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二·主菜 北平吃餃子幾樣年菜

北平人平素過日子,無論是大富之家,或是升斗小民,都非常刻苦儉樸,就是中產之家,飯桌上也很少整天大魚大肉羅列滿前的。可是終歲辛勤到了過年,大家少不得要做幾樣可口的菜,來犒勞犒勞自己了。

北平的習俗,正月初一到初五這五天裡頭不下生(就是不蒸飯,煮餃子除外),十之八九家家都吃餃子,就用不著忙於做菜了,只要做幾樣能涼吃能回鍋下酒的小菜就夠啦。

家家必備的一樣酒飯兩宜的素菜叫「炒咸什」,又叫「十香菜」。既名十香,當然要有乾鮮不同十種蔬菜了。其實有的人炒十香菜,還不止十樣呢!先把胡蘿蔔切絲單獨先炒,再炒黃豆芽,然後把豆腐乾、千張、金針、木耳、冬筍、冬菇、醬姜、腌芥菜去葉留梗,一律切細絲下鍋炒熟,放入胡蘿蔔絲、黃豆芽加醬油、鹽、糖等調味料同炒起鍋。南方炒法也有另加榨菜芹菜的,那就十二種了。炒十香菜的訣竅,各種乾鮮蔬菜切絲要細,長短力求一致,醬油要用淺色的,油量要看東西多寡而定,用得適當不油不澀,如嫌水分不足,可以把泡冬菇湯酌量加入,既可柔潤,又能提鮮。

「酥魚」是一樣喝酒吃餃子兩者咸宜的菜。活鯽魚不要太大的,以一斤可稱四五條為度,過大的魚骨頭就不容易酥爛了。把鯽魚剖肚挖除內臟洗乾淨後,放大海碗里用酒(最好是黃酒)、醬油、米醋(切忌用化學白醋)、白糖拌和浸泡四十分鐘。作料以蓋過魚身為度,可免頻繁地上下翻動,將魚體破壞,有損美觀。等油燒滾將魚放下煎透,將魚起鍋,鋪在另一鍋里,一層大蔥,一層鯽魚,蔥不厭多,每層再酌放薑絲去腥,然後把泡魚的混合調味料全部倒入鯽魚鍋里,以能蓋過全部魚身為度。蓋上鍋蓋,放在文火上煨燜一小時半,淋下香油起鍋上桌,此時蔥溶魚爛刺酥,儘管放心大嚼,不必擔心魚刺卡喉。酴魚涼吃更好,做好放在冰箱留以待客,可免主婦臨時治饌的若干麻煩。

「燒素雞」也是連天吃大魚大肉之後,一道清爽適口的好菜。材料以豆腐皮做的素雞跟腐竹為主,配料以冬菇、冬筍、白果為輔。因為過年,加一點頭髮菜跟幾顆紅棗,加調味料同燒,既討口彩,又配菜色,是新春最受歡迎的素菜。舍間每年春節,一過破五,燒素雞總要補充再燒一次呢!

「蝦米醬」雖然是一道很普通的菜,但是滋味如何,那就要看大師傅的手藝了。有些人喜歡過年做「虎皮凍」,把豬肉皮煮爛切丁,跟胡蘿蔔丁、毛豆或豌豆加調味勾芡凍切塊來下酒。手藝高的,固然晶瑩凝玉,清湛宜人,不過毛要鑷得凈,口味不能太咸,所以最好改為炒蝦米醬比較適宜。炒蝦米醬的蝦干,一定要用泛黃而不發紅、蝦皮褪得乾乾淨淨的蝦米才好。把蝦干、瘦肉、冬筍切丁,瘦肉丁先用姜蔥爆香,再用上等黃醬同炒。這個菜第一忌用豆腐乾、花生米,最好不用甜麵醬,如果再加辣椒,那就近乎上海人的八寶辣醬,而不是所謂蝦米醬了。

北平西郊有個地方叫八寶山,是雉雞、竹雞入冬以後的集散地。山上有一種野生萬春藤,藤實當地人叫它草果,是雉雞、竹雞暖冬恩物。冬天喜歡吃點野味的人,帶著獵槍到八寶山跑一趟,准能飽載而歸。拿兩隻雉雞送給親友當年禮,一方面是花錢買不到的稀罕物兒,另一方面也顯派顯派自己的槍法有準。所以在年根兒底下,北平老住戶也有親朋好友送點野味來給您添年菜。雉雞拔毛開膛洗凈後切絲,先用調味料姜酒鹽蔥泡一下,然後用醬瓜切絲合炒,或是用雪裡紅炒也好,野意盎然,獻歲發春,換換口味,倒也不錯。義和拳之亂,兩宮蒙塵,鑾駕西幸,兩宮在潼關進膳,岑春煊進呈雉雞炒醬瓜絲,獨膺懋賞,這道菜後來列入御膳房的膳單,自然更是身價百倍了。

老北平,在正月初八順星之前,如果留親朋在家便飯,多半是煮餃子待客,所預備的酒菜,大概最普通的就是以上所寫的三葷兩素也盡夠了,吃餃子原湯化原食,例不另外備湯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