宜的員司,都跟小余攀交情拜把兄弟,對於余廚這位老伯大人更是畢恭畢敬、趨奉如儀了。

當時侍郎汪大燮不忮不求,在衙門裡一絲不苟是出了名的,他對於余廚從來不假以辭色,因此余廚對於汪大人多少有點忌憚。有一次慶親王御賜紫韁穿朝馬榮典,衙門中員司們要造府道賀,汪大燮自亦未能免俗,前往賀喜。汪升階還未入室,就看見余廚頂翎袍褂,在王公巨卿之前周旋盲笑,逢迎趨奉。汪處此情形之下,可左右為難了,進非所願,退則失儀,正在惶惶愕愕之間,幸虧余廚尚識大體,趕緊趨避別室,兩位總算沒有白板對煞。此事汪曾記人他的《習靜齋札記》,諒來是不會假的。

慶親王奕劻主持外務部那段時間,是余廚最得意的時候,余最大的長處,是對人經常保持「小人罪該萬死,大老爺祿位高升」的謙恭和藹態度,就是對待雜役人等也絕無財大氣粗、仗勢欺人的狂態。所以交往越來越寬,眼皮子越來越雜。為了拉攏西太后跟前大紅人寵監李蓮英,把兒子拜在李的門下以為螟蛉義子,用來誇耀。

在庚子年八國聯軍撤軍、議和告成之後,慈禧從西安迴鑾,一改排外手法,為了敦睦邦交,籌備在三貝子花園,大宴各國公使夫人,以及僑居在北京的東西洋名閨貴婦。官家盛宴,以慈禧的闊綽手面,再加上這趟皇差是由那琴軒(桐)承辦,自然是堂皇典麗、華貴雍容了。那桐為了討好皇太后,一切排場,踵事增華,原本敦請英國公使館一位蜚聲國際的名廚主廚掌勺,頭一天已獲老佛爺的御諾,不料二天叫起兒,老佛爺把那桐叫到御前說:「西廚手藝如何不得而知,假如做出來的菜,口味不合,不能盡如人意,豈不是大煞風景,咱們對洋廚子又不能加以斥責。依我看明天的宴會,還是用外務部的余廚吧!」由此可見余廚旋乾轉坤手段如何啦。這當然是李蓮英背地裡在老佛爺跟前搞的鬼。李總管向來是沒錢不辦事的,這種力能回天的舉措,余廚對李的孝敬,必定是令人昨舌的一份厚禮。這一宗皇差余廚各處打點固然破費不少,可是余廚算盤打得最精,一出一進,自花花的元寶又賺進了若干倍。總之,天家之富,大家油水均沾,倒霉的只是內務府的庫房而已。

民國肇建,唐紹儀出任第一任國務總理,外務部改成了外交部,余廚憑藉他為人四海、交遊廣闊,加上手段圓滑剔透,所以仍然能把持外交部的大廚房。等到陸徵祥(清末駐俄公使)出任外交總長,余廚又重施故伎,暗地選了一份厚禮到總長公館去。哪知陸總長是科班出身的外交人才,在俄、法、比利時住了二十餘年,最厭惡賄賂饋贈那一套官場惡習。第二天派人一調查,敢情是部里一個掌廚的大師傅,盛怒之下立刻條諭開除,雖經余廚四處奔走儘力挽回,無奈陸總長耿介不苟,人情托到了袁項城跟前哼哈二將阮忠樞、楊雲史,陸微祥依然毫不買賬。余廚只好捲鋪蓋放棄盤桓二十多年、足跨清朝民國兩代的老窩,另營別巢了。余廚是個不甘寂寞的人,過了不久又用他徒弟的名義,包下了財政部的大廚房,後來官場艷稱財政部的「小六國飯店」,就是余廚的傑作呢!

余廚除了財政部的大廚房外,始終不忘情老佛爺招待外賓一席華筵,於是又把三貝子花園的豳風堂包下來,承應全席小酌。他那時住在司法部街一幢花園洋房裡,三天兩頭坐著自拉韁的馬車到園子里去招呼生意。有一年樊樊山主持的嚶鳴雅集,特地到豳風堂打詩鐘,有一條分詠格是「吃大師傅」、「丁香花」,一時佳作如雲,算是余廚臨老還出了一次風頭。據說余廚的菜並無一定格局,凡是各省各地的名菜,他一瞧就會做,什麼揚州獅子頭,羊城的燒紫鮑,刀工火候都能亂真。可惜予生也晚,只聞其名,未見其人,未嘗其味,否則從這位二品頂戴大師傅嘴裡,寵能聽到不少上方珍異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