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洋時代上早衙門

今年農曆閏年,碰巧趕上閏六月,既無颱風,又少時雨,亢旱燥熱炎炎夏日,烤得人無奈心煩。又值能源枯竭,全世界普遍都鬧油荒,政府為了節約能源,各機關學校室內溫度不到攝氏二十八度一律不得使用冷氣。有些財團富足的機關,崇台高聳,層樓隱天,在設計蓋樓之初,就是窗牖同同,旨在隔音,不能啟閉。今年暑季來臨,在不能開放冷氣之下,一個個皺眉蹙頰呼天怨地起來,於是有人想起當年北洋政府公務員上早衙門的滋味來了。

現在在台灣知道上早衙門這個名詞的人,恐怕已經不多。至於上過早衙門的人,可能更微乎其微了。故都夏季入伏,雖然比不上京滬漢渝的溽暑鬱悶,可是中午時分烈日的煎逼,照樣沒處藏沒處躲呢!所以北洋時期6、7、8三個月大小衙門作息一致一律改為早衙門了,早衙門是早晨七點到中午一點,每天工作雖然六小時,時間一緊湊,工作速度也跟著加強。當時尚不時興什麼公文稽催,考核追蹤,可是也沒聽說哪位僉事主事老爺們,把案件一壓幾十天,變成貽誤要公遭受處分。至於一般民眾呢,因為各機關每年夏天都改為早衙門,習以為常,也免得在夏日炎炎東跑西顛的趕忙,公私兩便,倒也沒聽見有什麼不便民的閑話。

北洋時期政府各部會,財政部總綰度支,關稅鹽稅特稅都隸財政部管轄,交通部是電訊水路交通主管,所以政府雖然窮到薪水一欠幾個月,逢年按節才能按幾折發薪救濟災官,可是財交兩部究屬有入息的闊衙門,財政部的張岱杉(弧),交通部的葉譽虎(公綽),都是寬和恤下的長官,所以財交兩部一改早衙門,到了十一點半就由大廚房開點心分送各科室給大家享用了,包子饅頭烙餅麵條每天花樣翻新,綠豆粥、小米稀飯不夠盡添。美其名叫點點飢,其實論質論量都可以當頓午餐,公事多的人,吃完繼續辦公,閑散之士剔剔牙,喝碗茶,也就該散值啦。張岱杉先生認為暑季夜裡溽熱,拂曉趨公,多半早餐未備,十一點多鐘給每位同仁供應一份豐富的點心,不但振疲醒睡,而且可以止餓療飢,對於工作效率有莫大助益。葉譽虎先生則認為一個人每天早上九點到十一點足精神最旺盛的時候,十一點多鐘再增加一些熱力,效率仍可延長。飽腹從公只要能專心一志心無旁騖去工作,早衙門時間緊湊,如果調配得當,工作績效反而更能提高呢!證諸當年財交兩部辦公情形,確實不無道理呢!早衙門一散,正是烈日當空,誰都不願意頂著火毒的太陽回家,好在大家肚子都有底兒了,住在北城的多半到什剎海荷花市場去品茗,東西城的就奔北海去納涼了,住在南城的喜歡到中央公園的水榭或是來今雨軒找補一個午覺,權當一回羲皇上人,各適其性,各得其所。雖然大家都是一群災官(最窮的機關有欠薪達二十幾月,每月七折八扣只能領少許生活費),可是當年物價低廉,每月所費有限,也都能自甘淡泊,其樂陶陶。

民國二十二年冀察政委時代,夏季一改早衙門,同事金受申兄的內弟在什剎海搭了一個席棚子賣茶,取名藕香居。他選地極佳,席棚搭在柳陰蔽天,荷葉田田,濠渚中央,臨流四顧,野香澠澠,境絕塵囂。

七八位同仁大家一起鬨,於是議定每天由一位做主人請大家吃下午茶,費用不超過兩元,每天小吃不準同樣,誰要重了樣兒,罰他再請一次。當然乾隆南巡內府秘傳的蘇造肉、董二禿子的豆汁辣鹹菜、紀師父的水爆散膽肚仁兒、劉三拐的馬油罐腸,屬於什剎海四寶,是必嘗之例外,藕香居的冰碗、鮮蓮子、鮮核桃、鮮榛瓤、鮮杏仁,切一盤蜜汁雪藕,來上兩壺竹葉青(黃酒類不是台灣白酒類的竹葉青),三五知己喝一回果子酒,倒也卻暑醒脾,喜歡喝兩盅的朋友都特別歡迎。藕香居的主人是世代在海甸種蓮藕芡實的,他們每天把屬於二蒼子(芡實之不老不嫩者)的芡實,總要剝好了十斤八斤,用鮮牛扔加糖煮來供應一般常來的主顧,引漿啜露,凝玉初溶,古人所謂玉糝羹金莛膾不過如此吧。什剎海有一個推車子賣杏仁豆腐的,他做的杏仁豆腐,純粹用一種大扁杏仁去皮加開水榨汁漉漿,加綿白糖,大米漿凝結的(不像台灣杏仁豆腐,是用杏仁精、杏仁露,加洋菜做的)。據說必須用開水榨汁杏仁才能出味,米漿水和米的比例也是有一定的,太稠就變成了玻璃粉,太稀又不容易凝結起來,所以做的杏仁豆腐除了不惜工本,還要水分配合得當,才能冷香繞舌,甘滑柔嫩。因為杏仁豆腐要今天做明天賣,每天準備數量有限,藕香居的茶客進茶棚一入座,就先關照茶房給訂幾碗留著,否則臨時想吃,十有八九是明日請早,杏仁豆腐吃不到嘴,先讓您嘗嘗閉門羹啦。

靠近會仙堂飯莊,有一所三合房,房主是東安市場東亞樓一位退休掌灶的老謝,有一年荷花市場一開張,他忽然心血來潮,技癢難耐,他的親眷給他出主意,做點小吃到各家茶棚里賣。他一想,這個辦法不錯,既可消遣,又能找點零花,於是每天準備一菜、一粥、一點,用提盒拿到棚里賣。粥是叉燒、淡菜皮蛋瘦肉粥。這是羊城最普通的一種粥點,廣東人如果認為自己體內火氣太盛,就煲點這種粥來喝,說是可以止煩降火。這種粥要煲得米粒溶化,幾近成糜,粥料才能人味。餷粥姿啜味勝椒漿,同事譚禺生對粵菜粥點,不但研究得頗有心得,而且能親自調羹。他認為老謝做的粥,比廣東荔枝灣艇仔粥,有過之而無不及。啜粥之後,在藤椅偃息逭暑,有南面王不易的樂趣。

什剎海經玉泉沆溉,淺水芙渠所產蓮藕固然是鮮嫩脆爽,尤其是荷錢翠蓋,浮泛清流,蘊香啜露,別具芳蕤。他把亭亭綠葉,趁朝暾未升采了下來用丟茯苓代替米粉來蒸荷葉茯苓雞,腴而不膩,香遠益清,的確是暑天佐餐的雋品。受申兄每每在飲啜之餘,帶幾包回家,外面再用鮮葉包起來,在晚間屬文時候,打開荷葉包當冷盆下酒,有助文思復飽饞吻。新聞界的陳慎言、景孤血也都讚揚廣東做法的荷葉蒸雞,比北平庄館粗枝大葉的做法,實在技高味永,令人多吃不厭呢!

什剎海因為裝燈接線不便,所以不帶燈晚,夕陽西沉,暑氣漸消,天近擦黑,大家紛紛賦歸,衣袂生涼,荷香滿袖,彼此同是災官,薪銅打厘,可是豪情逸興比現在未遑多讓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