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春明燕九話白雲

北平最大的喇嘛廟是雍和官,最大的道院是白雲觀,兩者相比,雖然雍和官曾經做過雍正的潛邸,以佔地面積而論,白雲觀可比雍和宮大多啦。

白雲觀在北平西郊距離西便門只有二里多路,由元旦開廟,一直到二十五日才關廟門,算是一年一度的廟會結束,其中正月初八星宿殿祭星,正月十九日會神仙,是廟會期間兩個高潮。

依據蔣一葵的《長安客話》記載:「白雲觀即元時太極宮,內有丘真人遺蛻。真人名處機,山東登州府棲霞人,字通密,年十九出家為全真,在龍門山潛修,又學於寧海昆崙山,拜重陽王真人(嘉)為師。金世宗召主中都,講道於長春松島浮玉亭,因自號長春子,後還終南。元太祖即位,遣近臣劉仲祿,安車蒲輪,聘至當山之陽,設二帳於黃幄東,以便顧問。時太祖方西征,日事戰伐,真人與論道,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殺。及問為治之道,則告以敬天愛民為本,問及長生之道,則以清心寡欲為要。太祖深契之,癸未乞還燕,封大宗師,掌管天下道教,使居太極官。丁亥,易宮額日長春,卒詔贈長春演道教主真人,正統三年重修易名白雲觀。」

以上記載就是丘處機大略的生平,正月十九日是丘真人的誕辰,自元明迄清,廟裡都舉行燕九會,因為那天又是另一位全真道人丘元清就閹之日,群閹趨赴膜拜,所以又叫「閹九」。有些年輕好弄之徒,借著遊冶紛沓,致酒蒲摶,彈射走馬,所以「耍燕九」又是都門士女一項新正遊樂的好去處。

這個被稱為道教全真派第一大叢林白雲觀,是中國最有名的道觀,論年代總有一千多年,比江西龍虎山天師府的玉清金闕,似乎還要嚴麗弘敞。觀里第一層玉皇殿供的是「昊天上帝」,冕旒黼黻,博帶執圭,據說塑像是前代一位名家塑造,至於出自哪位名匠手藝,因為年深日久,就沒法考查了。第二層是靈官殿,這座殿原來供奉馬魁勝、趙公明、溫瓊、岳飛,道家所謂四大元帥的。清康熙皇帝對於岳飛抗金,始終沒有好感,若干關岳並祀的武廟,都經他改為關帝廟,此殿重新整修,馬、趙、溫三位元帥,受了岳武穆之累,一律除名,單獨改奉王靈官(名善)所以索性改名靈官殿。王靈官是一名玉樞火府天將,赤顏三目,金甲執鞭。宋徽宗時嘗從蜀人薩守堅傳受符法,永樂中敕建天將廟,宣德中改為火德觀,歲時遣官致祭。道觀之內塑有王靈官像,就如同佛教寺院之有伽藍,都是鎮山門、崇護法的措施。白雲觀是京都首席道觀,焉能沒有護法鎮懾,就此借詞把四帥殿改為靈官殿了。梨園中武生泰斗楊小樓是白雲觀出家的玄門羽士,對於白雲觀的一切,知之甚詳,所說當然是言而有據的。

第三進是七真殿:「奉祀道教北宗七真人:丘處機、譚處端、馬鈺、劉處玄、王處一、郝太通、孫不二。」這七位都是王嘉弟子,嘉字知明,陝西咸陽人,是道教全真派始祖,以儒教的忠孝,佛教的戒律,道教的丹鼎,熔冶於一爐,謂之全真教,後世道教奉為北宗之祖。

第四進老律堂:「道教以李耳為始祖,尊為太上老君,為老民戒律之堂,自明迄清,白雲觀歷代律師傳戒,皆在此堂舉行,到了民國北洋時期,有一年全真教舉行傳真大典,德國有幾位研究神學的,發現道家思想,無論在社會人生、政治思想、文學藝術、科技發展都有奧頤深秘的哲理,道家的宇宙觀是一切都順乎自然講求『無為而治』的。所謂無為,並非是說垂拱而治什麼都不做,它主旨是一切要順乎自然,不違逆自然法則,這跟西方哲學家所主張『只有服從自然,才能擒服自然』的學說是互相吻合的。於是十幾位神學院的學者,甘願遠來中土,傳習戒律,研究道家哲學。民國初年一般人還不懂什麼文化交流一套學說,白雲觀傳戒,驟然之間來了好多位洋道士研習律,於是引起了警方窪意。當時警察廳總監是陳興亞,他密令各區署長嚴密查察他們有什麼不軌冀圖。區署署長中的延少白、吉士安、殷煥然都跟楊小樓有不錯的交情,恰好當時是楊小樓擔任傳戒的引禮師,經他把事跟延吉殷三人解釋清楚,傳戒大典才得以功德圓滿,順利完成。」

第五進是丘祖殿,殿的中央,供長春真人塑像,玉輅捲雲,神姿高徹。據說當年劉元塑造這座神像三晝夜不眠不休,才完成初胚,是劉元傳世最精品之一,斐鏵奐爛,令人望之生敬。座下埋藏真人遺蛻,道家稱之為「龍門祖庭」。像前有一木癭刳漆塗金缽盂,上廣下狹,式樣古拙,是真人遺留法器之一,金缽外刻清高宗御制詩,承以石座,是白雲觀鎮觀之寶。

最後一進三清閣,是兩層閣樓,雖然是明朝宣德年間興建,可是所用榱拱樑柱,都是元代木石,閣內供奉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三尊塑像雖然也是名手塑造,但跟丘真人塑像的神儀內瑩一比,就可證明劉元手法技巧的確不愧是一代宗匠了。

在白雲觀後進西北角,有座星神殿,殿內分上下兩層,塑著各位星神座像,昂首怒目,皤腹低眉,龍驤虎踞,各極其致。每逢正月初八,晨光熹微,就擠滿了祭星的人啦。凡是祭星香客,一進殿門,隨便認定一位星宿,往右邊一尊一尊地往下數。譬如說您今年正好花甲之年,您就數到第六十位,再仔細端相那位星君的法身,神姿儀態,祭星的人往往越瞧越覺得自己長相跟星神有點彷彿,甚至於說得活靈活現,好像他就是那位星君下界轉世。這種自我陶醉心情,大家只有竊笑,大年下人人都圖個順當,誰也不願意說破,讓人家掃興呢。還有一種簡單順星方法,就是每位星神座下,貼有一張黃紙簽兒,註明那位星君是幾多歲的值年星宿,香客認準之後,就在那位星君座下,燒香、許願、給香錢、添燈油,也算心到神知功德圓滿啦。北平各庵觀寺院有好幾百座,可是,只有白雲觀有星神殿,所以每年祭星那天,僅星神殿一天所進的香錢,比一般廟宇一年的香火,還要旺盛多呢!

白雲觀從正月初一起車騎如雲,遊人紛沓,一直熱鬧到過完燕九節為止,正月廟會才算結束。二月十五是道教始祖太上老君聖誕,每年各地道眾真有不遠千里而來瞻拜的。因為白雲觀所藏道教歷史文物圖籍豐富淵雜,藏書中有一部道藏,計五千餘卷,所收多周秦諸子,晉唐佚書,有正統、萬曆兩種刻本。遠來道眾,只有那天才能一窺此奧頤寶藏,機會難得,所以道眾來得異常踴躍。字畫方面有開元石刻老子像,元無名子所畫《雪山應徵圖》長卷,那幅手卷寫《元太祖、丘真人雪山晤談玄機圖》,另有一方伏魔墨玉印,合稱鎮觀四寶,除非大有來頭的施主,等閑人是不容易觀賞得到的。

《帝京景物略》里說:「群閹趨附,以丘長春乃自官者。」雖然跟另一傳說丘元清自閹成道有異,可是從明代宦官東西兩廠權傾一時起,就把白雲觀當做太監們的祖師廟啦。清朝皇帝因為恪遵祖訓,對於內監管束嚴格,所以太監們還不敢過分恣意囂張,可是到了慈禧垂簾,安得海李蓮英一般閹人寵信日專。在光緒初年,白雲觀由一位叫高峒元的道士主持之後,白雲觀又車馬盈門,熱鬧起來。高道士不但神采雋邁,高超清曠,識見博雅,談吐流暢,就是衣著也冠佩雍穆,如神仙中人。他自從打聽出李總管是慈禧太后跟前第,寵監後,就處心枳慮,想跟李總管親近結納。靠近什剎海的煙袋斜街有一家古玩鋪,是李總管歇班時候常去坐坐的地方,於是他下了功夫不時椎髻卉裳、衣冠齊楚地到那家古玩鋪去,把白雲觀歷代相傳下來的鏡、鐸、印帶到那家古玩鋪,請鋪子里高眼來賞鑒品評。皇天不負苦心人,有一天他在古玩鋪閑聊,居然碰巧李蓮英也到古玩鋪來,想找一隻玉翎管,正好相遇。高峒元長了一個上人見喜的面龐,童顏鶴髮,彷彿帶有幾分仙氣,加上剪裁合身藍寧綢道袍,腰系金鉤綾帶的絲絛,聲如戛玉,妙語便捷,李總管跟他一見投緣,從此越走越近,不久兩人就變成莫逆之交啦。有一次慈禧鑾駕去頤和園歇夏,正好西直門修路,只好改道從西便門出城,路經白雲觀。慈禧看見這座巍峨道觀,垣宇剝落失修,李蓮英抓住機會,將白雲觀來歷靈跡描述一番,慈禧一高興,吩咐榮祿,由內務府撥庫帑一萬兩給白雲觀重修廟宇,再塑金身。太后撥庫帑的消息一經傳了出去,加上李蓮英的矯旨勸善,高道士乘機造謠,京里的王公大臣,京外的督撫巨紳也湊趣解囊,不到三個月就募集了八九十萬兩銀子。於是鳩工堊黝,彩繪丹漆,奕奕奐奐內外一新。高道士又攛掇李蓮英在老佛爺跟前遊說勸駕,開光那天恭請老佛爺御駕蒞臨燃燒第一炷香,不但可以增福添壽,而且是庇蔭大幹造無量功德千載難逢的機會。老佛爺平素篤信仙佛,聽了這話,到白雲觀開光那天,自然是御駕親臨拈香拜佛,高峒元當時召集全觀羽士,玄冠禊服,鳴鐘擊鼓,跪接恭迎,在三清殿念了一壇無量壽佛經給老佛爺祈福,同時用金漆木盤獻上一道靈符,說是丘祖向玉帝請來的,請老佛爺佩帶,可以庇佑她國運昌隆,與天同壽。慈禧一高必,立刻加封高峒元為總道教司,賞賜玉鐸、明鏡、金印三樣法器,並且親自畫了一幅虯曲蒼勁傲骨嶙峋的梅花中堂,以示恩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