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海甸之憶

前些天在一位同學家,跟幾位中學同學不期而遇,有的睽違四十年未通消息,居然在垂老之年,相逢寶島,少不得要把酒傾談,相互話舊了。居停張魁一是故都京西海甸裕豐酒店的少東,他在台灣一光復,就渡海來台,因為台灣酒類專賣,只好改行經營皮革。那時中興、華號兩隻海輪,定期往來滬、台,所以陸續帶來上百打自製佳釀「蓮花白」,起初還不甚愛惜,等喝剩下五打「蓮花白」了,才發覺「蓮花白」在台灣有錢也沒處買,才珍惜起來。現在老友重逢,海甸又是童年共游之地,大家又能在一塊喝到海甸名產蓮花白,那比吃山珍海味,還覺得珍貴。既然喝的是海甸蓮花白,話題自然而然就聊到海甸了。

北平城裡雖然有巾山公園、太廟、三海、故宮博物院可玩,但是那些宮殿苑囿,玉清金闕,看多了反而覺得沒有修竹夾池,長楊映沼,滿川野意來得賞心悅目。所以到了春光駘蕩,或是秋高氣爽時候,北平郊外唯一大鎮海甸,就成了我們跳浪酣歌的好去處了。

海甸因為湖泊縱橫,又叫海淀,雖然是個小地方,凡是老北平可是沒有誰不知道的。從北平一出西直門,全是其平如砥瀝青馬路,兩旁鑲著青石板的車道是專供笨重車輛行走的。路旁桃柳蒼松,綠雲相連,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綠野香波。從北平到海甸街是十六里整,所以我們到海甸郊遊,不是踏自行車就是騎小驢。有時大家一起鬨,從西直門坐趟子車,一人花十幾大枚,說說笑笑,不一會就到海甸了。

海甸是三千住戶的大市鎮,在清朝康乾鼎盛時代,因鄰近圓明園、暢春園,名園勝地,王公貝子、名公巨卿因為人園方便,相率覓地築園。引泉鑿池,自營菟裘。等到慈禧當政,擴建頤和園為避暑夏官,每年夏天必定要入園歇夏逭暑,海甸於是成了御駕打尖的中腰站。而去西山、香山玉泉、翠微游山逛景遊客又都是必經之路,所以海甸不但是半都市化的鄉鎮,而且皇家氣氛還很濃郁呢!民國肇建,海甸市面冷清了沒多久,燕京大學又開始在海甸建校。集薈工商學五行八作在一個鄉鎮上,益以本地人宗教信仰複雜,廟宇里梵音禪唱,福音堂救世軍的傳道誦詩,禮拜寺的唪經禮拜,越發增加了地方上的繁榮,凡是都市有的商店行號此地是靡不悉備。就拿郵政來說吧,本來鎮上設個郵政代辦所就足夠啦,後來擴充到三所分局,還感覺人手欠缺忙不過來呢!

一進海甸正街,首先看見兩座大水塘,因為玉泉交流虯繞蜿蜒,清泉石涌湖水凝碧,這樣柔美的景觀,立刻令人心曠神怡耳目一新。海甸特產有一種紅香稻,冷泉漱玉、土壤肥沃,煮出稀飯來淺粉柔糯,微得甘香。可惜產量不多,清代列為貢品,一律選進內廷享用。到了民國十年左右大家才能嘗到海甸特產的紅香稻,價錢比一般稻米可就貴多了。海甸盛產蓮藕,所以燒鍋里有一種特製的白乾叫蓮花白,怎樣釀製,誰也不得而知,可是甘洌澠潤,人喉不燥,進口有一種甜絲絲的清香。因為產量不多,所以不像貴州茅台、瀘州大麴那麼遍銷全國,馳名中外,可是喜歡喝兩盅的朋友只要經過海甸,總要帶兩瓶蓮花白回去細細品嘗的。有兩家醬園子「萬順」、「天成」醬菜也是城裡人特別歡迎的,他們做的醬菜咸中帶甜,甜而且鮮,到了清明前後,水紅蘿蔔一上市,用小紅蘿蔔蘸黃面醬下酒,海涼脆爽可算一絕。

海甸正街路南,有一家二葷鋪叫裕盛軒,門口兩根衝天抱柱丹漆的牌樓,檐牙高啄,就連北平城裡最大的二葷鋪,也比不上它的雄壯崇隆。庭寬院敞,比一般飯莊子還要堂皇氣派。當年太后老佛爺玉輦清游,駕幸頤和園,總要在裕盛軒打尖用膳,全部扈從的車輿鹵簿都可以安置在大敞院內。裕盛軒紅白案子都有幾把好手,他家所烙一窩絲清油餅,脆而不焦,潤而不油,比城裡幾家大山東館都高明。燕大校長吳雷川先生主持校務時期,頗憚遠行,尤其怕進城宴客。遇上好友惠然遠來,時或約在裕盛軒小吃,總少不了來幾強清油餅。他老人家雖然是杭州人,可是在北平住久了,也頗精於飲食,認為裕盛軒的清油餅比致美齋、泰豐樓烙的都要地道,當非虛譽。

筆者祖塋在京西六里屯,當年每逢清明上墳祭掃,總是在裕盛軒打尖。我覺得他家做的「過油肉」、「糟燴鴨條」都非常出色。燴鴨條的鴨子是他們自己喂的,整天在玉泉支流里飲名泉吃活食,自然比人工填的鴨子肉嫩而滑潤啦,加上用的是釀蓮花白的頭糟,城裡頭的飯館如何能望其項背呢!

海甸西上坡有一座王家花園是步軍統領王懷慶的別墅,穹石曲塢,塵氛不擾,傳說是明代李皇親的畹園,跟當時米仲詔的勺園,是海甸兩大名園。園的正廳叫挹海堂,西北角岩蟯聳直,上面有一座叫松寮的小樓,還有明肅太后御筆「清雅」兩字橫額。登樓遠望,萬壽山的傾官瓊室穿廊圓拱盡入眼底。《帝京景物略》說:「園中水程數里,嶼石百座,喬木千計,竹萬計,花億萬計。」想見當年是如何的天池深廣,雄奇秀麗了。不過歷經數百年滄桑變幻,舊時亭榭尚依稀可尋。所以有些風雅之士行經海甸,總要到王家花園憑弔一番。

北上坡有一座八旗會館,是當年扈從大臣們燕息之地,廊腰縵回,清麗靜穆。園裡有魚池,幽泉漱玉,臨流倒影,可以垂釣,碰巧遇有大的鰱鯉上鉤比市售魚類肥而鮮嫩。會館屬於旗產,由一位前清小武職官德爺看管,一般人是不能隨便入園觀覽的。德爺雖然是個哨官,可是人很風雅樂天,不但捻得一手好笛子,而且南北曲都極高明。清華大學校長周寄梅壽康賢喬梓,就不時來做德爺的座上客度曲聽歌。德爺喜歡吃月盛齋的燒羊肉,我們有時帶點燒羊肉去給德爺來下酒,所以我們也算是頗受德爺歡迎的客人昵!

藍靛廠在前清是火器營所在地,藍靛廠的住戶,十之八九都與火器營的營兵有關。據說藍靛廠是清軍入關後最早屯營地區,後來才有所謂駐防制度。藍靛廠的旗兵,聚族而居自成部落,所以言談、動作、服飾、起居,跟住在城裡的旗籍人士,細心體察,都有點不同。真正老北平一聽說話,就能聽出是藍靛廠在旗的。民國初年一排一排的營房鱗次櫛比,靶場的垛子也還舊壘殘堞遺迹猶存。到了民國十幾年,所有營房都坍塌倒壞漸漸改成簡陋的民房啦。可是北平養鴿子人家,想要尋摸幾隻清罄搖空的鴿子哨,那必須遠征藍靛廠,求教於鴿子哨趙家呢!鴿子哨趙家的鴿子哨趙爺,早年也是火器營出身,因為自己喜歡養鴿子,於是細心琢磨做出些與眾不同的鴿子哨。一般鴿子哨都是利用硬而且薄有彈性的紙片捲成圓紙筒兒,兩邊再各托上一紙片,中間留一小洞,洞的大小深淺可就分出手藝高低了。把哨子在鴿子的尾巴根上繫緊,迎風激蕩,自然發出嘹亮飛空的音響了。鴿子哨趙爺因為肯下功夫研究,又不惜工本,所以他做的比市面上的就精巧工細多啦,響起來更是抑揚清壯轉折分明。所用材料,最初是斗索胡用的紙牌,紙牌用寧波出品,上有一層油蠟,做出哨子來能打遠,缺點是紙牌稍寬,做出哨子來體積較大,非挑選身強力壯的鴿子來拴才飛得起來,清官造辦處做的紙牌,紙質瓷實平滑,不容易毛邊,韌而且輕。當年同仁堂樂家有位少東,也是養鴿子名家,曾經派鴿子把式專程到藍靛廠請趙爺給做了兩隻七彩的哨子。送錢人家不收,最後鴿子哨老趙算是讓樂家送了若干斤小米,到了三九天縛天早晨在門口舍粥濟貧,憑了自己這份手藝周濟了不少苦哈哈,所以凡是到藍靛廠的人,都知道趙爺是怎樣一號人物。現在台灣也講究養鴿子,據說有所謂賽鴿協會,列籍會員就兩萬多人,每年舉行過五關大賽,賭資之高簡直駭人聽聞。今與昔比,逸興俗雅那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燕京大學在海甸建的新校,飛甍雕翠,重檐四垂,明堂辟雍無不璇階玉宇。大詩人王國維形容燕大夜景是玉柱凌煙,靈台照月,不但寫實而且貼切,燕大的學生們手頭比較闊綽而且歐化。甚至於貝公樓姊妹的校役,都能哼上幾段洋歌呢!因此連帶海甸市面也帶點洋味兒起來,尤其到了隆冬十月未名湖結冰,溜冰場一開幕,冰鏡清輝,瑩澈似玉,男女交錯,共舞同溜,矯若驚龍,飄若醉蝶,人新衣香,交織成趣。比起城裡公園北海幾處溜冰場的眾聲喧鬧,品流龐雜,要高明多啦。

來到台灣幾十年,只要是到海甸玩過的朋友,大家一提到海甸,都有一種離緒縈懷的心曲,閉目冥想,那種荷葉田田,花浪翻風的野趣,只好在寤寐中得之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