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 不要相信空頭支票

上司說要給你的不一定會給你,要給你的不說也會給你。

在職場中,每個人都遇到過被上司忽悠的事情。

有的上司人品稍好,答應十件事里能做到五件,其它不能做到的,也給個交代,但大部分上司都是用許諾來利用人,事情沒做之前升官發財一大堆,等事情做完卻一個都不兌現。

上司說話不算數,是職場中最常見的現象,而且往往是越老實的人越被騙,反倒是做事不賣力,只知道拍馬屁的人能拿到好處。

久而久之,我們就會發覺一個現象,上司說了要給你的,往往兌現不了,越是多次承諾拍胸脯保證的,越是不可能到手。

絕大部分人因此而覺得上司都是騙子,事實如此么?

首先你要明白,上司對你所有的許諾,其實都是空頭支票。

為什麼呢?

因為它是說出來,而不是做出來的。我們都知道,職場中只有做到的事情才算事情,說出來的通常只是句廢話。

但上司為什麼要說呢?因為在當時,你有一定的利用價格,他需要你去做某些事情,所有必須要給你一點好處。

可是,你仔細想想,當上司必須給你好處的時候,為什麼他不直接給你,而是用承諾的形式呢?

原因很簡單,就因為他實際是不想給你的。心底里不想給,但又必須要給,所以權衡一下取其輕,給你一個利益的承諾。

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明白這點,當上司說出一個口頭承諾的時候,他心底里其實是很不想給你的。這不過是他在利用你的權宜之計,希望用承諾來欺騙你完成事情,達到利用的目的。

有些人可能會說,上司在提出承諾的時候非常誠信,肯定不會是假的。

我們當然不能排除某些上司在許諾時是真心的,就等著你做完事情後兌現,把這些當成一種交換。

但我們必須明白,職場中事情都是每分每秒都在變化,上司心中所想更是變化多端,他們是純粹的趨利動物,當利益在變化時,他們的決定也會隨之變化。

在你做事之前,上司有利用到你的地方,對你自然關愛有加,他們的承諾可能不是假的,但卻要在做完事情後兌現,這就說明,上司是在和你進行利益交換。

但等你做完事情後,對上司而言,你的利用價格已經沒有了,需要你做的東西都完成了,那麼上司的利益就發生了變化,他們會有新的需要,會有新的東西需要別人去做。到那時擺在上司面前的,是一個毫無利用價格的你和另一個即將去做事情的人,你說他會選擇誰?

幾乎所有的上司都不會兌現承諾,他們去拿這個誘餌去吸引下一個職員,讓他們繼續為自己賣命。

這類上司每次提出承諾時,都可能是真民的,但他們毀約時也是真心的。

原因無他,不過是利益發生了變化而已,他們之前需要你,之後更需要別人。

如此而已。

能真正拿到好處的,往往只有三種人。

第一種是逢迎拍馬的人。這類人往往是職場小人,他們對上司阿諛奉承,對同事進行打擊;因為把上司哄得很好,所以被當成親信,這類人往往是上司分配利益的第一選擇。

第二種是事先就兌現好處的人。這類人往往非常現實,他們懂得職場中的許諾都是空頭支票,所以在做事情之前就要求兌現好處。如果他們的利用價格非常大,那麼上司將被迫把承諾變成現實。這類人是可以獲得利益的,但他們也容易得罪上司,所以不會成為上司的親信。

第三種是能長期帶給上司好處又隨時會撂挑子的人。眾所周知,長期帶給公司好處、具有長時間利用價格的人,並不一定會得到好處。正所謂幹活干好做事做到老。你埋頭苦幹,又不提任何要求,是沒人會給你好處的。與此相反的是,既能做事,又懂得提好處,甚至會用跳槽等方式要挾上司的人,是一定能得到好處的。

譬如在公司中,有些老好人天天幹活,以為上司看到了就會給自己加薪升職。這些人往往不太會拿好處,甚至連承諾都很少;一些能把上司最想要的事情做得很好,而且時不時會傳出跳槽謠言的人,卻能夠拿到很多東西。因為上司缺少不了他們,你就只能與職場利益無緣了。

上司承諾後不兌現,這是說話不算數么?

從表面看當然算,但從實際效果看,其實上司早已兌現了他的好處。

空頭支票和實際支票都是支票。

也就是說,上司給你一個承諾,這本身已經是他給你的利益了,對上司來說,根本無需兌現。

每一次要付出利益時,上司都會面臨兩個選擇,說還是做。如果做的話,每個職場利益都只能用一次,這樣成本太高。

所以,絕大部分的上司,都會把職場利益當成誘餌,用說的方式來口頭承諾。這種口頭承諾能給員工以心理滿足,這就是上司們給予的好處。

口頭承諾滿足人的心理,實際利益滿足人的生理。

而說和做往往只會兌現其一,你聽到的是口頭承諾,就別惦記著兌現,上司真心要給你的東西,他不說也會給你。

最後我們都面臨一個問題,被上司欺騙後該怎麼辦呢?

有些人會當場大鬧,逼迫上司兌現承諾,這是最壞的一種選擇。因為當眾吵架,並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好結果,上司永遠不會在當眾脅迫下低頭,否則他以後就沒辦法管理了,而且這種吵鬧,會逼得上司整你,如果他不整你,以後當眾拍桌子的人會越來越多。所以上司沒有選擇,只能殺雞儆猴,拿你開刀。

另一些人會自暴自棄,覺得已經看穿職場的一切,所以開始瞎混日子,不管領導交代什麼事情都不願意去做,成為職場中的行屍走肉,這種選擇當然也不好,因為放棄自己並不會給上司帶來什麼傷害,也不會為你和你的家人帶來什麼利益。放棄自己,最終損害的,都是你自己的利益。

還有一些人會忍氣吞聲,他們不再聲張,繼續做好自己的事情,下次領導安排事情,他們也會好好的做,就算被騙多少次也不敢反抗;這種人是很安全的,能夠在職場長治久安地生存下去;但是他們卻是最不可能拿到好處的人,因為上司看到他們不敢鬧事不敢抗爭,自然樂得利用,沒有那個上司會發善心,把實實在在的好處給老實人的。

那麼,最好的方法是怎麼做呢?當你被上司欺騙後,首先要做的就是忍耐,不能夠當場抗爭,不能夠發火,更不能夠報復,然後你要繼續做事情,不可以自暴自棄。但是,你又不能學忍氣吞聲的那一類人。

區別在哪裡呢?

上司下次有求於你時,就是你講條件的時候了。你有兩個選擇,如果上司要你做的是短期的事情,一次性過的,那麼就當面講價,並不是要上司兌現這次的好處,而是要上司兌現上次欠你的好處,這種講價如果加上技巧,不會像脅迫,更像是商量。

如果需要你做的是一件長期的事情,那麼就先去做,儘可能地把資源掌握在自己手裡,機密都不讓別人知道,讓自己處於主導地位,然後可以用撂攤子、跳槽的謠言與上司議價。

其實,原理是很簡單的。

當你上過一次當後,就不要再上第二次當。

在同個地方兩次摔倒,就絕對不會是別人的責任了。

案例:

鮮於搭上周曉華後,迅速地抖了起來,前幾天看他還如喪家犬一般惶惶不可終日,但客戶指標一結束,鮮於就再度耀武揚威起來。

原因無他,從前的鮮於,雖然做著大區總經理,卻沒有太深的高層背景,如今不同了,他有大中國區副總監撐腰,手中又有出色的成績,一切敵人都被打敗,簡直是風光無限。

華東大區的人看鮮於百鍊成鋼,怎麼也打不死,風向逐漸轉彎,不少人又慢慢攀附過來。鮮於和黃陵華之間的力量對比雖然沒有逆轉,也進入了對峙的持久戰階段。

之前,馮暉給鮮於獻策的時候,曾提到過,要鮮於把周曉華手中的渠道整理的試點項目拿過來做,鮮於也答應了,這塊項目將交給馮暉負責。

當鮮於重新活過來後,馮暉多次提及此事,鮮於便上了個心,果真向周曉華要求,拿這個項目到華東區做試點。

鮮於的性格,自然不是投桃報李,他只是覺得,馮暉這麼聰明的人都感興趣的事情,必然有它的好處。

渠道整理試點的資料一得手,鮮於粗讀了一個晚上,就神采煥發,覺得這次真是發達了。

所謂的渠道整理,竟然是一套全新的商業模式,和以往所想的完全不同。

從前,A公司和渠道進行合作,就如同黃陵華現在做的一樣,簽訂獨家代理協議,將貨物交給連鎖藥店銷售,半年結賬,屬於供銷關係,A公司處於上游,渠道終端處於下游。

正因為這種供銷關係的存在,所以黃陵華將此次和人人藥房的合作當成直接銷售,從而劃入李榮名下,讓真正掌管渠道的周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