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揚州的富春花局·賣花木·賣面點

大凡去揚州逛過瘦西湖、平山堂、五亭橋、梅花嶺的朋友,少不得也要撥冗光顧一下大名鼎鼎的富春花局,品嘗一下揚州面點到底滋味如何。筆者當年因為業務上關係,每年總要去一兩趟揚州辦事,一到揚州鈔關,總是把行李叫人先送到住處,就一腳直奔富春品茗小酌一番,稍解征勞,然後再行公幹。

富春原本是賣花木盆景的花局,所以後來雖然富春以面點馳名蘇北,可是門匾一直保留水磨磚鏤鐫「富春花局」四個大字。據說富春花局因為地勢軒敞,穿廊圓拱,除了栽種蒔葩異卉之外,打算兼售面點以消永日。想不到久而久之,面點生涯蒸蒸日上,賣花木盆栽反而成了副業啦。

揚州有錢有閑的人很多,加上文人詞筆的渲染,歷代帝王的軒輦清游,自然而然對於飲饌之道,酥酪醍醐精益求精了。在揚鎮一帶,面點館是一面品香茗吃點心,一面談生意的場合,所以麵館必須要準備經久耐泡的好茶,才能拉得住主顧。富春的茶葉,耐久經泡,是久著盛名的,他家茶非青非紅,既不是水仙香片,更不是普洱六安,可是泡出來的茶有如潤玉方齏,氣清微苦。最妙的是續水三兩次,茶味依舊淡遠厚重,色香如初。

有一次筆者正在淺斟啜飲,怡然自適,想不到上海大中華電影公司名導演徐欣夫偕同顧氏雙姝梅君蘭君也翩然蒞止。他們三位對於富春的茶,都有偏嗜,因為在金焦拍攝電影外景,特地從鎮江趕過江來品茗吃點心的。欣夫說:「富春的茶葉,是富春老闆親手調製的,用六七種茗茶羼合而成,以轅門橋金吉泰的綠茶為主體,其餘幾種是分別在幾家茶莊買來,而後照不同分量勻兌合成的。這是人家悉心精研的秘方,咱們是學不來的。」如此說來,無怪有若干茶客對富春的茶特別欣賞讚美了。

富春花局的建築雖稱不上什麼紫翠丹房,雕楹曲檻,但是柳色荷香,綠榕蒼松,倒也布置得井然有致古拙多姿。楊州跟蘇錫鎮寧等地一樣,都是講究吃早茶的,所以每天清早到中市,城廂的三教九流,雜沓紛來,履舄交錯,來晚就要向隅的。因為流品龐雜,基於物以類聚的定理,每天常來的茶客中有告老時賢,頤養天年的老封翁共聚一廳,攜筇扶杖,全是些耆年皓首,茶客公錫尊號日「老人堂」。有些簪纓家世玩日偈月的一群花花公子,所到之處人影衣香,花光酒氣,他們也以一處豁亮敞軒當聚會笑謔的場所,大家也錫以嘉名「育幼院」。有些闌閱中人,踩行盤,談交易,耳語呢喃,虛矯恫喝,姿態各異,爭在毫芒,這些人過分嘈雜擾攘,知道茶客嫌他們討厭,所以也另闢東廂一室,自稱「交易所」。西廂有一竹欄小榭,高雅無華,比較清靜,就成了雙雙情侶談情說愛的場合了,當年周瘦鵑稱之為「鶼鰈廊」。他說上海喬家柵湯糰店有一「鴛鴦小閣」,跟「鶼鰈廊」貼切典麗,二者可以比美。想不到他在《新聞報》「快活林」副刊一發表,「鶼鰈廊」倒出了名啦。

富春中廳四面有窗,比較開闊,凡是不屬於四者的茶客,堂倌多半都接待在這個廳里吃喝,上海聞人小辮子劉公魯,叫這廳為「大雜院」,也算名副其實。

富春花局每天冠蓋雲集,觥籌交錯,品類駁雜,因為各有泛地,所以秩序井然。茶客們的茶剛一沏好,就有些賣鹵牛肉、鹵胗肝、醬雞、醬鴨、花生、瓜子、蠶豆酥糖的小販,提筐挎籃圍了上來,人家富春老闆慈祥仁厚,抱著我吃肉你喝湯的心理,任憑他們川流來往,挨桌兜售,從不驅逐。甚至賣煙嘴、炯盒、梳子、篾子、耳挖、牙籤也羼雜其間,外地遊客到此,目不暇給。這跟武昌黃鶴樓上茶館,有人拿著搪瓷盆兜攬給客人燙腳修腳,同時蔚為茶館中奇觀。

朋友們到富春吃茶,少不得先來一賣(一客叫一賣)千絲。揚鎮的於絲鬆軟細嫩,刀口絕佳,當年揚州面點館的學徒,一磕過頭穿上圍裙,第一件事就是要學切千絲,切乾子(揚州管整塊未切的乾絲叫乾子),要等於絲片得厚薄一樣,切得氏短劃一,才能進一步學其他的手藝呢!揚州當地老資格的茶客請朋友吃茶,有個不成文的規矩,要請場面上的朋友,表示尊敬冠冕,必定要個煮千絲,客人表示謙讓,還要來上一句「燙個算了」。至於請一些比較熟識,不拘禮數的熟人,多半改煮為燙了(所謂燙就是北方拌的意思)。不管煮也好,燙也好,談到面上澆頭,花樣可多了,老一輩的吃客能叫出十多樣來。當年名小說家李涵秋一碗面上能叫出二十幾字的澆頭,真是洋洋大觀。筆者到富春,總嫌煮乾絲油水太厚,不夠清爽,喜歡叫一賣雞皮脆魚澆的燙千絲。,雞皮腴而不膩,脆鱔酥而不焦,配上潤氣傳香的千絲,可以說宜茗宜酒的小饌。不過要是碰上自命揚州大佬請吃茶,可就慘了,堂倌也摸清了他們好排場講面子的習性,一手奉上千絲,背後還藏著一小碗重重麻油的調味料,堂倌表示老尺加一,還要來上一句,「知道是您老要的,自然加工加料」,然後把這碗麻油調味料往千絲上一澆,主人固然是滿臉光鮮,面子十足。可是像我們這些一向口味清淡,吃不慣重油厚味的客人,實在無福消受。雖然美饌當前,只好淺嘗而止,說什麼也不敢恣意大嚼,否則庫不存財,盡跑廁所了。

翡翠燒賣、翡翠蒸餃也是富春面點中的雋品,既名翡翠,自然是一種甜點,玉果柔滑,溶漿碧綠,富春所制說它味壓江南確也當之無愧。上誨精美食堂以淮揚面點來號召,紅白案子的做手,確也都是從淮揚重金禮聘而來,除了所做棗泥鍋餅不大走樣,足堪跟富春比美外,至於翡翠蒸餃,論滋味論形態就沒法跟富春相提並論啦。

富春有兩種面固然一般麵館不預備,就是富春也要應時當令才能吃得到呢!每年到了野鴨季節,他家有一種野鴨煨面應市。上海有名中醫師夏應堂、張聾髯,對於年高體弱的老人,總勸人多吃野鴨,說是可以益氣補中,所以野鴨煨面成為食補雙佳的美味。富春在野鴨季兒,每天準備的數量也不會太多,要看當年野鴨進貨多少而定。有一年左衛街一家鹽棧,在富春請些外路客人吃野鴨煨面,頭一天還到富春特別關照過,結果第二天端上來不過二十碗左右,就沒法再添了。車螯白湯麵,湯是用鱔魚骨頭熬的,所以下面的汁水其白勝雪,湯濃味正,腴不膩人。泰縣大東酒樓白湯餚蹄面,泌漿賽乳,味醇肉爛,兩者在蘇北里下河一帶,同是膾炙人口的面點。不過以我們外人來說,總覺得螯面鮮腴而爽,餚蹄面醇滑脂厚,淺嘗則可,食盡一器,則勢所難能了。

在大陸除了各大都市外,大小鄉鎮真有些清朴淳古、淵雅出塵的茶樓酒肆,像蘇州的吳苑啦,揚州的富春啦,都是格調別具,意境特殊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