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二·主菜 湖州的板羊肉和粽子

在北平吃慣了西口的大尾巴肥羊,無論是爆烤涮,甚至羊肉做餡兒包的水餃,烙的肉餅,只覺得羊脂甘腴,毫無膻腥厚膩的感覺。後來在上海大雅樓吃過一回羊羔,另外吃過一次帶皮紅燒的羊肉大面,雖然收拾得挺乾淨,可是看到肉皮上個個毛細孔,立刻想到怪不得南方人都喜歡到北平買灘羊皮呢!敢情他們把羊皮都吃啦。

上海的羊肉因為品種水草關係,贏瘠無膘,不管怎麼做法,吃到嘴裡不足淡而無味,就是後味兒帶點膻腥。所以我在南方住了若干年,對於南方的羊肉,始終不感興趣。

有一次同一位世交葉曼雲兄在上海洪長興小酌,他要吃涮羊肉。我說南方都是山羊,沒有大尾巴綿羊,羊肉膻重味薄,我雖然是北方人,可是對於太膻的羊肉實在胃口缺缺。葉是湖州南潯人,他說:「你伯祖秋宸公在光緒初年去過我們湖州府,彼時你還沒出生,可是湖州板羊肉你總聽家裡人說過,鮮而不膻,足堪媲美北平的羊肉吧!」

先伯祖秋宸公,歷官浙江杭州、嘉興、湖州等地,曾經把搜集的清代大儒洪亮吉卷施閣藏書十八種,贈送給南潯小蓮莊主人,收入他嘉業堂叢書里。後來雖然經過幾次兵燹,庋藏海內孤本因此散佚不少,可是聽說卷簏閣藏書卻安然無恙,早就想有機會到湖州去觀覽一番,始終沒能成行。現在既有曼雲兄這位識途老馬,於是撥冗作了一次吳興之游。沒到吳興(湖州)之前,只知道湖筆徽墨,湖州的筆是聞名全國的,湖州的絲綿輕而且暖,翻絲綿更是當地婦女拿手傑作,至於最負盛名的板羊肉、甜咸粽子,則沒有特別注意過。

清代叫湖州府,到了民國廢府以後,把烏程、歸安兩縣合併改稱吳興縣。縣屬有個小鎮叫「雙林」,當地人都叫它「吃碼頭」。這個吃碼頭,倒不是鎮上有什麼繁弦急管、珍錯畢備的茶樓酒肆,而是鱗次櫛比一家挨一家的小吃店,不但每家各具獨特的風味,而且價格廉宜,更是京滬各地外來客人想像不到的。湖州人誇稱,雙林鎮的板羊肉,潤氣蒸香,腴滑不膩,可算獨步江南,就是專門講究吃羊肉的關東塞北,也不容易吃到這樣味醇質爛的美餚呢!

雙林鎮飼養的羊,仡們叫湖羊。一般住戶都有飼養湖羊的習慣,多多少少總要喂上三五隻,自己留著吃,或是賣給羊肉店。至於專門飼養湖羊的大戶,養上千兒八百隻也不算稀奇,因為雙林鎮的羊,除了供應「雙林」、「烏鎮」兩個吃碼頭消費外,還要大批運銷外地呢!當地老一輩的人說,雙林的湖羊,實際就是北方綿羊的品種,在元朝入主中原時,移殖江南一帶的。因為太湖水域,厥壤肥饒,草木明瑟,湖羊在這種洞天福地長大,食青芝啜玉露,羊肉焉能不腴潤甘鮮,人誇上味。

雙林的板羊肉,做法是加料白燒,樣子頗像天津醉白樓的水晶羊羔,可是味道又完全不同。鎮上有一家羊肉店叫「戴長生」,這個買賣已經有一百多年歷史,算是鎮上最具規模的羊肉店。他家從上代流傳下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每天只宰二十頭湖羊,決不多殺,每天一早兒開市,賣到日將近午,大概就盆空釜凈,清潔溜溜,後來的顧客只好空手而回,明日請早啦。

當地的老吃客,有時打算請外地客人吃戴長生板羊肉,都要先期預訂,否則去晚了難免向隅。敝友葉曼雲兄是南潯葉家濱大族,跟戴家有累世姻誼,所以雙林之行,吃到了上品板羊肉,而且參觀了他們割烹過程。

敢情煮羊肉不用金屬釜鼎,而是特製的一種平底長方形的石槽,其形狀就像古代用為外棺的石槨。把宰好的羊,先斬頭去尾截掉四肢,刮凈羊毛,把整隻羊分成兩片,用削好的寬竹片像風魚臘鴨一樣,把羊肉片子撐得平平整整,放在石槽子里。大石槽放四隻(八片),小石槽放兩隻(四片),所用作料,各家都有秘不傳人的配方,由自己人對好分量,在石槽底下點起木柴來燒煮(據說用松、杉、榆、樺,還有不同的召堂,當然燒出來的肉,也各有不同香味,鎮上的食家一嘗便知是哪家燒的)。石槽厚重,雖然柴干火烈,因為石釜傳熱迂緩,名為燒煮,其實石質堅厚,不滲油鮮等於文火煨燉。每天從傍晚燉到第二天黎明,皮煨得晶瑩透明,肉煨得滑香溫潤,香氣內蘊,既酥且嫩。起槽折骨,放在白案子上,冬令冱寒,凌晨尤為滄泄凜冽,剛出鍋的熱羊肉,不一會兒就變成望若縷冰、人口酥融、馳名遠近的板羊肉啦。曼雲兄說,有一次天沒亮,到店裡約他的令親趕早班船去杭州,正趕上羊肉出鍋,拿剛出爐的草鞋底燒餅,就燙嘴的板羊肉吃,肥甘適口,這一頓可遇而不可求的晨餐,是他畢生難忘的。

除了板羊肉是當地特產外,湖州粽子也是全國知名的,台北賣的燒肉粽除了一部分是台灣口味外,此外像九如一類的飲食所賣的粽子,差不多都是以湖州粽子作號召,由此可以證明湖州粽子流傳之廣啦。

湖州有一家著名的茶食店叫「褚大昌」,據說褚家就是以賣粽子起家,後來才開茶食店的。在湖州,褚老大的粽子也是一絕,要說褚大昌也許沒人知道,要說褚老大那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褚老大最初是夜間河街叫賣豬油豆沙甜粽的,他做的粽子,糯米揀得精,絕不會摻有沙礫,豆沙洗得細,吃到嘴裡甜度適中,不太甜也不膩口。尤其粽子包紮的鬆緊,恰到好處,糯軟不糜,靠近豆沙處不夾生,靠近粽葉處不粘滯,這是別家粽子做不到的。因為生意越做越興隆,過後又添上板栗雞肉粽、火腿豬肉粽,雖然訓練一批人手,專門包紮甜咸粽子,可是他家茶食店門口,每逢年節經常還是要大排長龍呢!

我在上海跟曼丟兄共事多年,他每年總要回鄉省親兩次,每次回到上海,大包小包差不多塞滿一大網籃,全是吃食。除了戴家老店的板羊肉,褚老大的粽子外,還少不了桂香村的黑芝麻酥糖,稻香村的核桃雲片糕,野荸薺的百果糕。人人都說蘇州茶食細巧精緻,可是以上幾品茶食,味道似乎比湖州的尚覺稍遜。目前浙江下三府(湖州、杭州、嘉興舊稱浙江下三府),旅台人士甚多,想起起腴滑不膩的板羊肉,精美醇爛的肉粽,就不是耽於飲食的朋友,也不能無蒓鱸之思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