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奇廟雍和宮

北平安定門大街東邊,北新橋北面,有座雄偉壯麗的喇嘛廟,那就是雍和宮。這座著名的大廟,最初是前清雍正皇帝胤禎未即帝位前,皇四子時期的潛邸(清制皇子的府邸,俟即皇帝位後改稱潛邸)。雍正御極之後,將潛邸一半改為黃教喇嘛的上院,一半改為行官。據冒里太監傳說,早先大小壽安宮麗景軒各有一條地道直通皇四子潛邸。雍正三年行宮部分有刺客潛入縱火,全部焚毀,這才全部劃歸喇嘛僧掌管,改稱雍和宮,同時把直通宮禁的地道阻塞填平了。

雍和宮最初既是皇子府邸,未來王者之居,自然是秦宮別殿,玉宇璇階,一切建築迥異尋常。自從全部改為喇嘛教寺院之後,雍和宮在河北省各縣擁有數不清的田產房屋,而且只收房租地租,不納錢糧。喇嘛們食用富足,把用不完的錢,拿來大興土木,力求宮室富麗華美,兩百年來,幾經修繕,雕樑畫棟,黃瓦紅牆,金芒照耀。比起皇城裡冷宮長巷,蔓草迷離,蒼梧雲冷,荒涼的情形,真令人有說不出的感慨。

雍和官因為是喇嘛廟,殿苑樓閣明堂邃宇,不像僧道寺觀按層分進,飛閣崇樓,都是迂迴錯落,別具匠心的。宮中最著名的有祖師殿、額木齊殿、永佑殿、綏成殿、法輪殿、鬼神殿、雅木得克樓、萬福閣等處。每座殿里差不多供滿了大小佛像,十之八九都是金質的。另外就是蒙古沙金鏤鑄的千奇百怪的十三層寶塔,最大有高逾尋丈的,最小有的高不逾寸的。每座都是累璧重珠,霞光流碧,每層寶塔各有玉果璇珠,更有高僧舍利,每天都有喇嘛繞塔誦經,花香供養。

萬福閣又名萬佛樓,據說在乾隆年間,雲南蒙自有一富紳畢大符,在江心坡得到一株二三十丈長巨大檀香木,誠心誠意,要呈獻皇家,於是不憚跋涉,水旱兼程。從雲南運來北京。御前獻寶時,龍顏大悅,把這段巨大檀香木運到雍和宮徵召雕塑佛像有名的良工巧匠,盡其可能就檀香木尺寸,雕刻一座立式巨佛。那尊佛像塑成之後,莊嚴高聳,倚然出塵;據說佛的肚臍跟安定門的城垛子一般高,耳朵眼兒里可容兩人下棋,腳背上兩人並肩躺卧,還是寬寬綽綽的。息而言之,這塊檀香木,有多麼大就不難想像了。

這尊巨佛體積既然特大,當然是先把地基打好,隨即安座。這座萬福閣乃是先豎起佛座,後蓋佛閣,所以佛頂上的檐牙椽桷,藻井頂部跟佛身高度是配合得恰到好處的。巨佛金身不是一般佛像綴以金箔(俗名貼金),而是鏤金堊彩,黻冕明瑪。尤其佛頂一顆明珠,光芒嘩煜,寶相莊嚴,手上一方絲綢方巾(喇嘛稱之為哈達)均是出自內廷金滕締綃,外間是不容易看得見的。

綏成殿佛座正中,懸有一張白色素緞傘蓋,上面畫滿了歷代活佛符咒,喇嘛們都認為這是具有無上金剛法力降魔至寶。傘下供奉三頭六臂佛母,更是密宗九天尊神的主宰。

雅木得克殿有一犬面怪佛,腰懸人頭骷髏,足踏妖女,形狀極為兇惡。這尊怪佛是拒抗七情六慾,名叫「廣大普化天尊」面噁心善的聖哲。

鬼神殿又叫特參殿,裡面供的大大小小歡喜佛,都是人身獸面、千奇百怪的男女佛像,赤裸裸的,一絲不掛。殿里燈光暗淡,引領參觀的蘇拉喇嘛,點燃起一根蠟燭,瞻拜的香客們才能仔細觀賞一番。臨走時少不得讓您請一兩尊小歡喜佛回家,說是福自天申,如果您對歡喜佛不感興趣,那帶領隨喜的賞賜,自然要多叨光幾文了。因為特參殿所供的佛像,都是別的寺院所看不到的魑魅魍魎,每個人都有一種好奇心理,既逛雍和官,總要到特參殿看個究竟,因此凡是喇嘛和蘇拉輪到特參殿值年,比中頭彩還來得高興呢!

清朝有一項特例,當皇帝有災病的時候,時常到雍和宮去焚香頂禮,然後選定某一喇嘛給皇帝做替身。一經指定,這位喇嘛立刻身價百倍,晉陞為大喇嘛,不但從此終身安富尊榮,而權勢排場更是無與倫比。雍和宮的喇嘛跟其他喇嘛廟的喇嘛身份不同,等於是個官職,他佃也按職司大小按月發給口糧和俸米呢!這種官派喇嘛,可比一般喇嘛神氣多啦。

雍和宮除了一般法事之外,每年還有兩次宗教特殊儀式:其一,農曆正月二十九到二月初一舉行「打鬼」;其二,農曆十二月初七「燒線亭子」。

打鬼的儀式分三天進行:第一天叫「演鬼」,第二天叫「打鬼」,第三天叫「轉寺」。在這三天里,以第三天最為重要。據喇嘛們說,我們人世間常有妖魔鬼怪荼毒生靈,「演鬼」「打鬼」便是為了降魔除鬼而舉行的。那三天拂曉星月將沉,就在殿上唪經念咒了,並且事先指定兩個身強力壯的喇嘛,一扮黑鬼一扮白鬼,另外有若干喇嘛都戴上獠面獒牙的頭套,在黑白二鬼後面唬嘯狷奔地追趕,而一些高級喇嘛大聲誦經念咒。有的則用黃教獨有的駝鼓銅號,在隊伍里一路吹吹打打,跛躓跳踉,這種舞蹈叫跳扎布。所有各處宮殿都要環繞一周,這就是所謂「轉寺」,最後把黑白兩鬼打倒,這時裝扮黑白兩鬼的喇嘛,立刻把面具鬼裝脫除,用兩個油酥灰面做的人像作替身,然後用刀把面人砍得稀爛。他們認為這樣作法,可以保佑一年之內大吉大利。北平有個習俗,規矩老根底人家,多半不準去看雍和官打鬼,因為降魔驅鬼,神鬼互相追逐的時候,讓他們擅上一下,整年都不順遂,要是懷孕的婦女碰上,不是鬼胎,就是流產。所以真正的老北平沒看過雍和宮打鬼,一點兒也不算奇怪。

「燒線亭子」是在農曆十二月初七舉行,用秫秸做個架子把絲線綵綢紮成一個涼亭模樣,另外紙糊細巧綾人兩個,一是鬚髮蒼白的老人,一是綠鬢新裁的少年,都架在一個大水盆上。由喇嘛圍著念經轉咒,然後把亭子和紙人一齊用火焚化。聽雍和官的老喇嘛們說:「老人是岳武穆,少年是他兒子岳雲,亭子是風波亭,那天正是他們父子蒙難歸天的忌日。岳氏父子忠肝義膽,誓復河山的凌雲壯志,是大家所欽仰的,所以給他們誦經祈禱福國佑民。」此外,法輪殿四壁繪有一套利支天菩薩道場的名畫,跟泰京「坡寺」(俗名卧佛寺)本堂描繪佛祖一生事迹,也就是佛學上的《本生經》以及兩廊排列三百幾十尊形態各異的釋迦牟尼佛像,為研究佛典學者視為稀世三大瑰寶。不過一般遊客觀光隨喜,若不是內行嚮導加以說明,大都過眼煙雲,一瞥而過啦。

在鬼神殿的殿前,陳列著兩隻全身黑毛的大熊,軀幹偉岸,長有一丈三四尺,是不經見的一對巨熊。據說是乾隆皇帝在長白山行圍,親自獵獲的戰利品,臣下們為彰天威神武,製成標本陳列殿廡。雖然其勢虎虎,可是比起現在標本大師夏元瑜教授一手絕活,那可差得太遠啦。不過在當時能做成標本,還不知費盡多少人心血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