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宋子文在武鳴園大啖河豚

究竟河豚在魚類里是不是最為鮮美,我不敢說,可是大江南北「拚命吃河豚」這句話,古已有之,而且真有嘴饞的朋友,因貪吃河豚而被魚子脹死的慘劇發生過。

河豚別名叫鮭,可不是美國人喜歡吃的那種鮭魚。古時又叫鮑,生長在河海交流鹹水淡水之間,中國的河豚以淮海一帶生產的最為鮮美,這種魚小嘴大肚子,屬於無鱗魚類,肚腹都是雪白顏色,也最敏感,一碰到水藻鱗介,立刻像皮球一樣膨脹起來,所以淮陰一帶土話又叫它氣泡魚。

河豚種類繁多,雖然全都有毒,可是分為可吃跟絕對不可吃的兩種。淮城淮陰一帶,到了春末夏初,河豚正肥的時候,大家小戶都要吃上幾頓來解解饞,因為所見者多,所以出了若干割烹專家。他們一望而知何者肥腴可吃,何者不但不能吃,而且要立刻弄死深埋地下,以免別人誤吃中毒。據精於此道的人說:「河豚脊背花斑紋理越鮮明毒性就越劇烈,背頸呈現淺灰色每條不足一斤的,那是屬於花斑河豚幼魚,土名叫做灰氣泡子,也不能吃,吃了也能送命。」總之,河豚味道鮮美,別有一番風味,是別種魚類無法跟它比並的,所以有人寧可拼著性命來吃河豚,這足以證明河豚的甘鮮腴美是多麼誘惑人了。

其實割烹河豚有幾條基本原則,能把握住原則來吃河豚,是不會吃出人命來的。否則到了河豚上市時節,淮陰一帶講究接姑奶奶回娘家吃河豚,如果時常吃出人命來,誰還敢冒偌大風險接姑奶奶呀!吃河豚主要選毒性輕微的河豚,其實河豚肉大部分是無毒的,其毒多在肝臟、在卵巢、在魚子、在魚血,只要收拾得乾淨,那幾種有毒的魚摒棄不吃,就不會出問題了。筆者兩度到淮城,一次是冬季,自然無河豚可吃;另外一次正是荊芥開花(據說荊芥花落入河豚湯內,吃者中毒無救),應當是河豚上市的季節,只見當地住戶家家洗盆刷桶,那是準備吃河豚的前奏,以為這次必定可以大快朵頤了。誰知那一年魚汛稍遲,還沒有河豚應市,可是公務緊迫,又不能稍延,幸虧淮城居停沈勁冬兄家中存有隔年曬制的河豚魚乾,燒肉爆湯,總算稍解饞吻,可是乾鮮有別,始終有一種隔靴搔癢的感覺。

民國二十二年役於漢皋,武漢也是出產河豚、講究吃河豚的地方,尤其橋口的武鳴園是武漢三鎮遠近馳名的百年老店。真有遠從沙市宜昌慕名而來,特地趕到武嗚園吃河豚的。橋口地區已經算是漢口郊外,武嗚園是一座木造樓房,樓上樓下可以坐六十位客人,迎門就是一鋪大灶,溶湯沸滾,魚香四溢。可是牆宇黧黑,泥垢斑駁。第一次光顧的時候,猛然想起李時珍《本草綱目》上說:「煮河豚時忌梁壁火焰。」看了這種情形,哪還敢錟然入座,幸虧同去的趙知柏兄光顧過多次,毫髮無傷,這才摳衣坦然入座。武鳴園這大鍋魚湯,平素是煮鱔魚,河豚上市加河豚,終年鼎沸,羊脂溫潤,其白勝雪,比起揚泰的白湯麵自更鮮腴肥美。到武鳴園吃河豚,都是專程而來,既然豁出去啦,自然是一大碗一大碗的,像吃蛇羹一樣大啖一番。請想能夠拼著性命不要也要嘗嘗的美味,其滋味如何,還能錯得了嗎?所以吃完之後,每個人全是湛然香暖,其樂無極。

民國二十三年春天,財政部部長宋子文來漢口巡視財稅機構,統稅局的謝奮程、印花稅局的韋頌冠、江漢關的席德炳、金城銀行的王毅靈,都是財稅要員,公餘自然追陪游宴。當時漢口只有一家粵菜館是冠生園,連吃兩餐,就都厭膩,宋一再提出要吃一次武鳴園的河豚,可是在座政要,誰也不敢應聲。第三天在吃中飯時,宋忽然掏出一枚銀圓,笑著說:「我打聽出吃河豚的規矩,要吃就足自摸刀(自己吃自己),因為有危險,所以沒人敢請客的。我自己出錢,不要人請客,你們這些識途老馬,總應當陪我一嘗異味了吧!」他這一番連玩帶笑的話說出來之後,晚飯大家只好硬著頭皮,陪他到橋口武鳴園吃河豚啦。

宋體力充沛,食量兼人,有一年因為某種政治因素辭去財政部部長職務,某一位新聞記者訪問,問他是否健康欠佳,他毫不考慮地說:「本人體健如牛,這次請辭完全基於政治上看法不同。」率直大膽,上海新聞界的嚴獨鶴先生,稱宋是天真無邪的部長,可以說批評得恰到好處。後來他再度出掌財部,部里同人背地裡送他一個綽號,叫他牛部長。這次到武鳴園吃河豚,既然是想望已久,自然是大啖一番,想不到頃刻之間,他連吃四大碗,好像意尚未足,連說過癮痛快,「拚命吃河豚」這句話是有它的道理的。

自宋吃過武鳴園後,這家館子名氣就更大了,中央要員道經武漢,趕上河豚季慕名前往的,大有人在;比起蘇州木瀆吃鯉肺湯還要來得轟動。

勝利還都,有一次資源委員會在上海中央銀行開會,又跟宋氏相值,他想起當年在橋口武嗚囝大啖河豚的往事,豪情飆發,自信雖然事隔十多年,他仍有連啜四碗的食量。筆者告訴他在抗戰期問,日機轟炸武漢,橋口受災慘重,武鳴園已經成了一片瓦礫。彼此相顧,回想當年大家狂啖河豚的豪情壯舉,心裡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

從民國三十五年來台,久已忘記河豚鮮美滋味,哪知道日本人愛吃河豚的也大有人在。前幾年日本料理銀鍋在台北新開張,銀鍋主人跟亡友徐松青有舊,他從日本運來一批河豚,知道松青最嗜河豚,所以約了我們幾個不怕死的大嘗鮮味。可惜日本烹調方法跟中國不同,他們是吃生的,配料也是吃沙西米的一套,把河豚鮮腴肥潤的特長,都讓芥末辣味給攪和了。雖然覺得可惜,可是又未便說出口來。這件事距現在又有些年,想吃適口充腸的河豚,只有等將來解饞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