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財神爺瑣談

財神頌

財神手捧金元寶,世人見了都想要。舊歲已隨除夕去,春回大地在明朝;剪下此圖牆上貼,明天先見好預兆。元寶本是黃金做,價值更比鈔票高;沒它固然難度日,有它太多也不消。巧取豪奪枉費心,畫餅成空法難逃;不如節儉多積蓄,快樂平安定到老。

記得小時候臘月二十三日祭完灶,第二天就把過年諸天菩薩、全份神禡到香蠟鋪請回來了,請神禡一定要在祭灶之後,灶王爺上天奏事之後再請,否則尚未動身述職,就把他接回來,豈非笑話。請全份神禡除了諸天菩薩之外,還有協天大帝,增福財神,東廚司令,眼光娘娘,送子張仙,二十八宿諸位神祗。所謂當值的財神老爺,早在臘月二十四之後除夕之前就來到人間了。

據老一輩的人說,年根底下事情忙,早點把神禡請回來保險,萬一把這個茬兒忘了,到了除夕天擦黑,就有頑童挨家挨戶吆喝送財神爺來了。反正一般人的心理,財是多多益善,多請一份財神爺也不過破費幾文小錢。如果不打算搭理他,就喊一聲有啦,那些小搗蛋也就不噦嗦了;要沒請財神爺愣說有了,那算欺騙神祗,這一年就甭打算財源滾滾萬事如意啦。

從前三教九流每一個階層人士,都供財神,所以各式各樣的財神無不悉備,多數人家供的是玄冠朱服緇帶素轔,手捧元寶如意,神采燦然,好像利市天官的一位財神。也有人把協天伏魔大帝關老爺當財神供奉的。更有人把文武財神分列並祀的,據說文財神是紂王的諍臣比於丞相,武財神是黑虎玄壇趙公明。剖腹挖心的比干丞相是要與趙公明文武並祀的,一位無心,一位失明,兩神合祀才能財源輻輳滾滾而來。

不論南北買賣家更有供五路財神的,領銜的是黑虎玄壇太乙真人趙公明,還有進寶郎君,招財童子等等四配。想不到黑虎玄壇趙公明,既然名列武財神,五路財神又忝為班首,一人頂著兩份香火,我想眾多財神之中那位趙爺可算賄神中之財神,最為富有啦。一心想發大財的朋友,應當多給這位增福財神多磕幾個響頭,必定能夠有求必應。

北平廣寧門(俗稱彰儀門)外,有一座五顯財神廟,每年正月初二開廟。當年北平的各處城門一交子時就全部關閉,要交卯初才能開門。北平的買賣人,吃開口飯的藝人,以及八大胡同的姑娘們,都紛紛趕到廣寧門挨城門,等城門一開,大家一窩蜂似的,爭先恐後趕到財神廟燒頭一炷香,說是誰要燒了頭炷香準保一年之內順順噹噹大吉大利。其實說穿了,這頭炷香不用說城裡頭住的人趕不及,就是財神廟附近的住戶也挨不上呢。因為這頭炷香總歸是廟祝們特權,誰也別想搶到他們頭裡去。人馬車輛在城門洞前擠成一團,每年交通事故,總是一起跟著一起,官廳方面有鑒於此,特地核准廣寧門正月初二提早開城,可是交通秩序,車馬壅塞照常,絲毫沒有改善。後來有人建議正月初一到初二那一天,索性把廣寧門城殲不夜,交通擁擠的情形這才緩和下來。

梨園行唱小生的朱素雲、金仲仁兩人都是這個五顯財神廟的廟董。據他們兩位說,五顯財神是姓伍的兄弟五人,是嶺南俠盜,生前偷富濟貧,輸財仗義,後來淪落京師。在他們故後,受過他們五位恩惠的人,打算醵資奉祀,又恐怕官府以淫祠濫祀批駁,所以就以五顯財神為名蓋了一座財神廟,讓他們兄弟永受香火。因為正月初二是大爺伍元的誕辰,九月十七是祭日,所以就拿這兩天算是廟期啦。

凡是去五顯財神廟的香客,除了燒香祈福外,還有一個項目是借元寶。這種元寶是用硬紙殼做成元寶式樣,分金銀兩種,給若干香敬,就可以換元寶一隻。今年借元寶一隻,明年還元寶一對,借金還金,借銀還銀,對本對利,一律奉行。明是錢買,愣要說借,元寶借回家來,都得高高在上供在神龕裡頭,明年再借就是加倍,節節高升,過不幾年真就金銀滿庫啦。有一年筆者看見四大名旦尚綺霞的令弟富霞裝滿了一馬車的金銀元寶進城,興高采烈地說是帶福還家,那一年甭提準保吉祥如意財源茂盛呢!

當年正月初二到財神廟燒香還元寶,各色人等所用交通工具也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可是坐汽車的少而又少。因為廣寧門是北平比較荒僻的一道外城,交通流量不甚頻繁的一條西南官道。彰儀門內大街的馬路已經坑坎不平,出了城的馬路更是嵌崎難走。該處地方為了便利香客,只好採取臨時措施,黃土墊道,凈水潑街,洋車走在上面固然舒坦,小毛驢跑起來也不顛得慌,最怕是四輪汽車風馳電閃而過,紅塵十丈蔽日遮天,這一陣黃沙,拉車坐車的,騎驢趕腳的,可就成了泥人兒啦。所以就是汽車階級也要圖個新年新歲皆大歡喜,免得汽車一過招得人人咒罵,儘可能也都換乘玻璃篷馬車。坐馬車也有好處,既可游春觀景,又便瀏覽廟會風光。男女名伶,巨紳名流,加上綺袖丹裳的北里艷姬,更有素雅淳樸村姑野老點綴其間,上海人講話所謂眼藥塌足了。

又有人說,北方的五顯廟,就是南方的五通神廟,可是當年在上海擅寫小品文的鄭逸梅兄說,蘇州對門有一所飛閣圓拱,雕琢工巧的五顯廟,是明代的建築,每逢正月韌五是一年一度的廟期,所有全城勾欄中人,都約妥自己的私相好前往五顯廟祈福進香。有時浪子嬌娃為了爭風吃醋,吵架打鬥時常釀成命案,到了清朝蘇州府迫不得已只好把這座五顯廟廢了。北方五顯廟供的是俠盜伍氏兄弟,南方五顯廟祭的也是五位弟兄,可是姓馮亓百不姓伍。因為同是五位,所以通稱五顯,實際北伍南馮,互不相涉的。逸梅兄說之有據,當然不假。

記得老蓋仙夏元瑜兄說過,他所認識的大善士們,請他沒計一座財神廟,屈指一算列位仙班的財神爺,已有十六位之多,打算多湊幾位(大概是想讓他們成立財神爺公會)。於是把古代善於理財又愛國家的范蠡、計然、白圭、子貢四位先賢,各上封號,晉爵財神。可惜當時在下沒在當場,否則一定要提醒一聲,計然他們三位是什麼尊神?我莫宰羊,可是人家陶朱公,據在下所知,可早就敘列財神有案啦。

有一年筆者去海安看韓紫老(國鈞),坐的是一隻烏篷船,經過一個小鎮叫奔叉,一葦所如,忽然輕寒斜雨衣履沾濕,只好棄舟登岸。我在丘墟枯井旁邊,找到一所兩進小廟,清罄搖穹,香煙裊裊,廟叫增福靈顯官,裡頭當然供的是增福財神。廟既稱宮,想必是一座道觀,應門的小童果然是個小道士,所供神祗,正是扁舟載美的范大夫。至於當地何以稱鴟夷子皮為增福財神,小道士也說不出所以然來,料想奔叉人氏的想法認為范大夫善於操奇計贏,把他老人家晉爵財神,正是理所當然,跟夏蓋仙的想法正是不謀而合呢!

勝利來台在某處看見舊王孫溥心畲畫的一幅工筆財神,玄冠赤幘,犀環金帶,撰袖素鞣,神采俊邁,蘊藉儼雅。上方還有溥氏親自寫的一段蠅頭小楷「財神考」,大約有四百字。這幅畫當然是溥二爺精心乏作了,可惜當時賞鑒匆匆,未能細細地展讀。以他的博解宏拔,定是剝草析羽另有一番說辭的。

當年有位不得志的藝人叫栗慶茂,他跟劉派鬚生高塵奎是同科的師兄弟,出科後因為外務太多,人又放蕩不拘小節,不是上戲誤卯,就是台上開攪,所以戲班都不敢領教,窮愁潦倒,淪落在天橋撂地賣藝啦。因為他是科班出身,玩意兒學得瓷實,不但文武不擋,而且六場通透。平常在天橋撂地唱唱,還真有整出京腔大戲,所穿戲裝,所用道具,七拼八湊,光怪陸離,令人噴飯。可是他有一件平金蘇綉寸蟒,平素深藏不露,不輕易拿出來亮相,每年逢到春節,他打聽到凡是走馬章台有名有姓的花花公子新正在八埠名花妝閣開果盒,他必聞風而至冠戴起來,或是跳個加官,或是勾個元寶臉的財神來個招財進寶,唱段「喜鶯遷」,所得紅封,足抵在天橋唱個十天半個月的收入呢。所以新春正月在八大胡同里,栗慶茂是最受歡迎的活財神。

財神誕辰慶典,北方是正月初二,南方是正月初五。北方稱初二是財神日,祭財神的供品是豬頭、公雞、鯉魚。公雞宰好拔毛,可是要留尾毛,鯉魚要歡蹦亂跳的,活魚眼睛上貼一張紅紙。祭神完畢鯉魚要拿去放生,這一年之內,才能駕福乘喜大吉大利。到了長江一帶,財神日子一下就晚了三天,變成正月初五了,祭財神的供品,最講究有用整席魚翅席的,似乎南方財神的朵頤福厚比北方財神受用腦氣多了。

從前梨園行有位唱銅錘的尹小峰雖然聲若銅鐘,可惜臉龐太窄,不管怎麼勾臉,也沒法顯出魁梧奇偉架子來。因此他發誓收徒弟首要的條件是大臉盤虎背熊腰的年輕人。晚年他收了一個徒弟叫汪鑫福,儀容俊偉,體格高大,當時伶票兩界凈行中人都認為這位汪小弟是個傑出之才。可惜倒倉的時候沒保養好,從此嗓音失潤,一字不出,於是拜在翁偶虹門下專門學畫臉譜。

有一年我們在協和醫院藥房大管事張稔年家吃春酒(張曾一度下海,效法金少山以花臉挑班唱了半年多),翁偶虹送了兩幅財神臉譜,是他愛徒汪鑫福畫的。每幅十二張臉譜,一共二十四位,其中居然有一位是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