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 你的喜好無關緊要

你喜歡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誰對你有用。

只要是個人,就有自己的喜好。我們喜歡那些價格觀相同,情感能契合的人,討厭那些觀點不同,脾氣難對付的人。

在生活里,我們做事情有自主性,喜歡誰就和誰交朋友,不喜歡誰就把誰當敵人。

很多人也把這種自主性帶進了職場,從而惹上了不小的麻煩。

在職場中,你喜歡誰和誰交朋友,這看起來不錯,但職場朋友卻經常會帶給你麻煩。因為有的上司想念人以群分,如果你的朋友被針對,你也有可能被針對,這就是一損同損;而如果你的朋友有敵人,你也會被當做敵人,這是一恨同恨。

更多的時候,我們所認識的朋友,常常是故意裝出和自己價格觀相同情感相契合,這類人在關鍵時刻,是會出賣人的。職場內就經常會有被朋友出賣的可憐蟲。

在職場中,你如果討厭一個人就更麻煩了。譬如你是個人品非常好很正直的人,那麼你討厭的必定是職場小人,我們之前說過,越是人品差的人升職越快,所以在任何職場內,你都會得罪職位比你高的人。

如果你直接討厭上司,把上司當做敵人,那就更是往槍口上撞,把上司當做平等的人來討厭,是典型的自殺行為。

其實,職場不是一個可以自主選擇喜好的地方,因為職場給你薪水,買斷了你工作的時間。在這個時間內,你就不是本來的你,不應該有任何自我意識出發的喜好,你可能站在工作和利益的角度上來分析,自己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喜好從來都不是職場中判斷人的標準。

絕大部分人在生活中,都是以自己為中心的,所以生活的一切,都是以自我喜好為準繩而改變的。

然而職場卻不同,職場是以利益為準繩串聯起來的共同體,它是有權力金字塔的。出資的老闆位於權力金字塔的頂端,上司們在中間,你很可能是最底端。

所以權力的大小,決定了對職場的控制力。當你在最底層時,你對整個職場的控制力微乎其微,對別人的影響力更加可以忽略不計。

也就是說,你以自己為出發點,喜歡誰或者痛恨誰,壓根兒改變不了什麼。你喜歡一個人也不可能讓他升職加薪,你痛恨一個人也不可能讓他永遠離開你。

職場是一座你沒辦法挪動的高山,喜歡也好,厭惡也好,是不可能改變它的,你只能去適應它,攀登它,為自己找到一條登頂的捷徑。

所以在職場中,最不需要說的話就是:「我討厭誰誰誰……」

既然你的討厭起不到任何作用,那就沒有必要說,說了只會得罪人給自己帶來麻煩。職場中麻煩事,是少一件好一件的。

絕大部分人得罪人,就是因為一時嘴快,說出了這句全無作用的廢話。

之前說過,權力的大小,決定了我們對職場的控制力。當一個人處於金字塔的上端,他就有了一定的自主喜好的能力。

只有權力在手,喜歡人和討厭人才會有作用。

這就是人們希望往上爬的原因,在最底層的時候,每個人都不是做自己,只有爬到高層,你才能逐漸地做回自己。

很多人自以為個性十足,在底層的時候就指點江山,一會兒討厭誰,一會兒不待見誰,這種人看似是堅持自我,實際上,他們放棄了自己的生活。

「堅持自我」和「堅持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一對反義詞,你永遠只能做到其中一項,而必須放棄另一項。

你堅持自我,那就要安於受壓迫、受排擠、受窮的生活,你要讓你的家人跟著你受苦,隨著你擔驚受怕。要堅持自我,這是必然的路途,因為權力不容你。

而堅持自己想要的生活卻不同,這說明你要放棄自我,努力地往上爬,只有擁有了權力,才能讓你和家人過上想要的生活。

所以要記住,職場不是以你為中心,是以權力為中心的,誰掌握了權力,誰才能做回自己。

當我們手中的權力不夠時,就不能在職場中做完整的自己。你喜好就只能是自我想法,而不能付諸實施。

譬如你不喜歡自己的上司,那能怎麼辦呢?你當然可以公開自己的厭惡,甚至頂撞和吵架,但只要你在這個職場上,你的上司就可以整你,就可以讓你生不如死。

當然你也可以離開,但任何一種性格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這個職場上有這類上司,在你的下個職場中照樣也有,如果再度碰到怎麼辦?繼續跳槽么?

其實到頭來,都是死路同歸,你再不喜歡上司,都只能討好他。如果你不這麼做,就只能永遠呆在一個需要討好人的地位,而沒辦法做回自己。

同理,你不喜歡同事也毫無用處。你既沒有能力趕走他,也沒有能力讓他降職,他做什麼都是你控制不住的,所以唯一的出路就是繼續相處。

人的一生都是在妥協,現在妥協是為了將來的不妥協,而小部分的妥協是為了大部分的不妥協,付出小代價的妥協是避免付出大代價的妥協。

外交上有一句話:「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這話在職場中也是適用的,絕大部分人在職場中無法成功,原因就在於他們不夠冷靜,總是受情緒左右,不能以利益為準則來分析判斷,做出正確的舉動。

情緒決定的行動,只能滿足情緒的需要,當你情緒被滿足後,其他的事情一切都沒改變。畢竟這個世界是現實存在的,而不是以你的情緒為轉移的。

只有以利益為準則的行動,才能滿足利益斬需要。這個現實世界才能為你而改變,提供你所需的東西。

你不需要和討厭的人當朋友,但得罪人是有成本的,能夠相處的時候就相處,能夠合作的時候就合作,常年為敵,兩敗俱傷最壞的結果,一定要慎之又慎。

有些人寧願魚死網破也不想忍氣吞聲,那是因為忍氣吞聲毫無好處。但只要你的眼光夠長遠,能夠從中發現利益的痕迹,就應該明白,其實這個世界上,壓根兒就不應該有你討厭的人,只會有沒有用的人。

誰對你有用,這是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在職場里,這是最重要的。

以這個指標來給人歸類,非常冷酷,但很有效率。對你有用的人就可以善加利用,無論你喜歡與否,都必須要討好。

而對你沒用的人,就可以平常心待之,不需要得罪,也不用把投入過多的時間。

如果你得過有用的人,就要去彌補裂痕,如果你和有用的人沒有交際,那就應該去主動結識。

要把職場中的時間和精力當做投資,投入到有用的人身上,才能令你收益更大。

其實人生就是如此。在生活里,你投資的是感情,投入多少,收穫多少;在職場上,交易的是利益,也是投入多少,收穫多少。而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就在於,高手能夠準確地找到對自己有用的人,並且使每一分投入都有幾倍的收穫;而普通人則是亂投資,到最後不僅被套牢,還會血本無歸。

唯一的法則,就是弄清楚誰對你有用,並且戰勝自己,大膽地投資下去。

案例:

今年以來,鮮於是華東銷售大區里最焦頭爛額的一個。本來和張宇斗得不亦樂乎,可眼睛一眨,卻跌入黃陵華的陷阱,瞬時從勝利一方轉為徹底失敗者。

這只是噩夢的開始,鮮於想要壓制新部門,卻被反壓制,手下精兵強將全部拉走,想要報復王小峰,卻被倒打一耙,生生吞下了跨區域竄貨的責任。

雖然這個季度的配額勉強完成,但鮮於的困境並沒有過去,因為下半年的配額更高,鮮於手中沒有資源也沒有人手,只不過是把自己的死刑多拖了幾個月而已。

除了內憂之外,鮮於還在外患。

黃陵華趁著鮮於正處於劣勢,四處活動,搭上了大中國區副總監李榮,要求對鮮於進行清算。在密報中列舉了鮮於這些年來的斑斑劣跡,從當初的內部鬥爭說起,一直到最近的連鎖合作、跨區域竄貨、對下屬的壓制等等,把鮮於描繪成A公司害群之馬,不可不除。

這份密報在總公司引起很大的重視,一般而言,總部對於分公司總經理是比較容忍的,除非做出巨大的損害公司利益的事情,否則不會輕易換人。

可黃陵華作為分公司總監級別的高層,他的意見也不能忽視。總部連續開了幾天的總監會議,副總監李榮要求立刻炒掉鮮於,以提振華東區的士氣;另一個副總監周曉華則反對。李榮和周曉兩個內鬥得厲害,一般李榮支持的事情,周曉華都不會支持。

這兩邊爭執不下,銷售總監也無法定奪,只能召來在京的張宇,詢問鮮於此人如何。張宇並沒有落井下石說鮮於的壞話,反而認為,鮮於在華東區任職多年,是有根基和有貢獻的。如果直接炒掉,顯得公司太不近人情,不如再給鮮於一個機會。

有了張宇這番話,大中國區的高層也不能說太多,最後會議決定,鮮於必須正常完成下半年的指標額度,否則將不再續簽聘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