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三·點心 雞蛋糕越來越美

我們上街走過大街小巷,只要有茶食點心鋪,就可以買得到雞蛋糕。雖然都是雞蛋糕,可是精細粗糙口味卻大大的不同,不過雞蛋糕是老少咸宜的大眾化甜點,則是古今中外一致公認的。

北平有一種專賣舊式點心的像蘭英齋、毓華齋這樣的鋪面,據說是久歷滄桑,由元而明清,幾代相沿,慘淡經營遺留下來的,足證早在元朝就有雞蛋糕了。不過當時不叫雞蛋糕而叫「槽子糕」,因為最初是打勻了的雞蛋,倒在長方形木槽里蒸,等到蒸熟再切條分塊。最早本是皇家郊天祈福祭祀用品,到了後來做成桃形、萬勝形、銀錠形,放上青絲紅絲染色百果,就變成問名納彩的聘禮了。

南方的茶食店如稻香村、桂香村等,北來平津開店,也都做雞蛋糕,形狀多半是五瓣梅花形,正中印上紅色雙喜盤花,或是福壽高升的印戳。這種蛋糕蒸得鬆軟,表裡一致,都是淡黃顏色,跟喇嘛僧穿的袍褂顏色一樣,所以北平人士又叫它「喇嘛糕」,跟北平點心鋪的槽子糕顏色外棕內黃就大不相同了。給人送禮,喇嘛糕的包裝很特別,一般茶食店是用篾片編成透空底面兩片,墊上油紙,加上市招,輕巧別緻。喇嘛糕油輕質松,容易消化,如果是探病送人,是頗受病家歡迎的!

自從歐風東漸,歐美的麵包房西點鋪也像雨後春筍,越開越多,像天津的百樂門、曼陀林、鼎順和、巧佳、巴黎幾家。有的是純粹洋人獨資經營,有的是華洋合作,點心雖然各有一兩樣拿手,所做蛋糕卻都夠得上水準。北平雖然也開了不少家麵包房西點鋪,例如西吉慶、濱來香、榮華齋、二妙堂、小食堂、亞北、明星等,但這些麵包房西點鋪的做手,所學手藝,似乎有欠精純到家。

從前北平藝專的校長林風眠,在某次茶會上致詞說:「咱們同學的西洋畫,多少總帶點中國畫的風格,就拿現在咱們吃的洋點心來打比,雖然也式樣美觀,適口充腸,可是細一品味,跟真正外國點心總有點差別。」林校長這句話,我始終牢記在心。

後來法國醫院特地從巴黎聘一位名庖,供應醫院病人伙食。因為所做各式餐點巴黎風味十足,頗受都中仕女歡迎,於是又在崇文門大街開了一座法國麵包店,不但麵包花樣繁多,就是點心、糖果、餅乾,也都別出心裁、珍錯悉備。尤其鮮奶油蛋糕,有的摻紅酒,有的加白蘭地,要加水果,則加水蜜桃、鮮草莓,悉聽尊便。

抗戰軍興,國民黨軍隊轉戰西南,除了德、意外僑,其餘各國僑民,一律關入集中營。聽說當時日酋華北駐屯軍,有位叫松崎的大佐是留法學生,對花都烹調技術始終不能忘懷。現在遇到法國菜割烹能手,居然皇恩特赦,免去集中營的勞役,一下子這位法國大師傅就變成御用廚師啦。抗戰勝利之後,聽說那位大師傅很賺了點日本人的錢,同時更以勝利者的姿態回到法國,頤養天年去了。

民國三十四年勝利之初,筆者剛到台灣,西點鋪制售的西點,不是太甜,就是太黏。送人生日蛋糕,有的厚厚一層咖啡糖殼,要不就是裹著花紋重疊、五色斑斕甜得刺喉的糖衣。說到蛋糕本身,一律是用鴨蛋做原料,製成蛋糕又干又硬,咬一口能掉下一堆蛋糕屑來。吃這種蛋糕,最好先準備一杯果汁或茶水、咖啡,邊吃邊喝,否則不是噎得難受,就是幹得咽不下去。

朱佛定氏生前做省府民政廳廳長時,初到台灣,不明就裡,有一次參加茶會,把盤子里的蛋糕咬一口咽下去,嗆得咳嗽不已。從此他參加這一類茶點聚會,只敢拿點小茶餅一類點心來充饑。沒過兩年,武昌街開了一家明星西點店,是由一個白俄老婦人主持,那可比一般日本式西點要高明多了。跟著西門一帶開了幾家西點糖果店帶售西餐的店鋪,那跟北平的小食堂、亞北做法,在伯仲之間,吃蛋糕可以不致噎人了。後來信義路東門附近開了一家國際西點店,蛋糕製作又邁進了一步,和興、順成、普一、紅葉、金時繼之而起,一般吃客也都厭棄一吃一掉面兒的日式蛋糕。西點店在製作方面也力爭上遊,力求精進,所制蛋糕跟十年二十年前的雞蛋糕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了。

筆者對於奶油蛋糕,從小就有偏嗜,只要聽說哪家有好的奶油或鮮奶油蛋糕(早年,平津滬漢,除了上海禮查大華飯店碰巧偶或有鮮奶油蛋糕外,其他各地只有奶油蛋糕而已),必定要嘗試一番。前五六年在木柵溝子口發現一間西點店,所做生日蛋糕,嚌啜其味,松美細潤,香料糖分都恰到好處,指明加什麼水果哪種酒類,也能照客人的意思,如法炮製。所以他家蛋糕卉醴湛溢,蜜漬精細,比起香港幾家著名大飯店酒店做的蛋糕,也毫不遜色。

近三五年來,各大都市忽然出現若干日本長崎蛋糕店,在布置方面雖然都是丹楹瓊構,奐奐瑩窗,包裝方面更是采牒綺紈,錦彩粲目,但談到蛋糕的滋味,可能跟台省的海綿蛋糕不相上下。偏偏有少數人視同玉食珍味,那也只好說口之於味,各有所嗜罷了。我們中國有一句老話是:「沒有雞蛋做不了槽子糕。」抗戰剛一勝利,筆者由資源委員會派赴東北熱河北票煤礦工作,礦里為同仁眷屬的安全起見,把礦內同仁的老弱婦孺附在運煤火車後面,掛了四節眷屬專車,把大家先送往錦州安置。專車到了義縣,因為軍車壅塞,等了七小時,車站裡不能掣發路籤,本來專車當天可以到達錦州的,這一耽誤不要緊,只好在錦州過夜了。所帶吃食不多,大人還可以忍飢耐餓,襁褓小兒可就麻煩啦。

筆者正在站台上踱來踱去無計可施,忽然有一位鬚髮皓然、步履趑趄的老頭兒,走到我跟前叫了一聲「老長官」,報名陳盟生,茼兩月在礦場退休,請領退休金,是我幫的忙,當天就全數領到手,所以一直把我的面貌記得很清楚。他知道火車一時半刻還不能開,所以買了一包蛋糕讓我先點點飢,擋擋寒。我一聽是雞蛋糕,立刻喜出望外,這等於雪中送炭,令人感激萬分,同時掏出一沓子東北流通券來,請他再幫個忙,盡錢的數量能買多少就買多少這樣的蛋糕來。結果去了半天,他跑遍了義縣車站附近的糕點鋪,才買回十七盒來。趕緊分給有吃奶孩子的同事的女眷,用開水沖蛋糕給小孩吃。我也拿了一塊嘗嘗,名為蛋糕,可是我從未吃過這種甜雖甜,卻粗而發得不透的「蛋糕」。過後才知道,戰後物資缺乏,在東北小縣份里,雞蛋白糖都成異品珍味,這種蛋糕甜的是蜂蜜,主要材料是加工棒子麵兒,再摻上一點白面,發好蒸出來,就算是槽子糕了。

通過這樁事,可以證明「沒有雞蛋做不了槽子糕」這句話,在我心裡也不能成立;同時體會到有一種自命不凡的人,總認為某一件事,非他不可,故意拿喬。由義縣沒有雞蛋照樣做出槽子糕的事例來看,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足可作為處世做人的殷鑒。因為談雞蛋糕興起了這段往事,附帶寫出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