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六章 不要認為職場不合理

職場潛規則第二十三條:沒有不合理的職場,只有不合理的心態。

經常聽到人們說一句話,那就是太不合理了。

職場不合理,公司不合理,上司不合理,同事也不合理,彷彿除了自己之外,所有的一切都不合理。

但事實果然如此么?

仔細觀察的話,我們可以發現,所以認為不合理的人,都是職場中的失敗者,也是不能獲得利益的人。

而其他職場成功者是從來不說不合理的,因為在他們看來,這個職場是再合理不過的。

為什麼在有些人眼裡的不合理,在另一些人的眼裡卻變成合理了呢?

這不是職場的問題,而是人的心態問題。

如上所說,一切提出不合理的人,都是職場里的失敗者。為什麼呢?

因為人性就是這樣,當一個人失敗了,他往往不會去找自己的問題,因為能夠看到自己問題的人都不太容易失敗。

而最常見的失敗者,就是把責任歸咎於其他人,把一切原因都說成是別人不好。

既然自己是合理的,那麼不能容納自己的外界就是不合理的。

正因為如此,所以那麼多失敗者才會歸咎於職場是不合理的,這並非描述了職場的真相,而是他們的借口。

另一方面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和價值觀。有些人覺得,職場是做事的地方,有些人覺得,職場是利益交換的地方;有些人覺得,討好上司是正常的事情,有些人覺得討好上司非常噁心。

這種價值觀的衝突,必然會互相看對方不合理。如果從這個方面看,那麼合理就是個相對而言的命題,根本沒有不合理的明確標準。

但對大部分人而言,他們都沒有形成自己的價值觀體系,他們會感覺到職場的不合理,只是因為難以適應而已。

我們從一個常居住的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通常會覺得從前的地方有許多好處,新居住點有很多壞處;在職場也是這樣,我們從一個公司跳槽到另一個公司,總會覺得以前的有多好,現在的一點都不好。

這並非是真的不好,而是因為自己初來乍到,不夠適應而已。

每一個職場都有自己的運轉規則和職場文化,你無法融入這種文化,當然覺著不合理。

譬如說,有的職場就是專養懶人的,你只喜歡奮鬥打拚,那當然就不能合理地融入了。

再譬如說,有的地方是潛規則橫行,你是個很正直的人,沒辦法適應當然覺著不合理。

但覺得不合理有用么?正所謂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

事實已經放在那裡,職場也存在了,你是小人物,職場是大環境,你認為它不合理,但它卻不會因你而產生任何變化。

有用么?沒用。

就算你朝天大喊一萬聲不合理,也不可能解決問題。

而在職場中,不能解決問題的事情就是多餘的,是沒有必要去做的。因為你做的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給你帶來噩運。

譬如說上司壞話,譬如說公司壞話,看起來沒什麼,但最後很可能讓你付出沉重代價。

所以,既然是一件多餘的事情就不要去做,也不要去說,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將不合理的事情變得更加合理。

其實,只要價值觀扭轉過來,一切都可以順理成章。

這就是所謂的沒有不合理的職場,只有不合理的心態。

因為外在的現實是剛性的,一個小人物很難去改變它,而人的心態卻是柔性的,我們可以很快改變。

與其費盡心思地去改變世界,不如就改變自己的心態,只要我們的目標理想不變,行為做法是可以改變的。

在這個世界上,堅持自我的人是可以成為英雄的,而英雄往往出師未捷身先死,他們並不能做好什麼事情,反而會留下破碎的家庭,讓身邊的人痛苦不堪。

擋我們身處這個世界時,先要決定,自己要為全世界犧牲,還是為自己和家人奮鬥,如果是前者,你可以堅持自我,去為改變世界而犧牲。如果是後者,那就改變自我,為最親愛的人們努力。

這個世界猶如洋流,我們身處其間,如果心態不對,則像是逆水行舟,動一下都很艱難;如果心態合理,那就是順勢而為,輕輕鬆鬆地鵬程萬里。

一條江魚,習慣了淺水。順流而下時進入大海,剛接觸海水時,江魚對鹹水很不習慣,覺得這太不合理了,它希望周圍的一切都變成淡水。

但能實現么?或者把整個大海都變成淡水,或者逆流而上,再溯源回大江。不管做哪個選擇,江魚都會九死一生,活下來的機會非常渺茫。

但如果江魚改變自己,讓自身變得適應海水呢?那就完全不同了,它可以在海水裡生存下去,逐漸將周圍一切變得合理,最後江魚變成海魚,它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徜徉在更廣闊的洋面上了。

當我們進入職場後,必然會覺得很多事情不好,很多事情不合理。但我們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目標是什麼?

江魚的最初目標是改變大海么?當然不是,它的目標是活下來,而且活得更好,所以它可以變成海魚,在更大的天地里遨遊。

我們也是如此,當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時,需要問自己,目標是什麼?我們是要把一切不合理變成合理?還是要讓自己和家人活得更好?

弄清楚了自己的目標,就知道什麼該管,什麼不該管了。

也應該知道,什麼是合理的,什麼不合理。

案例:

張宇頂著大中國區銷售副總監的光環回到華東大區。

如今的華東區,已經和當初張宇遠避北京時大不相同了。黃陵華徹底失勢,成為閑職副總;鮮於雖然還是總經理,可也失去了渠道整理試點的經營權。

而張宇身兼兩職,已然是華東大區的太上皇,已經可以獨斷專行了。

但目前的華東區,卻是廢墟一片。

小東區和小西區經過人事地震,項目調整後,實力受損,壓根兒沒能力撐起一個大區的業績,並且鮮於所做的渠道試點根本就是虧本買賣,除了那些超市連鎖和家電連鎖賺錢外,任何人都是虧的,最誇張的是將分銷商都消滅得一乾二淨,使得A公司業績拓展嚴重受挫。

黃陵華所做的人人藥房連鎖渠道也已經大勢已去,在所謂的「半年戰役」的自我攻擊下,這個渠道生意清淡,再加上黃陵華曾經想叛逃,使得不少連鎖店都撤了櫃,目前就是一副死氣沉沉的樣子。

就這麼個爛攤子,張宇卻必須在短期內重整旗鼓,總公司雖然給了張宇所有的權力,可並沒有減低他的業績指標。

這就像是一把雙刃劍,張宇做得好,自然是名利雙收,可萬一做得不好,他的下場,恐怕比黃陵華和鮮於都要慘。

這一回,張宇不再躲避,作為一把手,他想要躲也是躲不開的,他先重整了部門系統的規劃。

華東大區被分成兩個銷售歸類,其一是渠道部門,將黃陵華手中的人人藥房渠道和鮮於手中的其他渠道都合併在一起,由同一個項目組負責;其二是區域銷售,依舊由小東區、小西區兩個區組成。

有了部門系統規劃後,張宇又重新做了人事布局。

鮮於是華東區銷售總經理,自然負責區域銷售部門,表面上總攬兩個小區,但實際上卻只能控制小西區。

黃陵華是閑職,不再安排任何工作,但出於面子上好看,還讓他掛著管理小東區得虛名。

區域銷售系統里德重點都集中在小東區里,張宇知道,要一下子恢複所有業績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把小東區做起來,對士氣會是個很大的提高,所以張宇將精兵強將全都集中在一處,把大批客戶資源也集中在一起。

小東區由林叢擔任經理,這既是張宇和林叢當初的交換條件,也是看中了林叢的資源背景。目前情況下,只有依靠本地勢力強勁的林叢,才能將一些客戶給奪回來,也能夠重新培養起一些分銷商。

而渠道系統內,由馮暉擔任渠道副總監,負責制定營銷方案,規劃整個營銷體系;由王小峰擔任渠道經理,負責具體執行。

這是個人人拍案叫絕的安排。因為大家都知道,馮暉這個人深謀遠慮,長於計算,由他來制定政策,做各種方案必然包賺不賠;王小峰這人不貪財愛做事,為人又正直,做執行是再好不過了,而且王小峰曾經提出過渠道內同質同價的方案,這也被張宇採用,在所有的渠道里推行。

短短三個月內,看起來已經病入膏肓的華東大區竟浴火重生,奇蹟般地又活了過來。

區域銷售雖然沒有恢複到巔峰時期那麼厲害,但在林叢的帶領下,小東區生機勃勃,不少業務員重新煥發生機,業績蒸蒸日上,用不了多久,就可以獨自完成整個大區的業績指標了。

而渠道方面更是喜訊頻出,馮暉和王小峰兩人聯手,簡直天衣無縫。他們在不同渠道實施了同質同價直銷專營的措施,在短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