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埋頭苦幹之前先抬頭看看

在職場中,人們最容易犯的基本錯誤,就是覺得職場是做事的地方。

職場是做事的地方么?不對,職場是做人的地方。在職場中,人際關係重於工作能力,做人的要求大於做事的要求。

但很多新人不曉得這些,他們認為進入職場,唯一能做的就是埋頭幹活。

可是,埋頭幹活其實是職場中最簡單的事情,只要是個人就能這麼干,毫無技術含量。想要成為職場的成功者,你除了埋頭幹活之外,必須要做點別的事情,否則,就只能碰一鼻子的灰。

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多做事也會有錯么?難道幫助別人幹活也會得罪人么?

是的,這個世界本來就不是做的越多就越有功勞。

幹活大家都會,但怎麼干,如何有效率的干,怎麼干又不得罪人,這是個技術活,不能掉以輕心。

之前講過職場里的重要和次要,這一章接著說為什麼你越幹活就越得罪人。

在職場中,相處時間最長的就是你的同事。

而同事們是最不需要你埋頭苦幹的,因為每個人在職場,都有自己的工作方式。有些人喜歡偷懶,有些人效率很高,有些不愛加班。可如果你埋頭苦幹,你就會成為出頭椽子,變得很引人矚目。

一個水桶的木板本來都是整齊的,老闆以為只能裝這麼多水。可一旦你冒出頭,苦幹加班,那麼老闆會覺得,所有人都應該這麼做。

你埋頭苦幹,以為是自己的事情,但實際上卻影響到了所有人。

這會讓你成為眾矢之的,變作大家攻擊的目標。

所以說,有的人覺著自己好好乾活,誰都沒招惹,可最終卻變作辦公室的公敵。這絕不是因為你事情做的不好,而是因為做的太好。

中國人的性格,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做的爛不要緊,反正大家都爛。偷懶也不要緊,反正大家都偷懶。可你一個人好好乾活就不成,你出挑了豈不是顯得別人沒用?

所以在職場里,比同事更出色更刻苦是有成本的,除非你確定自己能獲得相應利益,否則就乖乖潛伏著吧。

後發優勢在中國,永遠比先發更有用。

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就連你的上司也不需要你埋頭苦幹。

很多人覺得,自己拚命幹活,就算同事不喜歡,可朝夕相處的上司一定高興啊。

錯了,而且大錯特錯。

你拚命幹活,是在給誰創造價值?是給老闆,而不是你的上司。總的來說,你上司也是個打工仔,他的利益構成是和你一樣的,都是賺死工資。

你做事做的再好,也不能給上司創造價值,他為什麼要欣賞你?

而另一方面,每個上司都有自己的利益,你什麼都不知道,只是一味幹活,最後很可能損害到上司利益。

絕大部分時候,上司的利益都來源於下屬少幹活甚至不幹活。這是職場中隱藏很深的潛規則。

你做的越多,上司的利益就被你侵害的越多。若長此以往,上司又怎麼會喜歡你呢?

所以你自以為能討好所有人,其實是絕大部分人討厭你,包括你的頂頭上司。

埋頭苦幹,對誰有好處呢?

在全公司里也只有一個人,那就是老闆。因為公司屬於他,創造出來的價值都是他的,有人肯幹活,他當然歡迎。

但是否因為這樣,你就可以埋頭苦幹了呢?

並非如此,因為老闆既是公司里最有權力的人,也是目光最短的人。

因為老闆所站的位置太高,他能看到的,永遠只有自己身邊的幾個人。一些幹部和平時走的最近的職員。

如果你在公司里埋頭苦幹,那麼勢必沒有機會出現在老闆的身旁,而如果老闆沒有看到你在幹活的,又有誰會去告訴他呢?

在職場上,很少有人會主動提攜你,幫你去提醒老闆的。

也就是說,唯一能享受你幹活利益的人,其實並沒有注意你,也不曉得你做了什麼。

既然一無所知,那麼老闆當然也不會獎勵你,他甚至都不會知道你。

越是埋頭苦幹的人,就越是失去老闆的注意,更加不可能得到青睞。

所以苦幹只會令你減少晉陞機會,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不做也罷。

其實在職場中,做事還是要做的,但問題真正核心,並不是做不做的問題,也不是做什麼的問題。

最要緊的,是你做給誰看,而且為誰而做?

搞清楚這兩個問題,你就不會有埋頭苦幹的煩惱了。

首先,你是做給誰看的?很簡單,誰在看你,就是做給誰看。這是一個做事情的表演。

譬如同事們在看你,那你就不要做,和大家保持一致,這能令你獲得多數認同,不被其他人嫉恨。

再譬如上司在看你,那你可做可不做。看這個事情是否符合上司的利益,如果上司有需要,那就大做特做,如果上司不需要甚至不喜歡,那就寧可悠閑。

如果是老闆在看你,那就真的要埋頭苦幹了,你可以把所有的精力、所有的時間,都花在老闆看著你的時候。因為這時候做,才是最有效率的,才能真正換回相對應的利益。

而第二個問題,你是為誰而做。

你不可能為同事而幹活,同事們除了給你使絆外,不會給你任何好處。你可以為上司而幹活,但必須要弄清楚上司需要的是什麼,只有替上司弄到他需要的利益,才能令你有利益好處。

你當然也可以為老闆而做,但必須要計算,你的付出和收入是否合理。如果只有付出沒有收入,那麼你是純粹被老闆剝削。老闆不是你的親人,他只是利用你賺錢,千萬別做這種傻事。

總而言之,你在職場中,最後還是為自己幹活,你付出的每一滴汗水,每一份勞力,都是為了自己。所以在幹活這件事情上,必須有的放矢,保護自身利益。

而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問,只知道埋頭苦幹的人,顯然會踩進重重陷阱,最後付出勞動,卻沒有收入,還要成為大家的公敵。

在職場里,你的每一個動作,都可能帶來連鎖反應。所以你以為是一個人的事情,但背後卻往往牽扯著一群人。

職場中的所有人,都是被千絲萬縷的利益聯繫在一起的,你走一步路都能影響到幾個人,更何況是做事情呢?

你做事情過於勤奮,可能就顯得別人不夠勤奮。你的業績很高,就令其他人相形見絀。你把部門任務都完成了,自以為很了不起,可你的上司卻因為任務結束部門需要裁撤而頭疼。你找到了最便宜的供應商,可上司卻因為沒有提成拿而憤怒。

你做的事情,絕對沒有表面看到的那麼簡單,它的任何變化,都會給別人帶來麻煩。而職場是一個崇尚規則、習慣的地方。很多人在業已養成的習慣都當做利益點。

譬如約定俗成的加班到幾點,譬如開什麼票報銷抵賬,譬如上司在哪個供應商拿好處,這些看起來都是不起眼的事情,可都包含著很大的利益。

你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知道,衝進職場就是一通亂干,結果把別人的習慣都搞砸,讓人家的既得利益全都失去,這會帶來什麼後果?

你侵犯別人利益,就是敵人,而你侵犯的人多了,就成了公敵。

到最後,還不等你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卻已經被人連連下黑手,淪為職場的犧牲品。

你要記住,做事幹活永遠不是職場最要緊的事情,卻是職場最複雜的事情。

別人說,多做不如少做,少做不如不做。這句話雖然有些偏頗,但對於新人而言,卻還是適用的,在複雜環境下,更是金玉良言。

先弄清利益,然後再做事,這才是職場高手的行事準則。

案例:

在A公司華東業務大區里做事的人都知道,鮮於和黃陵華是死敵,兩人湊在一起,必然會斗得不可開交,只是人們沒想到,慘烈的廝殺居然從頭一天就開始了。

黃陵華剛進入公司,就採用林叢的計策,拋出人才引進計畫,將華東大區的骨幹業務員,全都收入囊中。

如此一來,小東區和小西區的業務架構幾乎是空了,往日的精英蕩然無存,培養多年的業務支柱全都被挖走。

鮮於真是哭都沒眼淚。人才掠奪這招,本來是他想出來的,可誰料到被黃陵華反戈一擊。

如果只是黃陵華,恐怕還做不到這麼徹底,關鍵是有林叢在。林叢對鮮於部門中的人才分布很清楚,對他們的收入、弱點也了如指掌,有他做計畫,當然是一槍一個準,最有價值的人全都搜刮一空。

現在是地位逆轉。原本沒人手沒根基的黃陵華新部門,倒是人才濟濟。而鮮於這邊,人丁凋零,門可羅雀。

這對鮮於來說,可是個巨大的危機,因為A公司銷售體系是業績問責制的,如果整個華東大區完成不了配額,或者與往年相比,業績有巨大的滑坡,那麼鮮於是要負總責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