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可抓住了小辮子

要抓對一條小辮子還真不容易呢!

自從台灣有電視,我跟電視就結了不解之緣。尤其晚飯後所謂「黃金時間」,恰好是我一天中最悠閑的時刻,所以三台連續劇不擇精粗,只要有空,一律照看不誤。可是遇到演清代戲劇有人留著稀奇古怪大辮子的,總覺越看越彆扭,劇情多引人也只有割愛轉檯了。

演歷史劇夏桀商紂怎樣夔夔恣肆,西施玉環如何玉貌冰肌,因為去古已遠,誰也沒看見過,自然也就沒法挑眼較真了,可是清代服裝髮型就不同啦。內地來台以及本省花甲以上的老人現在活著的還很多,當年男女老少是什麼樣的打扮,腦子裡多少還有沒能磨滅的印象,尤其看到電視里男人梳的辮子,離了大譜簡直完全走樣啦。不知道是哪位師傅傳授的,所有電視劇里男人梳的大辮,不是前額四鬢刀裁,就是正額留個小發尖,甚至於電視劇里的青年才俊,居然在頂門心分出一綹來,編個小辮子,萬發歸宗再跟大辮子混合一起,這種髮型真是前所未聞,今竟有之。請想頂門心梳小辮,不把頭髮掀了頂才怪呢!真虧那位美容大師,是怎麼想出來這樣超時代的髮型。

7月12日偶然看到「中視」《春風秋雨未了情》台語連續劇節目,劇中林照雄飾演一位叫陳阿泰的所梳的一條油松大辮子,頸後既沒骺髫真發,前額又剃成油光瓦亮的一個月亮門,可以說是目前所有電視劇里,最近事實的一條辮子。可是這種化裝必須本人先剃光頭,然後再上頭套,林照雄為藝術而犧牲的精神毅力,實在可圈可點,比起一些又要上節目賺鈔票,又要留著滋毛大頭的大牌可高明多了。

現在既然有了當年辮子的典型,希望各台編導在可能範圍之內能夠注意,讓那些奇形怪狀的大辮子,不再出現在熒光幕上,那我們觀眾的眼睛就舒服多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