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趙爾巽收服張作霖

旡補老人趙爾巽(次珊)是光緒年間的翰林,做過東三省總督,民國後袁項城尊為「嵩山四友」,主修《清史稿》,任清史館館長。北洋軍閥時代,趙爾巽、王士珍被稱和合二佬。民初到北伐成功,北平城郊鄉鎮,歷經兵燹,而城裡安堵如恆,姑不管史學家對趙的論斷如何,但北平的老百姓提起趙次老,都是肅然起敬的。清末民初,東北的紅鬍子,西北的白狼,都是地方的大患,趙在東三省總督任里,正是胡匪在東北拉大幫鬧得最猖獗的時候。朱子橋(慶瀾)那時在趙的麾下任統領,銀槍白馬雄姿英發,有白袍小將薛禮的雅號。當時鬍子里以張景惠、張作霖兩股勢力雄厚,各踞一方。有一次張作霖連著打劫糧車餉銀,並且殺傷官兵十多人。趙大怒之下,嚴令朱子橋把張作霖逮獲歸案。朱率所部四處追緝,有一次在某地跟張作霖相遇,展開了一場搏殺,作霖見勢不妙,突圍而走。朱一馬當先,趕緊追趕,張騎馬竄進荒山,朱仍窮追不捨,越追越近。張忽然回馬橫槍說:「相好的,見好就收甭追啦!姓張的今天是放你一馬,別盡惦記陞官換紗帽呀!」朱聞聽之下,一摸頂戴,果然頂子沒啦。張的槍法如此神奇,知難力敵,只好勒馬回韁,頹然而返。趙次珊鑒於張作霖有膽有識剽悍勇武,須以智取,於是設法找到線索,委屈籠絡安撫招降,終於在黑山談妥條件,張果然率眾來歸。走到奉天城外,日已偏西,作霖堅持要在城外住宿,第二天清早進城,差官只好聽他。當晚作霖假裝肚子痛,在炕上翻滾,差官問他是否要抽大煙,張說大煙不能止痛,要止痛非吃五十隻白菜雞舌頭餡煮餑餑不可(東北人管水餃叫煮餑餑),這是他止痛秘方屢試不爽。差官一算計這頓煮餑餑,非宰一百多隻雞的舌頭,才夠勉強拌餡兒,於是進城請示次帥。哪知趙次帥聽了之後,哈哈大笑,毫不猶豫,讓快馬傳知立刻照辦。於是各處搜羅小雞,殺雞割舌做餡,忙到天亮,才把五十隻餑餑煮好端上來。張吃了兩三隻,立刻把筷子一扔,自動請求加上手銬腳鐐,進城一上總督衙門大堂,立刻跪下磕頭輸誠。次帥親自下位解下鐐銬,讓他隨軍當差效力。

後來有人問張作霖何以忽然想起吃雞舌頭餡煮餑餑,張美著說:「百把只雞都捨不得宰,還談什麼有誠意沒誠意,既然一口答應照辦,足證老帥確實有愛將之意,我才戴上大八件轅門投誠,否則的話,一跺腳我就起了黑票啦。」由這件事看,張作霖雖然出身草莽,可是機智膽識,都非常人所及的。後來張在東北聲勢日隆儼然關外王,張的北平行轅設在順承王府,每次進京,都是警鐸森嚴,黃土墊道,凈水潑街。可是每來必先到北兵馬司趙次帥公館請安,還是老規矩不用名片遞手本,雙摺大紅稟上寫「沐恩張作霖」幾個大字。他對趙次帥感恩圖報,崇敬師長,終身不衰的精神,實在非常難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