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寒數九話皮衣

寶島台灣夏季雖然鬱熱蒸熏,讓人喘不過氣來,可是到了隆冬三九,內地正是呵氣成雲,滴水成冰,凍得人哆嗦發抖,縮手頓腳的時候。台灣如果沒有寒流來襲,那簡直跟內地春秋天一樣地令人神清氣爽舒適異常。三十年前台灣剛剛光復,台北中華路一帶還沒有改建中華商場之前,在鐵路的兩邊的柵戶地攤上,偶或還能夠發現男裝女裝的皮襖皮大衣待價而沽,想必都是內地來台仕女們帶來壓箱底的皮貨。時光荏苒,一晃三十多年,近十多年來要想在中華商場或是萬華一帶殘存的估衣鋪尋摸點舊皮貨,那簡直如大海撈針難上加難了。

台灣的隆冬歲臘,若是碰上巨大寒流接踵而來,照樣寒飆凜冽,清滄襲人。走在大街小巷,青年男女雖然很少有穿著皮衣外出的,可是高年血氣兩衰的,穿上皮襖來擋擋寒氣的也還頗有其人呢!

記得1950年耶誕夜,台灣與英國尚未斷交,淡水英國領事館特地舉行耶誕晚會。天剛傍晚,忽然下起小冰珠來,雖然落地就化,可是西北風兒吹刮臉上居然有點刺痛,這樣冷的天氣在台灣實在太難得了,筆者那天特地把壓箱底的皮大衣拿出來穿上赴宴亮亮相,同時也趁此機會讓皮衣透透風。想不到各國淑女名紳都是紛御狐裘貂襖前來與會,我方應約來賓浦薛鳳、任顯群兩位也是穿了皮氅來的,區區這件皮大衣總算不枉飛天跨海萬里關山帶到台灣,居然也派了一次用場。

當年在內地有些講究穿皮的人家,一到冬天先穿小毛,再冷換穿大毛,先穿彎毛後穿直毛。清朝對於什麼節令穿什麼皮毛都有一定之規的,宮門抄先釐定日期,昭告臣民,到期大家一律改穿,名為換季。行走宮廷之間的文武官員,一律恪遵,不容稍有混淆,否則是要受處分的。

所謂彎毛也就是羊皮,一般人都知道老綿羊皮是最普羅化的皮襖了,白碴兒統子,不弔布面,不釘紐扣,用一條搭膊(布帶子華北叫搭膊)往腰裡一系,雖然不雅觀,可是溫暖利落,是一般賣力氣朋友們冬季的恩物。羊皮是西北特產,分西口貨、北口貨兩種,其中以寧夏產品最好。毛頭細密而長,質地輕柔而暖,高級品叫「蘿蔔絲灘皮」,毛穗有九道彎,可想羊毛有多長啦!還右一種特級品「竹筒灘皮」,整件長皮襖統子,能卷在粗僅盈握的竹筒子里,這種皮統子是如何的輕軟名貴,就不難想像了。

「黑紫羔」也屬於羊皮的一種,毛頭黑亮,在口光底下一照,表裡都泛出殷殷深紫顏色。青海、寧夏、新疆都出產紫羔,其中以新疆庫車的最著盛名,毛頭細短,拳曲韌密。清朝定製凡是列入品級的職官,逢到國殤,臨哀弔祭都要反穿紫黑外褂參加叩拜,因此大家把黑紫羔視為不祥的喪服,就是講究收藏皮貨的人家,也不願意收藏黑紫羔的。一遇大殤全是現買現做,除服賞人,皮貨庄碰上了這種好生意,染色羊皮就藉此大批出籠。由於早年染色技術欠佳,霜雪一沾,順手掉色,這種假紫羔當然就更沒有收藏價值了。當年有句話是「少不了的金絲猴,不上譜的黑紫羔」,凡是收藏家一定要有金絲猴皮貨才算搜集齊全,可是沒有紫羔。

金絲猴的毛有一尺多長,五色斑斕,隱現金光,大都是拿來做成坐褥,鋪在炕上取暖之用。傳說當年北洋軍閥中有位土包子師長,拿金絲猴做了一副套褲,因為底毛太長,只好卷在褲筒裡頭,走起路來自然顯得鼓鼓揣揣。有一次他去中海居仁堂參加直奉軍聯席會議,會場戒備森嚴,門衛看他軍服臃腫步履蹣跚,堅不放行,後來弄清楚此公是穿了皮套褲的原因,從此就被大家封為套褲師長矣。

說到黑紫羔還有一樁故事。民國初年北平東交民巷法國公使館(當時不叫大使館)有幾位法國員司忽然對於黑紫羔發生興趣,在北平各大皮貨庄大量搜購。紳士們做帽子、換大衣領子,淑女們做反穿大衣、手籠子,一時間供不應求,於是有少教商業道德差的皮貨庄就把沙羊皮拿來冒充。這種染過色的沙羊皮乍看很像紫羔,可是宜於遠觀,不能近覷,要是走近仔細地瞧,黑則黑矣,可是黑不泛紫,光芒更差。還有一樁事,令人膩煩,縱然是反穿,可是從雪地一走進有暖氣的屋子,立刻有一種輕微的臭味,因此熱鬧一陣子之後,穿紫羔的風氣也就煙消霧散啦!聽說蓋仙夏元瑜兄染皮子的手藝別有竅門,染出來的假紫羔可以亂真,可惜當年皮貨庄那些皮匠們不認識他。

「珍珠毛」又叫「藏羔」,顧名思義是出在西藏,這種羔皮是胎羊已經生毛,還未等到小羊降生,就把母羊剖腹取出來的。取胎羊時間要掐得准,太早僅生茸毛,稍晚毛長不曲,都不值錢,而等茸毛鬈起像一粒粒米星珠子似的時取胎才算上品。珍珠毛有黑白兩種顏色,黑珠羔產量少,所以兩者價錢相差很多。內地在涼秋九月,已涼天氣未寒時穿珍珠毛,為期不過短短十來天,而且剖腹取胎過分殘忍,有些人寧可穿襯絨袍也不願意穿珍珠羔,就是這個道理。可是一般講究玩皮貨的人,最少也要有一件坎肩或馬褂來聊充一格,才算皮貨收齊全了呢!

筆者小時候一到冬令看見人家穿著皮襖,就眼熱得不得了,可是恪於家規,小孩子不到成年,一律不準穿皮衣。一則是怕從小養成奢靡浮誇的心理;二則是小孩筋骨不加以鍛煉,將來外出就業闖南盪北,如何能夠抵禦酷暑奇寒?後來家裡給我做了一件珍珠毛的馬褂,春節外出拜年,穿在身上沾沾自喜得意非凡,後來到了真正有資格穿皮袍子時候,才知道自己當年所穿是麻絲做的贗品,根本不是什麼珍珠羔呢!

談到直毛皮貨種類可就海了去啦!大概凡是四條腿酌動物,都可以拿來做皮襖或褥子墊子等等的。直毛最便宜的要算狗皮貓皮啦!狗皮雖無能擋寒,可是皮板太硬,而且太重,拿來做褥墊子鋪在炕上取暖倒不錯,喜歡穿狗皮大襖的多半是巡更守夜看家護院的爺們了。貓皮比狗皮輕軟,當年練武的人講究穿貓皮套褲,什麼理由咱就不得而知了。當年巡更人住的更房,大炕上總要鋪上一張貓皮褥子,據說冬天上夜,少不得要呷兩盅趕趕寒氣,拉拉雜雜剩下點魚頭蝦腦,最容易引來老鼠,鋪上貓皮褥子,鼠類就聞風遠揚不敢輕捋虎鬚啦!至於是否靈驗,傳說如此,咱們就姑妄聽之吧!

「貉絨」俗名「關東貉子」,熱河圍場一帶貉子最多,因為它愛吃一種黑殼甲蟲,身上時常發散一種怪味,雖然皮板深厚,毛頭滑潤溫暖,可是當初不能列為皮貨上品。後來歐美各國影劇女星,提倡反穿貉絨女大衣,一陣風行,貉絨的身價,立刻增加百倍。

狼皮有「古狼」、「銀狼」兩種。古狼毛長板重,如果做皮袍穿,暖則暖矣,可是太壓人,所以古狼皮也是拿來做褥墊子的居多。至於「銀狼」又叫「白狼」,取它腋部做皮袍子,那又算是上等皮貨了。

民國初年北平瑞林祥綢緞莊皮貨庄忽然陳列了幾張黑熊皮出售,毛滑絨厚,一色純黑,別無雜毛,據說是長白山獵的大黑熊,跟所謂蒙古褐熊(又叫草地熊)毛頭光彩兩者簡直沒法相比。這種蒙古褐熊經過制皮毛工廠巧手毛匠加工整理染黑,皮貨行給它起個名子叫「青克拉楞」,外行人誰也摸不清是什麼獸類,其實就是蒙古狗熊皮染色。天橋的一班新出道鼓姬都喜歡用「青克拉楞」做大衣的皮領子,遠看倒也黑而且亮,缺點乜是容易掉色,在呵氣成煙的冬天,時常把玉面朱唇染成半邊美人,後來大家也就不敢用來做皮領子啦!當時東北黑熊皮都是整張硝好運來北平的,尺寸過大,用來做褥子糟蹋材料太可惜,有人索性把它鋪在小客廳地毯上暖腳,反而實惠得用。

「金錢豹」的皮,斑斕耀彩,中國人喜歡拿來做褥子或炕墊。自從北歐幾個國家,有人花樣翻新穿豹皮大衣,再配上豹皮帽子、手籠子,於是豹皮在國際市場大漲,直到目前豹皮大衣在歐洲價錢還是很貴呢!

虎為百獸之王,中國古代王侯爵邸寶座都罩上一張虎皮,三軍統帥的中軍大帳,鹵簿儀鋰赤幘戎冠,主帥座位要披上張虎皮,才顯出鍪鎧儼雅我武維揚。

「灰鼠」又叫青鼠,吉林長白興安嶺都有出產,背灰腹白,跳躍靈活,極難捉捕。淡灰泛白的是上品,深灰色是中品,灰里泛紅的是次品。全部用灰鼠脊背拼制的皮統子叫灰背,因為耗用灰鼠太多,一襲灰背要比灰鼠價格貴上兩三倍,於是大家都不捨得用灰背做皮襖,做成反穿女大衣,既輕暖又高華。中外名媛都喜歡灰背大衣,尤其北歐有幾個國家,比貂皮還看重呢!

「銀鼠」又名石鼠,也是長白山特產,聚族穴居,因毛色銀白,獵人在冰天雪地極難發現,可是一經踩出銀鼠進出秘道,一網捉個三五十隻並不稀奇。不過銀鼠雖然潔白色純,可惜皮板太薄,過分嬌嫩,在時序輕寒天尚未冷的時候,一襲銀裘穿在風姿綽約、膚如凝脂的閨秀名媛玉體上,真是雍容高雅、卓然不群。

南美洲有一種「兔鼠」,軀體比灰鼠、銀鼠稍大,聽覺視覺異常機警,縱跳如飛,是鼠類最難獵捕的一種。它們生活在一萬英尺以上的高山草叢岩穴里,毛色籃中帶灰,歐洲年輕貴婦都普遍喜愛它。去年在巴黎女服展示會上一件兔鼠女大衣大約是四至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