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 公司利益不是集體利益

公司利益並不代表你的利益。

在職場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個困境:做事情的時候,越是公事公辦,就越容易得罪人;我們越是維護公司利益,就越受別人的質疑。

反倒是那些損害公司利益,公器私用的人,能在職場中混得開。

為什麼會這樣呢?

難道在職場中,我們不是為了公司利益奮鬥么?老闆付給我們錢,難道不是為了要我們努力幹活么?

從理論上來說,當然是這樣的,可我們不能忘記,職場是一個由人組成的群落,而在人的團隊中,起主導作用的絕對不是表面的道理,而是內在的人性。

什麼是人性呢?

每個人都是自私的,即使在一個有集體利益存在的場所,也是優先考慮自己的,所以個人利益往往高於集體利益。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公司利益並不等於集體利益,其實這不過是換了個名目的個人利益而已。

人們一向認為,公司利益是集體利益。領導層也往往這麼宣傳教育,令我們以為,公司就代表所有人。

但實際上,這是個謊言。

什麼是集體利益?集體分享所有好處的才能算。公司的利益是由職員集體分享的么?

當然不是。

看起來,我們好像是從公司拿薪水,但真相是,給我們發薪水的不是公司,而是老闆。只有他能決定我們拿多少錢,能提升到什麼職務。

整個公司的利益,不是直接分配給職員,而是由老闆一個人獨佔,然後再由老闆分配。

弄清楚這一點,我們就明白了,其實職員不過是老闆雇來為他服務的,公司不過是老闆的私器,而公司的利益是老闆的個人利益。

所謂的集體利益,不過是老闆們拋出來的煙霧彈,他們用此來混淆視聽,讓你們以為是在為自己奮鬥,實際上,每個職員都是在為老闆奮鬥。

但也有另一種情況,譬如國企和機關單位,最大的管理者並不是所有者,難道我們也是在為他奮鬥么?

同樣是的。因為這類職場中,大管理者雖然不是所有者,可是他個人利益卻是與其掛鉤的,他的未來前途,都是要看自己的業績、政績。

所以,下面的人做得越好,就越能為他們的成績增添色彩,這同樣是為老闆在奮鬥。

是不是我們一進職場,就只能為老闆而奮鬥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這個利益有可能是賺更多的錢,有可能是升職,有可能是抓到更多的資源,也有可能是學習技術和經驗。

總而言之,只要是一個獨立的個人,就應該有自己的需要,而這,就是個人職場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

具體來分析的話,一個人的職場利益應該由三部分組成。

最重要的當然是個人利益,因為這是工作的唯一原因,也是我們吃苦受累的動力;其次是上司利益,因為上司決定了你的前途,滿足他們的利益能讓你獲得直接好處;最後才是公司利益,讓公司獲得好處得到發展,才能令你有立足之地。

俗話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公司好個人才好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把公司利益放在首位顯然本末倒置。除了老闆外,沒有人需要和公司同生共死,只有照顧好自己的人,才能照顧好家人,才能真正對世界有好處。

看好自己的職場利益,這是每個人能做的,最大的奉獻。

對小職員來說,最重要的是個人利益,其次是上司利益;對上司來說也是如此,他們首先看重的也是個人利益,其次則是派系利益。

每一個領導者,都有整個體系的利益需要維護,因為他們有自己的上司,還有自己的親信下屬,這些人是最接近他們的,也是最能保護他們利益的,所以上司需要維護好自己派系內的利益,不讓其受到損害。

經常有人搞不懂,為什麼上司對某幾個人特別好,有什麼好事都先想著他們。

其實非常簡單,這幾個人早已劃入上司的派系,他們的利益被放在第二位考慮。

而最重要的是,非本派系內的下屬利益,是上司永遠都不會考慮的。

所以,苦苦等待上司發掘自己的人,一輩子都不會有出頭之日。

明白以上幾點後,就可以來解決那個問題了。

為什麼我們公事公辦,維護公司利益,卻往往會得罪人,遭人恨?

因為,公司利益和個人利益在絕在部分時候是對立的。

有人會說,維護好了公司利益,等公司掙錢,大家也能多發獎金。

這句話本來是沒錯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並非公司給你發錢,而是老闆給你發。所以獎金的多少,是由老闆決定的,不是由你決定的。

但是,職員們從公司中竊取個人利益,卻是他們自己能做主的,兩者相較,哪一個更重要呢?

個人從公司里竊取利益,這當然不可取,但可取與否不是我們討論的目的,它是客觀存在的事物,我們只需研究怎麼面對。

如果說,你維護公司利益,但擋住了別人的財路,這就是用老闆利益去傷害個人利益,這當然會遭人恨。

譬如一個公司常年在某單位採購貨物,而你為了讓公司省錢,去找了另一家更便宜的供貨商。表面看,你這麼做無可厚非,應該得到獎勵。

可實際上,你已經得罪了很多人。因為在往年的採購中,你公司中不少人都能得到回扣等好處,而你換了一家供貨商,顯然斷絕了別人的財路。

反過來,那些人又會以為你在新供貨商這邊拿了回扣,他們會中傷詆毀你,最後就算你明明是清白的,也要承擔中飽私囊的罪名。

這就是因公廢私的秘密。

那在職場中做事情的準則是什麼呢?

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損害公家利益來養肥自己的,我們雖然要照顧個人利益,但並不是鼓勵做幕後操作,進行灰色收入。

但在職場上,你過分地講究原則,公事公辦又會得罪人,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協調好呢?

事情很複雜,但也是辦法。

那就是,在做方案時,要照顧好各方面的利益。

公司利益、上司利益、派系利益、即得利益者群體,各個部門,所有相關人的利益都需要照顧到,協調好。

必須要記住,只有讓各方面都接受的方案,才是可執行的。

你只抓住其中一點就橫衝直撞,那必然會遭到頭破血流,要麼全部考慮到;要麼重點關注最能保護你的人的利益。

而最需記得的是,公司是唯一不會保護你的,因為它只代表了老闆,如果老闆看不到,就沒人能救你。

總而言之,唯有不傷害人,才能不傷害自己;想要保護自己,首先就要記住,別去傷害別人利益。

案例:

說來也奇怪,經過上次的衝突後,鮮於反而對王小峰很不錯,不僅沒有報復的意思,有好事總是想著他。

譬如這次,馮暉爭奪渠道試點項目失敗,小東區勢力本來要全部退出的,說是讓王小峰協助移交,那不過是客氣話,做個門面裝點的事情。

但鮮於卻當了真,不僅給王小峰安排了具體工作,還給他專門設了個職務。現在王小峰除了做小東區一部主管外,兼任渠道整理試點專員,級別在胡柏之下,但實權並不小。

王小峰是個專門做事的人,見著有事情做,當然最高興,全然忘記了馮暉當初的警告,一門心思地投入到工作里去。

事情上,渠道整理這塊的確有做頭,王小峰對市場進行了一輪調查,發覺渠道整理的新方案非常合適本地,如果做得好,完全可以實現多方共贏,而且這塊業務和黃陵華已經在做的人人藥房連鎖渠道毫無衝突,因為人人藥房在藥店終端獨佔鰲頭,而新渠道整理可以進入超市連銷和家庭連鎖,拓展新的商務空間。

王小峰苦思冥想多日,最後琢磨出一個在本地試行渠道的新方案。這個方案試圖在整個華東大區的藥房、超市連鎖和渠道連鎖設立由A公司控制的專屬櫃檯,並且實行同價同質,將這個下游銷售都控制起來。

王小峰初步估算,如果按照這個方案做,到年底時,整個終端銷量可以提高三成以上,明年全年可以提高五成左右。

更有利的是,這個方案將不會損及和人人藥房的合作,價格相同貨物相同,能有效規避公司內耗,也令其他競爭對手難以插手,A公司很可能正式成為華東區的獨一份,變作規則制定者。

但這份方案一送到渠道整理負責人胡柏手裡,就立刻被打了回票。王小峰去問原因,胡柏卻搖頭不談,只是說方案無法實施,不需要空談。

王小峰也是在職場呆了幾年的人物,深知其中厲害關係,稍微一分析,便覺得胡柏是怕自己搶了他的功勞,畢竟現在胡柏是直接負責人,如果用王小峰的方案,那麼主導權很可能被王小峰拿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