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五行性格與心靈能量的激發 五行性格與心理問題

心理問題,是困擾千千萬萬現代人的一個大問題。很多人,心裡有主見,有很多想法,但由於性格上的憂鬱、內向、膽怯,不能與他人充分溝通,結果不能被別人理解,活得總是很封閉、壓抑,也沒有知己,沒有好朋友,好像自己被世界孤立起來了一樣。久而久之,他們的內心會變得冷酷、麻木、遲鈍;脾氣不好,別人想親近他都難;思想行為怪僻,被人視為異類;獃滯木訥,見人拘謹,不能與人正常交往。現代心理學也對此做出了很多解釋,提出了很多解決的辦法,但療效不明顯。最後只得把責任推到「江山易改,稟性難移」上。

上面的一系列心理問題,都是屬陰的,是心裡的陰鬱導致的。

一般來講,陰主寒,我們可以想像一個陰冷的冬夜:一切都在凝滯,一切都在收斂。滴水成冰;人和動物都各自回到自己的巢穴,不願動彈了;草木也都沒有了往日的生機,把精華都藏在根部了。陰寒凝滯就像是這樣。當然這是自然界的現象,是會隨著季節的轉變而轉變的。人則不太一樣。當人遇到逆境,或遇到跟自己不相應的環境時,可能會凝滯、收斂一段時間,像冬天的草木,積蓄能量,以待時機,這是正常現象。但有人的心靈卻要一直凝滯下去,對於他來說,沒有春天可言,這就成了心病了。一切內向、憂鬱、膽怯、拘謹,源頭都在於此。

人心裡的陰寒,是如何積累起來的呢?有以下幾個源頭:

1.把自己看得過重,事事以自我為中心,以自我的好惡為中心。

2.喜歡抱怨別人。

3.老是找別人的缺點,看不到別人的優點。

4.看不到自己的缺點。

5.貪慾大,看到任何人或事物都要將其與自己的貪慾掛鉤。

如果有以上所列四條中的幾條,那麼,你就不知不覺地在自己心裡積累下了陰氣。你會發現身邊的人都不好,不值得我去交往;緊接著又會發現,自己跟他們沒有共同語言了。這樣一來,人家毫髮無損,照樣有說有笑,而你自己的性格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變得陰氣森森了。現代醫學提出一個名詞叫「癌症性格」,前不久我還聽到一個講座,叫做「改改你那癌症性格」。陰氣森森的性格,就是癌症性格!

陰寒,接下來就是凝滯。當你的心靈凝滯的時候,你成了一個內向拘謹的人,再發展下去就是冷酷無情。當你對世界和他人冷酷無情時,世界和他人就會對你冷酷無情,你的命運就會坎坷一生;當你的氣血凝滯的時候,你的感覺變得遲鈍了,氣凝滯便是痰,血凝滯便是淤,而痰和淤是百病之源;當你的臟腑經絡凝滯的時候,你失去了生機,好比大地上沒有風,河流也枯竭了,死氣沉沉,而這股沉沉的死氣正好給那些病毒提供了「和平穩定」的生長環境,於是他們在人體各個部分插標為界,各自經營起來了,疾病不就是這麼來的嗎?

《菜根譚》中有這麼一段話:「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凍,故性氣冷清者,受享亦涼薄;惟氣和心暖之人,其福亦厚,其澤亦長。」人生清冷,是一大悲哀,我們引以為戒吧。

有人說:「我開朗活潑得很,累了、煩了我就在家看電視,或出去玩玩,去購物,去找朋友喝酒,去K歌,去跳舞,去看電影,去打遊戲、去上網……輕鬆輕鬆,馬上就好了!」這也正是現代大多數人放鬆和休閑的方式,而這裡面正好有一個大大的健康陷阱!

雖然這種生活方式看上去挺陽光、挺刺激,但追根究底,還是一種陰鬱。

為什麼呢?我們可以問問這種人:「如果什麼都不讓你干,就讓你待在一間空空的小屋子裡,一待就是幾個小時,你受得了嗎?」他肯定會說受不了,為什麼受不了?無聊啊。沒有一點帶刺激的東西給他打發時間,他就會無聊,就會寂寞。獨處的時候,那種無聊和寂寞有多難受,很多人都深有體會。如果沒有過這種體會,那說明你在這方面心態很好,不用看這一節了。

無聊和寂寞,其實是心靈空虛的表現,這也是屬陰的。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夏天,天氣陰沉,雖然沒有陽光,但比晴天還熱,那種悶熱,令人難受。這就是我們寂寞和無聊時心靈的狀態,心中有一股「鬱熱」(也就是悶熱),攪得人心神不寧。中醫有鬱熱擾心的說法,我們可以擴大其涵義,用來指心理上的這種狀況。鬱熱擾心,使人心中的熱量向外尋求發泄,人一旦有這種感覺,就馬上坐不住了,想出去打球了,想出去喝酒、K歌、狂歡……反正就是安靜不下來。而狂歡之後,剩下的仍是空虛,只是多了一些疲勞,迫使人入睡罷了。

如何克服鬱熱擾心?方法有多種:

一是以積極的心態,確立自己專註和熱愛的對象。我讀大學的時候,沒有什麼愛好,不愛好音樂,不關注流行的歌星、影星、電影,不愛好體育,不關心任何比賽、運動會之類,總之,吃喝玩樂的愛好一概沒有,一心學習,天天在圖書館看書。有個同學問我:「你天天就知道學習,不寂寞嗎?」我說:「我要是寂寞,那就不是認真學習了。」我那時確實不寂寞,反而感到自己生活得很充實,很精彩。即使是獨處的時候,從心靈世界也會走出很多優秀的靈魂來跟我對話,伴我悠遊。工作後也是如此,有人下班後覺得很無聊,而我根本沒時間無聊,醫學的書籍浩如煙海,那麼多好書等待著我去看呢!做到這一點,只要勤快就行了。很多人,小時候很勤快,考上了好的大學;可長大後就變懶了,結果一輩子還是稀里糊塗地荒廢掉了,很可惜。

二是練習心向內求。寂寞不是心向外求嗎?我現在來個背道而馳,扭轉過來。不去想身外的一切,在煩躁中把心靜下來,把這股鬱熱降下去。可以將這樣的時間,用來反思自己的過失。前面我們講過,「認自己的錯」就能生出陽水性格,我們把自己的過失找出來,陽水就生出來了,水克火,那股鬱熱之火就會自然熄滅。古人讓我們「靜坐常思己過」,就是這個道理。這對於我們做人、保健都大有好處,何樂而不為啊?為什麼偏偏要把寶貴的時間用在那些消磨光陰的事情上呢?

三是念佛、觀想。我從小就有個習慣,無論和誰約會,我都會提前到場。但別人沒我這習慣,所以遲到的也非常多。我也是個急性子,起初就有怨氣了:來這麼晚,浪費了我多少寶貴的時間,我用這個時間可以做很多事情啊!後來,我不這麼想了,等人的時候,或等車的時候,與其站在那裡干著急,還不如收心,把心思集中在念佛上。這麼一來,心馬上就靜下來了,即使是在那裡乾等,也覺得光陰沒有虛度,心裡很充實。念佛的時候,我們會觀想佛是多麼的慈悲,一心繫念眾生,一心化解眾生因貪嗔痴導致的種種煩惱,跟佛相比,我真是慚愧啊,人家都成佛了,我還在生死苦海里輪迴,執迷不悟……這樣,善念就升起來了,心裡也清靜了。你見過誰晚上下班後沒事念一夜「南無阿彌陀佛」?恐怕很少。如果有誰能做到,或者哪怕是在最急或最煩的時候能想起來念佛,那我敢保證,他不知道寂寞為何物,也永遠不會知道「鬱熱擾心」是怎樣一種感受了。

與其目中無人,不如心中無我教演講的老師經常這樣告訴學生:「在台上怯場總是難免的,戰勝怯場的良方只有四個字:目中無人。」大家按這個辦法去做,效果都不錯。但也有些人覺得不行,說:「明明下面那麼多人,我怎麼能目中無人呢?」老師說:「那你就把他們當大白菜。」這位較上真了,說:「明明是人,怎麼能把他們當大白菜呢?」這麼一問,老師也無語了。因為老師在講課時,遇到上級領導來聽課,也會緊張,不能把他們當大白菜啊。你目中無人,但現實總是讓你面臨無法目中無人的尷尬境地。

那怎麼辦呢?

其實,我們怯場,都是因為心中有一個「我」,總擔心「我」會不會說錯什麼,總考慮「我」的話能不能博得聽者的好感和認同,總尋思「我」在別人看來是什麼樣子的……念念在「我」,而這個「我」跟大家比起來,恰好又很渺小,於是「我」越來越自卑,越來越緊張。老師為什麼要讓我們把聽眾當大白菜呢?他是想我們把別人想像得非常小,也就是把自己想像得非常大,企圖以此戰勝膽怯。但在這個世界上,「大」是沒有邊際的,你再大,都還有比你更大的東西,你鬥不過。既然如此,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呢?何不把自己看得特別小,小到不存在?這就是無我了。

既然這個「我」沒有了,那麼,別人看著我,等於看著空氣,他們並沒有看見我;既然這個「我」已經不存在了,也就不用擔心人家對「我」是什麼看法,不用擔心萬一說錯什麼會對「我」造成什麼利害。這樣一來,還用怕什麼呢?

不止演講,其實很多場合都會使我們膽怯,膽怯的時候,與其目中無人,還不如心中無我。

在交際場合,心中無我,也就不至於把過多的精力放在雕琢自己的言行舉止上,如此,反而顯得自然,不做作;心中無我,就會把心思放在別人身上,這樣,對別人的關心和照料多一些,也會博得別人的好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