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故都白塔寺雜摭

北平城裡有兩座白塔,一大一小,小白塔在北海的瓊華島上,大白塔在阜成門大街妙應寺里。這兩座喇嘛塔,玻璃珂雪,插雲對豎,可以說雲蒸霞蔚,氣象萬千。瓊華島春陰的小白塔有金章宗御制《小白塔紀事》,說明此塔是仿照妙應寺的大白塔建造,挖池疊石而成。由此可證大白塔興建在先,小白塔敕造於後了。

中國古代農業社會,商賈貨物定期輻輳最早叫「務」,後來演變結果,南方叫「趁墟」,北方叫「趕集」。北平因為是歷代皇都,既不叫墟,又不叫集,因為都在寺廟前交易,於是稱之日廟會。從若干年前北平的廟會就規定每月逢三土地廟,逢四花兒市,五六白塔寺,七八護國寺,九十隆福寺。這些都是定期的廟會,至於正月初一到落燈的游廠甸火神廟,正月初二財神廟借元寶,正月初八白雲觀順星會神仙,三月初三蟠桃宮給王母娘娘祝壽,八月初三皂王廟給皂王奶奶慶生辰等等,那些一年一度的廟會,更是數不勝數。

白塔寺原來叫妙應寺,因為廟裡有座巍峨莊嚴的白塔,大家都叫它白塔寺,叫來叫去妙應寺的本名,反而其名不彰。外省人到北平要是跟人打聽妙應寺在哪兒,十之八九都問不出所以然來的,如果問白塔寺,那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寺在阜成門大街路北,阜成門跟西直門都屬於內城,也是北京城西方的鎖鑰。阜成門又叫平則門,故都父老叫白啦,愣叫它平賊門,說是當年吳三桂請清兵,趕走闖王李自成,闖王抱頭鼠竄出的就是阜成門。阜成門裡路南有個衚衕叫追賊衚衕,衚衕里還有一座小廟供的是金甲韋陀,據說韋陀曾經顯過聖是從這個衚衕把闖王追走的,所以這個衚衕才改叫追賊衚衕。人家說得有鼻子有眼,咱們也只好姑且聽之吧!

據廟裡喇嘛說:「當初北海小白塔系仿妙應寺的大白塔建造,那時候因為瓊華島地勢比較狹窄,塔座子底盤塔的高度,尺寸只好縮減了四分之一,所以後來一個叫白塔,一個叫小白塔。」兩座塔的格局乍看一模一樣,實在不容易分出大小來,可是細看就大小有別了。

有一年已故的章嘉活佛在白塔寺主持護國佑民息災降福法會,到了七七四十九天,功德圓滿那一天,舉行一次善另信女念佛轉塔大典。白塔平素塔門深扃,等閑難得登眺遐觀,這種機會難得,筆者也隨眾登臨瞻禮。剛一走近塔座之前,尚未登臨,猛古丁子(「驟然間」的意思)抬頭仰望,崇墉屹屹,白雪皚皚,玉峰矗豎,崔巍擎天,一想塔底就是海眼傳說,令人立刻產生一種鬱郁森森的感覺。一進塔門,雖在盛暑,自然冷意襲人,暑氣頓消。塔里第一層佛殿,高堂邃宇,傑閣四聳,正中錦雲圓拱,供奉著諸天菩薩聖容,丹漆鹵簿,彩繪幢幡,供桌上鋪錦列繡,眾彩煥爛,海螺羯鼓,訂盤油檠。還有若干叫不出名堂的供品法器,佛前氤氳裊裊,檀藿藏香,匯成一種蓊勃異味,簡直滑息難舒。

門旁並有善眾勸告前來隨喜的少婦們,最好就在塔外焚香,不要進內瞻拜,即或入內亦不可在佛前久站,因為懷孕婦女聞的藏香(又名降香)太多太久,容易墮胎。白塔寶頂之下,有一銅胎七寶華蓋,重檐之下玉箔丁當,瓔珞懸珠,平時隱隱約約,看不真切,要登臨轉塔,才能一覽無遺。令人奇怪的是,這樣金碧輝煌的塔盤裡,懸掛著一隻盛石灰麻刀的木盤(當年沒發明水泥之前,砌牆用青白石灰摻和麻絲以求堅固)和泥瓦匠用的工具瓦刀一把。

當時覺得不倫不類非常奇怪,下塔之後,有一位老北平講了一段神話才明白塔上刀盤的由來。他說:「北京城裡老早就傳說,白塔底下是一座海眼,白塔就是為鎮壓海眼才砌的,如果塔一崩坍,就水淹北京啦。有一年有人忽然發現白塔的塔肚子裂了很大的一條縫,如果白塔一塌,北京城豈不真的淪為海底了嗎?大家都憂心如焚,跛躇難安。可是白著急誰也想不出好主意來,因為塔身太大,沒有法子把它箍超來。不久白塔寺一帶來了一位面貌猥瑣的鋦碗匠,可是他大言不慚,整天吆喝著要鋦大傢伙。誰家有破碎的鍋盤碗盞拿出來讓他或鋦或補,他總回說他是鋦大傢伙的,小東西不鋦。一位婦人一生氣說:『既然你不鋦盆碗,專鋦大傢伙,那麼白塔裂了個大縫子,你去鋦吧!』誰想夜晚真就有人聽見鋦碗兒的弓子嗖嗖亂響,第二天大家抬頭一看,果然白塔塔身裂大口子的地方,居然用一道大鐵箍給箍上了,而且鐵箍還用石灰給抹上。要是猛然一看,還看不出加了一道鐵箍呢!據說那是魯班爺顯聖,因為趕了一夜的活累了,灰盤兒瓦刀一忙忘了拿下來,就掛在塔盤底下啦。」這種離奇神話,各地所在多有,人家姑妄言之,咱們也就不必較真兒了(北平土話「認真」的意思)。

北平廟期雖然不少是固定的,可是要說整齊,還得屬隆福寺、護國寺、白塔寺三處,因為這些擺攤子的生意人,不但這三處每個會期必到,而且每個攤位無形之中彷彿固定不移。你逛隆福寺想買刮頭篦子或者別頭髮用的骨頭簪子,如果覺著大小尺寸不合意,你可以跟他約好,等下期廟會,或是別的廟會,讓他給你預備好帶來準保沒錯。

各廟攤子的擺法位置也大致相同,譬如說一進山門都是賣山貨的,二門門道兩邊就全是賣玩具的了,再不就是假珠假寶的各樣首飾攤。賣兩把頭戴的大門花,或是鬢邊的絨花絹花以及賣剪花樣的,一律都是靠牆根兒。因為他們的貨色既怕風吹又要防日晒,只有靠牆根兒搭個布篷才安全保險呢。至予吃食攤、雜耍場子,那是一般市民吃喝玩樂的去處,跟真正上廟會買東西的人混不到一塊兒。廟裡最後一進院里寬敞豁亮,得吃得瞧,就成了這班人的固定地盤了。

雖然說各廟會賣的貨色都差不了許多,可是也有各別另樣的。例如有些喇嘛攤專賣瑪瑙松石念珠手串,白銀鑲嵌的首飾,嘴上說是西藏來的,其實都是尼泊爾的產品。護國寺因為附近花廠子林立,愛花有癖的,都喜歡到護國寺溜達溜達,尋找點兒奇花異草,或買一兩盆盆景玩玩。

白塔寺的喇嘛平素不太熱衷承應佛事,可是頗有陶朱遺風,對做買賣都有兩手。他們攤子上擺滿了手工做的木盤木碗,咱們當碗用,可是藏胞自己是用木碗當燈盞的。其實他們主要生意是賣藏香、藏紅花、藏青果、當門子一類東西。藏香是以西藏出產的苦楸木為主要原料製成的,這種香是棕褐色,有五尺長,比拇指還粗,黃紙加封,用紅絨繩跟細麻稈紮好,論枝來賣,不然香太長,一擠一碰就斷了。在西藏這是佛前專用極品供香,北平各王公府邸的影堂(小祠堂)到了除夕,每幅喜容或放大影像之前都要點上一枝,以示慎終追遠禮儀隆重。就是燒剩下的藏香頭,也算稀罕物兒,遇到孕婦臨盆生產不順利,把藏香在孕婦面前點上,不一會兒瓜熟蒂落如響斯應,準保生個胖娃娃。老一輩的人都這樣說,是否真的那麼靈驗,可就不得而知了。

藏香雖然也是香,可是北平香蠟鋪沒得賣,只有雍和官、白塔寺兩處有藏香賣。雍和官僻處東北城角,誰又專程跑趟雍和宮跟喇嘛們打交道呢?所以白塔寺賣藏香無形中變成獨門生意了。喇嘛們所賣的藏紅花、藏青果、麝香,全說是西藏特產,從西藏來的倒是不假,其實十之八九,都是從產地不丹、尼泊爾運到西藏,再轉運到北平的。喇嘛們最看中麝香,假如你說買麝香,他們會很神秘她領你到他們住處,拿出大盒小盒來,跟你大蓋特蓋,勸你既買麝香,又要買「當門子」。麝香來自雄鹿身上,雄鹿有個陰囊,分泌一種香液,作用是求偶期引誘雌鹿的,在麝囊迎門口的一撮叫當門子,藥效最高。麝香假的特多,一不小心就碰上假貨。據有經驗的人說,凡是在外面油紙刻著一個「杜」字的,喇嘛們保證是真品,如假包換,所說固然難以百分之百相信,不過你到同仁堂、鶴年堂大點的藥鋪買當門子,有「杜」字戳記的要比沒「杜」字戳記的貴三成,那倒是實情。喇嘛攤賣的藏青果雖然也堅如木石,可是顆粒有葡萄乾大小,比藥鋪賣的體積大逾一倍還多,吃到嘴裡也是甘澀微苦,味道大致相同,就不知道功效是不是一樣啦。這些東西只有白塔寺有幾個攤子上賣,其他各廟間或也有,可是就不多見啦。白塔寺里除了喇嘛的住處,兩廡不開鍋伙(大伙兒出錢,單身漢共同做吃食賣的小本生意人),不租閑雜人等,只租茶館棋社,所以兩廊的情形,比隆福寺、護國寺稍微整齊乾淨一點。

白塔寺買賣人里有兩位特殊人物倒是在國際上出過風頭。一個是捏江米人兒的叫玉子,一個是做棕人的海爺,兩人都住在宮門口,每逢五六都在白塔寺擺攤,別處廟會他們就很少趁熱鬧了。玉子尊姓大名差不離的人都不知道,他參加巴拿馬賽會得到優等獎狀,上頭寫著「得獎人玉子良」,由此大家才知道他叫玉子良。他得獎作品是《天女散花》。有一張得獎的著色照片(當時還沒有發明彩色照片)他視同瑰寶,不輕易給人看,筆者是做成他一筆好交易才看見過一次。照片上如來佛寶相莊嚴坐在蓮台上說法,金翅大鵬在靄靄樣雲中展翼呵護,文殊、普賢各坐青獅白象,十八羅漢怒目低眉姿趣各異。散花天女錦衣珠履,顧盼燁然,素絹垂香輕裾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