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章二 拉卜楞寺:因為信仰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從大經堂出來,已是中午。我們爬到最高層,站在平台上,可以聞見焚香的氣味。居高臨下,看見的是層層疊疊的寺院,各種色彩交相輝映。在大山深處的「梵蒂岡」深深祈願,你會感到信仰正漸漸清晰。這裡的安寧讓人內心平靜。

走下山的時候,已是炊煙四起。森森和元元看見一些散步的黑色小豬,便好奇地跟在小豬屁股後面走。據說,動物是用嗅覺分辨事物的,所以它們不斷靠近小黑豬的屁股,使勁嗅。走了很遠,卻分辨不出對方是什麼,於是求助般地望向管元。

這裡動物似乎以黑色居多,黑色的藏狗,黑色的小豬,很少見到白色的家養動物。所以,當我們沿著居民住所尋找午飯時,旁邊的大伯大媽都湊上來,笑嘻嘻地問:「這是大白狼嗎?」管元搖頭,說:「這是薩摩耶,不是狼,是狗。」無論我們發音多少次,他們都不明白薩摩耶是什麼,只是笑嘻嘻邊走向森森和元元,邊用艱澀的漢語說著:「大白狼,來來,過來這裡!」

森森和元元讓我們三個女人的回頭率百分之百,曬著太陽的店主走近我們,開玩笑說:「用我家的藏狗跟你換吧!隨便你挑。」

不知是因為生活在這樣的聖地,讓人們心靈單純如孩童,還是這裡世世代代遠離都市,所以保持著質樸的本真,我們遇見的每個人都善意而親切。

生活到處是故事。當詩顏對我們說起她的故事,時間彷彿凝固了一般。隨著她輕描淡寫的語言,我和管元都深陷自己的情緒,難以自拔。

在大學念書的時候,詩顏愛上了比自己大兩屆的學長寧呈。他們都是北京人。因此,寧呈畢業之後,詩顏還是能夠見到他。後來,由於事業發展不順,寧呈隻身去往廣東。初到之時,沒錢沒地,只好投奔朋友。這位朋友信佛多年,租來的小房子里四處可見佛學的書籍。白天,寧呈一個人在房裡,閑來無事,便翻閱那些佛教故事。

漸漸地,他發覺自己對經書越來越感興趣,但真正迷戀上佛教,是因為看到朋友自己寫的心路歷程日記。

那個暑假,寧呈帶詩顏一起走了很多地方,他與禪師聊天的時候,她便安靜地坐在一旁,儘管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但是能夠待在他身邊,她已經很滿足。

又一年過去,廣東的朋友帶給寧呈一個消息,說是某寺院的主持邀請他去住一陣,可以帶朋友一同前往。這個消息讓寧呈很興奮,他來不及通知任何人,便匆匆趕去廣東與朋友會合。

那位主持四十有餘,他熱情地接待了寧呈和朋友。在接下去的日子裡,主持每日興緻勃勃地與他們暢談未來。他計畫將寺院里的圖書館再增大一倍,並接上寬頻,建一個網站,以推廣佛學。也不知真的是寧呈面帶佛緣,還是主持看出了他感興趣,一個勁兒遊說他留下,說他有造詣,適合深入研究。

令朋友沒想到的是,寧呈真的決定留下。他看中了寺院里的那座圖書館,裡面有眾多的佛學藏書,都是他在外面沒有看到過的。

佛教稱之為契機。契機一到、凡事自破。無論朋友怎麼勸說,寧呈都不再猶豫,下定決心在寺院裡帶發修行。

主持很開心,真的四處購書,將圖書館擴大,並且買回十幾台新電腦,拉起網線。寧呈就這樣留了下來。

詩顏對我們說起時,面容平淡,像在說別人的故事一般。我和管元卻覺得有些說不出的感覺梗在胸口,呼吸都變得困難。

這個世界好像所有事情都和男人女人有關。不是男人走了,女人留下,就是女人跑了,男人獨守。奇怪的是,男人離開,可以是任何理由,不一定有另外一個人的存在;而女人離開,一定是因為不愛了,或者愛上其他人。

我似乎開始理解,詩顏獨行甘南的意義。在這個地區生活的人們,從出生到死亡都離不開佛教的影響。在這裡,所有居民的舉止和思維都帶著禪宗的意味。

詩顏說,每年的藏曆正月初四到正月十六,這裡都要舉行大法會,這是拉卜楞寺一年中規模最大最隆重的宗教節日。屆時,信徒們會攜家帶口,從四方匯聚到這裡。

藏曆正月十三是曬佛法會,寺院內外所有的喇嘛都可以親自抬一抬大經堂里珍藏的唐卡。拉卜楞寺保存有好幾萬幅,所有的唐卡佛像都是歷代喇嘛親手綉制的。

唐卡是藏文的音譯,指用彩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宗教捲軸畫。這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堪稱藏民族的百科全書。

因為儀式要在正午前舉行,早早地,寺院外的長廊下就聚集了眾多僧人。一些藏民在牧區生活,交通不便,來參加曬佛節,正好也可以走親訪友,再買些生活用品回家。

穿著盛裝的馬隊出現在廣場,就是曬佛法會開始了。佛樂在上空莊嚴地響起,眾多僧人在馬隊和樂隊的引導下,將巨幅的唐卡送往曬佛台。幾百米的路上,信徒們緊跟隊伍,或狂熱膜拜,大家都爭先恐後地朝大佛上拋哈達,更有人將身體貼向唐卡,希望神能保佑他。

藏曆正月十五晚上是酥油花燈節,這個節日,在傳昭大法會最後一天舉行。拉卜楞寺的喇嘛們幾個月前就開始製作酥油花。冬天的甘南氣溫很低,為防止酥油因體溫而融化,喇嘛們製作酥油花時都要將手泡在冷水裡。

關於酥油花的傳說有很多,有說起源於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完婚時,吐蕃人民用草原上最純潔的酥油做成花供奉。也有說是因為釋迦牟尼生前在夢中見到漫天飛花萬紫千紅,所以每至此日,各大寺院就要獻花燈。還有傳說是格魯派領袖為紀念釋迦牟尼而舉行發願祈禱大法會,然後在法會期間夢見滿地荊棘雜草變成明燈鮮花,於是在醒來後讓僧人們製作酥油花,供奉在佛像前。

我想,所有的傳說都只是傳說罷了。酥油是藏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酥油炒麵、酥油茶、酥油餅等等的食物,都是由藏民們藉以維生的寶物。他們將維持自己生命的食物捧上神聖的高度,瞻仰著。這是一種感恩的情懷。感謝大地,感謝空氣,感謝飯桌上的食物。在他們看來,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神對人類的恩賜。

在節日當天,寺院會舉辦跳神等歌舞活動,身穿綉袍、臉戴面具的跳神者,隨著藏式喇嘛嗩吶牛皮鼓的伴奏,載歌載舞。白天,人們去寺廟朝拜祈禱,晚上則到街上觀花燈。神仙鳥獸、人物花木,各種形象,各種顏色,點燃之後像一片星海,充滿浪漫而神聖的氣氛。

過了今晚,我們就要離開拉卜楞寺。

管元問詩顏,要不要跟我們的車一起走,路上平攤油費就行。

詩顏笑著搖了搖頭,感謝我們的好意。她要留在這裡,過完酥油花燈節。

管元和我都覺得有些遺憾。旅途之中的人們很少能夠相伴而行,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目的地。對於詩顏來說,所有的佛教聖地都是她旅行的目的地。

作為告別的禮物,詩顏給我們講了一個漫長的愛情故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