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火性格 陰火性格

有位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朋友對我說,他剛領到畢業後第一個月的工資,才兩千塊錢,他心裡很寒、很沮喪。對此,我深深理解,這個時代,兩千塊錢真的不算錢,在北京工作,一年不吃、不喝、不生病、不買衣服,積攢下來都不夠買一平方米的房子!我開玩笑對他說:「你要是心寒,那可就得罪了財神哦!趕緊懺悔吧。」其實這種心寒是浮躁使然。相信沒有人會喜歡厭心浮氣躁的人吧。那為什麼很多人不知不覺地就心浮氣躁起來了呢?心浮氣躁,是陰火性格所致。陰火性格,首先是慾望強烈,恨不能一夜暴富,沒有耐心等待。

現在人們也總說,這是一個浮躁的社會。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以看到浮躁不安的人們到處奔波,到處行走。那麼,他們都在追求什麼呢?剛上大學的孩子在考慮,畢業後該找什麼工作呢?剛工作的新人在考慮,為什麼別人拿那麼多薪水,什麼時候我才能升職加薪呢?看到別人買房買車了,就會煩惱自己怎麼就沒有房子沒有好車?看到別人事業成功了,就會抱怨自己怎麼沒有那份幸運?如此等等。浮躁的人一邊為自己的慾望痛苦,一邊為別人的成功而眼紅。浮躁的心給人們無數壓力。壓力真的能變成動力嗎?未必。壓力更多的時候只是阻力。浮躁人,往往不能靜下心來踏實做事,做事不踏實,成功率自然就低了。所以,浮躁帶給人們的,並不是成功和動力,而更多的是失敗和心靈上的煎熬。

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社會的浮躁造成了個人內心的浮躁,而無數顆浮躁的心又讓社會更為浮躁,如此惡性循環,不知拖垮多少芸芸眾生!歷來跟社會同流合污的人,或被社會中不好的風氣卷著走的人,大多都不會有什麼大的出息的。社會是浮躁的,但只有在浮躁的社會中不浮躁的人,才能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才能成功!

工作第一個月兩千塊,並不意味著一輩子都每月兩千,畢竟人生有很多轉機,你若先寒了心,那就抓不住這些轉機了。一個浮躁的人是聽不到自己內心的真正渴望的,他們更不可能注意到那些隨時會發生的機遇。但是有一天,當你內心平靜,以為自己不再需要那些轉機的時候,也許真正的機遇已經來到你的身邊。要知道,人生的機遇,就像春天的蝴蝶,你去抓它,總抓不到,等你很從容地漫步花間時它們會飛來繞你而舞,甚至落到你身上。

以前看過一本小說,其中有這樣一個美麗的情節:那是在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過年了,小妹妹穿上了新衣服,高興得不得了。小哥哥卻覺得應該給妹妹的新衣服配上一串項鏈。但是他們哪裡有錢買啊!小哥哥想出一個辦法,他摘下屋檐下懸掛著的長長的冰凌,敲成一顆一顆的珠子,然後拿麥稈兒朝這些冰塊吹氣,在冰塊中間吹出一個孔,然後,他用稻草把這些冰塊串起來,做成一條項鏈,給小妹妹戴上。冰塊晶瑩剔透,稻草是金黃色,襯著新衣服,非常漂亮,小妹妹也非常美麗!他們真高興啊!

在那連飯都吃不飽的年代裡,也能有這樣的幸福!為什麼?因為孩子們心裡沒有貪慾,他們只關心當下,他們看到了當下的幸福和快樂。如果心裡有貪慾,那麼,小妹妹會說:「不,我要真正的水晶項鏈!我們從小就這麼苦,什麼時候才是出頭之日啊!」這豈不是大煞風景?可我們今天很多人,卻總是產生這麼大煞風景的想法。

人性最大的弱點就是有貪慾,貪慾也是導致疾病和災禍的重要根源,而貪慾的根源在於陰火性格。也許馬上有人說:「我無權無勢,想貪還沒機會呢。」錯了,並非貪污受賄才叫貪慾。那種顯而易見的大貪,反而不是我在這裡所關注的。我感興趣的是貪慾這種心態,它是不能以貪了多少錢來衡量的。我們不知不覺地形成的陰火性格,正是致病的罪魁禍首。雖然僅僅「日食三升」,但還想有「良田萬頃」,雖是「夜眠八尺」,但還想擁有「廣廈千間」,在自己的基本需要之外,力圖儘可能多地佔有,這就是貪慾。

廣告里經常說「心動,不如行動」,這說得很準確。心動,就是慾火動了。人人心裡都有所愛,有所愛也就埋下了貪慾的種子。我們喜歡吃好吃的,這是口腹之慾;喜歡美女,這是色慾或愛欲;喜歡穿漂亮的衣服、住寬敞豪華的房子,也是為了滿足身體的舒適和心理的虛榮,這也是一種貪慾。而希望得到更多的金錢,則是一切貪慾的總和,因為在貪慾大的人看來,有了錢,就什麼都有了。喜歡某種東西,就想得到它佔有它,沒有得到心裡就會一直想,「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而一旦佔有,這些東西又成了我們的身心之累了。

貪慾致病,最簡單也最直接的就是:如果我們貪圖美食,吃多了,就傷了脾胃。如果我們貪涼,就會著涼感冒。尤其是在夏天,總有人巴不得享受空調的涼爽,結果害的病尤為奇怪,夏天竟得了冬天的病,脈象、舌苔一片寒象。這種「空調病」即使被治好了也不能放鬆警惕,因為它表明,人體曾違反了四時的節律,節律被打亂了。

稍微間接一點的,比如,貪圖女色,不管是心動還是行動,都難免傷腎傷陰。如果是付諸行動,元精元陽消耗過度,致病當然好解釋;但是,有人沒有付諸行動,或沒有條件付諸行動,只是有這個想法而已(時下有一個時髦的詞叫「意淫」),結果為什麼也傷腎傷陰了呢?因為,貪圖女色的意念時時纏繞著他的心,元精元陽照樣內動,產生的內耗甚至比付諸行動還厲害。所以這種人很冤枉,還沒偷雞,米就被大把大把地撒出去了。

人心一旦被貪慾控制,就沒有消停和安靜的時候。越是沒有越想得到,得到了以後又覺得不過如此,於是又生出新的貪求,永無止境。有一個民歌說得妙:終日碌碌只為飢,才得飽來又思衣。

穿上綾羅和綢緞,抬頭又念房屋低。

住進高樓和大廈,身邊缺少美貌妻。

娶了嬌妻並美妾,恨無田地少根基。

置得良田千萬頃,身無官職恐人欺。

五品六品還嫌小,二品三品也嫌低……

但看此人心理,又是「思」,又是「恨」,又是「恐」,又是「嫌」,什麼時候有過快樂?

再者,被貪慾支配著的人,心地脆弱,一旦發現可能有挫折就像驚弓之鳥,他的心永遠都在受煎熬。就像葛朗台,積聚了滿屋子的金子,到了快死的時候還在喊:「裹緊,別讓人偷了我的金子!」所以我們講「無私者無畏」、「無欲則剛」。反之,私慾重重,必然是惶惶不可終日,心靈脆弱得經不起任何風吹草動,不病才怪!

最可怕的貪慾表現為一種習性。這時候,並非我們需要某種東西,而是我們有佔有某種東西的癖好。比如,讀書人就愛買書,看到一本書合自己的心意,覺得要讀一讀,或者聽某某人說這本書很好,就想買,買回去了以後,一般也沒時間看,頂多殺個「書頭」(一本書,光看個開頭幾頁就束之高閣,習稱「殺書頭」)。下次再有別的書,還得買,儘管書買回來後還是同樣的下場。書買回家,自己不看,還捨不得給別人,非得自己藏著,總覺得遲早有一天會讀到它。其實買書成了嗜好,跟其他任何嗜好都沒什麼兩樣,都是貪慾所致。嗜好也是病啊。所以,當我們有什麼偏愛或嗜好的時候,一定要警惕:是不是貪慾在作怪?

只有知足常樂,才能心境祥和安寧,才會懂得享受生活,活在當下。這就是明理,就是真正的大智慧。小孩子一派自然天性,他們最明白幸福的道理。不然,人們的身心就像拉車的騾馬,永遠被貪慾的皮鞭驅趕著,於是只有痛苦。試問,在這種痛苦中疲於奔命,能奔到幾時呢?

《黃帝內經》講「喜傷心」,難道高興也是一種錯誤嗎?其實,這句話中大有玄機。我們平時為什麼會喜,為什麼會不喜,取決於什麼?取決於我們慾望的滿足與否。買股票的,看到自己持的那隻股漲了就喜,跌了就不喜;有好吃的我們就喜,粗茶淡飯我們就喜不起來……大抵都是如此,慾望滿足了就喜,慾望沒有滿足就不喜。於是,貪財的人一旦中了百萬的彩票,就高興得心臟病發作;好色的人一旦邪緣相湊,有幹壞事的機會了,一高興,從此心口就犯疼。這就叫喜則傷心。這裡的喜,其實是基於慾望的喜,而不是合乎天道的喜。人心與天道相應,合乎天道的喜才是我們心靈的本原狀態。

什麼是合乎天道的喜呢?在逆境中,在患病中,我們能歡喜嗎?當別人獲得了各種利益的時候,我們能歡喜嗎?在非常平淡的時候,我們能歡喜嗎?如果不能,那就說明我們心裡還有貪慾,貪慾引起了掛礙和煩惱,讓我們高興不起來。如何才能高興起來?這就需要明理,明理是擺脫慾望的前提。在逆境中,如果能明白孟子說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道理,能不樂嗎?在病中如果能明白一切疾病都是心病,都是由我們的稟性引起的,病痛是身體對我們的警告,疾病的過程就是我們身體的正氣抗邪的過程,可以消除我們的「業障」,塑造一個新的更完美的自我,明白了這些道理,能不快樂嗎?恐怕病也就這麼好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