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雨湖

舟行得久,有細密的夜露紛灑,微涼似雨,經久瀰漫,心便清新,俗念頓隱。舟如懸於月輝,水亦化為月輝,舟未行,是雨湖的彼岸在行,一個清涼的夢在行。有一盞漁火在遠方,又一盞漁火在遠方,那是巡湖的漁舟,雨湖養了青背鯽魚,武昌魚和白鰱,也養了湖蟹,湖蟹入夢了么?它是年年要到大海中去繁衍,有多少蟹可以走完萬里征程?周而復始,一代又一代,海生湖長,完成生命的大循環?一隻湖蟹思念大海,千萬隻湖蟹思念大海,海上有一個月亮,湖上有一個月亮,心中還有一個月亮。

青山抹額萬山同,細雨淺花潤物豐。

潮漲半篙春水綠,波浮一葉夕陽紅。

湖心網集歌偏樂,囊底魚肥酒不空。

蘆盪歸來舟滿系,推篷就卧月光中。

(《雨湖漁舫》——見張慧劍著《李時珍》)

雨湖的西北岸,臨近棗兒林有一塊湖心嶼,形狀如缽,三面環水,蓮香漫送,經聲悠揚,此便是缽蓮庵。缽蓮庵建於弘治年間(1488~1497),為朱見溥元配王妃何氏所建。缽地環蓮,荷托月光,佛燈長明,竟是水上天上,一片斑斕,初始我竟聽成了「玻璃庵」,它是此般透明,明麗凡間,通達天際。缽蓮庵得名於蓮台顯聖,賜得一缽凈土。又蓮濯清漣不妖,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天下之湖皆雨湖,無雨何湖?然獨蘄州以雨湖冠之。蘄州雨湖蓄雨城東南,闊水纖堤,曲折迴環,方圓十公里清波含煙,匯迎山、鳳凰山、十八盤山之雨於一湖。又接長江,江湖之間山群起伏,林木蔥鬱,水碧山青。有名曰狗頭山、虎頭山、大泉山、迎山、蓮蓬嘴者,隔江山群黃顙口極易誤視雨湖之岸,步長堤眺望:山重重,水漣漣,斜風細柳棲白鷺,一湖微瀾鎖入煙霧間。

竹林村,王宣村,缽蓮庵的燈光被壓在水的玻璃下,只有永遠的月光從太空彌散經久的清輝。湖上的風兒細細密密地編織著永新的波瀾,舟向北行,有荷香暗浮,群山依水而眠,新月在波瀾里徘徊,荷間的蛙聲漸漸稀落,長堤上的柳影被水揉搓捻得長長。在水一方,雨湖浸潤的時間清涼,於清涼里覺醒,穿越生命的歌謠在水中潛流,蓮花如燈,月輝里一盞水紅。

李時珍乃蘄州東長街瓦硝壩人,14歲考中秀才,後三次鄉試未第,遂從父親李言聞學醫。李言聞乃一代名醫,博通經史,精醫術,亦多著作,50歲時以貢生選作太醫院吏目,父親、名醫,李時珍得到嚴格的醫術教養。李時珍35歲始著手編寫《本草綱目》,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李時珍以一副「附子和氣湯」治好了荊王府富順王子的病,並且令富順王一家父子和氣,一方治二疾,醫名大噪。44歲那年,他在雨湖北岸的紅花園建居,紅花園系廣植石榴得名。新居取名為「過所館」,引申於《詩經》「考般在阿,碩人之過」,李時珍又取號「瀕湖山人」,世稱李瀕湖,自此在雨湖之濱開始著述與研究。

愛雨湖者世上不計其數,然至愛者應首推李時珍,先是將自己的父母、兄嫂先後葬於雨湖之濱。他臨終前,亦囑咐兒子將自己和夫人入地葬於父母墓側,在雨湖之上長眠。二推顧景星,其一生曲折多難,前逃生於張獻忠刀下,後被迫參加清廷博學鴻詞科考入京做官,最終求得返蘄在雨湖邊著書立說,長眠於黃公山下。

薄暮來湖上,飄搖坐小船。

岸隨千頃沒,波涌一帆懸。

望遠低晴嶂,光寒例碧天。

扣船歌未穩,四顧已茫然。

幾回煙波入畫中,兼收鳳月夜融融。

千株高柳圍村綠,十里新蕖覆水中。

網罟曉天歸綽集,菱蒲深處有歌通。

由來蓑笠相專業,沽酒烹魚樂事同。

李生盤,李時珍第六代孫,雍正五年(西元1727年)中舉人,少時便在其祖父李樹初的「芝鹿山房」攻讀詩書,他與秦京、熊楚荊、張琦、郭從、黃載華、黃載嶠共結詩社,命名為「吟湖詩社」,游湖吟詩,時稱「雨湖七子」,後東山寺僧重珂加入,改稱「雨湖八子」,各有詩集:秦京《愚圃詩鈔》、熊荊楚《玉山詩稿》、張琦《另齊詩集》、郭從《蒼屏詩文集》、黃載華《梧岡詩文集》、黃載嶠《北游草》、重珂《莖草亭詩草釋》和李生盤《楚江吟》、《兩峰詩文集》12卷,另有《雨湖吟社》合集二卷。這般痴雨湖,吟雨湖,雨湖八子要與雨湖共生了。李生盤中舉當年,與元妙觀(玄妙觀)丹久道人泛舟雨湖,寫了一首題為《往返》的吟湖詩:

令我快意的是,此游之後,王禮武送我四隻雨湖大蟹,下酒半斤。又到他的府上喝酒,吃到一尾赤鱒,他夫人說,這是雄鱒,雌鱒昨天已吃。卻原來,她洗菜的時候,一尾雌鱒跳上了岸,在草叢中奄奄一息,便拾了回去,復到湖邊,聽見「刺剌」一聲,又跳起一尾赤鱒,彷彿是跳上岸來尋找它的「愛魚」,它也殉情了,竟吃了一條如此摯愛深情的赤鱒,心中不免生了惆悵。

夜已深,這是沉思的時間,思想在湖,湖中三時,舟行無痕,而思緒穿越千年月光,跳上雨湖的岸,系舟湖畔,我如遊子歸來,從李時珍、顧景星的身邊歸來,千年的月光千年水,一湖清波濯後人;我心歌一曲,雨湖側耳聽。雨湖歸來,且也是一醉方休,在玄妙觀旁,有藕,有菱米燒肉。復返雨湖,李時珍紀念館館長張月生設宴,那是一律吃雨湖菜肴,尤記一碗雨湖油淋茄,一尾豆瓣燜雨湖白鰱,酒為散谷酒,宴罷居李時珍紀念館內,聽雨湖徹夜細濤。

蘆風吹拂,輕舟一葉,蓮蓬嘴上茂密的香樟芬芳漫溢,舟輕輕划過蘆岸,香氣愈濃,蟋蟀在草叢中彈奏,蛙類、蚯蚓在濕地經營。間或有魚兒躍起,擊碎湖邊鏡水。啟亮漁燈,水上生白霧,霧朦朧,月迷離,舟浮動,岸邊食草的魚兒紛紛逃離,或悠遊擺尾,款款徐行,合腮吐水,側目若思,魚兒便是水中立體寫意。世界上沒有一條天生的魚不會水,深入大水,鱗甲族都是水中浪子,水是魚兒的天空。雨湖的魚,首推鯽魚,三斤重,背脊草青,腮邊金黃,中國南北朝地理學家酈道元在其著作《水經注》中記載:「青林湖鯽魚,大二尺,食之鮮美,辟寒暑。」雨湖又名青林湖、諸家湖和御湖,未經證實的民間傳說演義,御湖乃皇帝嘗過雨湖鯽魚所賜。李時珍《本草綱目》稱其有溫中下氣,和胃補虛,滋陰降火,此評應比皇帝英明。

遙想春天初識雨湖,遂拜讀先輩們吟詠雨湖的詩章,雨湖的歷史。雨湖,陪伴李時珍完成了藥學巨著《本草綱目》,雨湖,又令一代代文人痴迷於她,及至結茅於廬在雨湖著述,及至從雨湖之濱走出千百個教授博士,他們的足跡遍華夏,留五洲,亦心在雨湖。帶著雨湖的想像,雨湖的靈感和雨湖的浪漫,飽蘸這一湖故鄉水,好寫鴻篇巨製。故我在舟上,體驗到先輩在舟上。中國的月亮,是循環的月亮。月圓月缺,相見雨湖。

一群在蘆葦叢中睡覺的野鴨被驚醒,蘆草顫動,浪起水濺,驚醒湖邊無數水鳥,它們莫名其妙地振翅拍水,驚叫,向著遠山飛去。然而,最後飛走的才是野鴨,激劇扇動的翅膀呼呼拍擊著潮濕而柔涼的空氣,它們擦著水面飛到雨湖的對岸。用漁火照著野鴨棲落的地方,那就是迎山了,迎山上有銀山煤礦,礦體通到江和湖底。一會兒,老龍潭到了。老龍潭在雨湖南部水底,驟然有浸涼之氣從水底襲來,如秋之清爽,它好像明朝時的涼風,那月居然是宋朝的月亮,它們相伴雨湖很久了。我想這時候,突然從老龍潭的水下躍起一條老龍,我也不會驚奇,在地質時代中遺存的諸多謎一般的生物,難道不可以蟄伏於老龍潭?明月當頭照,蘆風送爽,木魚聲聲,草蟲彈唱,淺涼又深邃的歲月,何不驚濤駭浪,山呼湖嘯一番?給爾輕舟小漾的心情以劇烈的搖滾與拍擊!

明末清初學者盧宏(1604~1678),蘄州城人,清順治六年(1649年)進士,曾任東昌知府,江南布政司左參政,無奉上司,罷官居虎丘講學,晚年歸蘄著書,有《四照堂詩文集》《蘄州志》等10餘種刊行於世,方舟之跋曰:「先生博縱典故,神遊瀚墨……生平窮四庫五車之富,著數百萬言。」並與同邑李嵩岑、陳之京結成詩社,極倡蘄陽八景,增「雨湖漁舫」「浮玉晴沙」為蘄陽十景,寫入《蘄州志》,其有詩云:

雨湖,總是神奇的湖。李時珍去世27年後,顧景星來到雨湖之濱,他是第一個寫作《李時珍傳》的人。顧景星出生東長街(全勝坊),6歲能賦詩,9歲能遍讀詩書,15歲參加黃州府試,冠「九屬第一」。崇禎十六年(1643年)正月二十六日夜大雪,張獻忠從廣濟(今武穴)率輕騎200夜襲蘄州,屠蘄城。劫後餘生,他們遷回到祖籍崑山避居。顧景星後來在金陵參加七省流寓貢生會試,授福州府推官。因不滿南明小朝廷的昏庸,憤而辭官歸隱。

雨湖多堤,堤上生樹,桃紅李白,垂柳拂風,鶴翔魚躍,紅荷映日,春別夏臨。堤又連著台地,著名台地有蟹子地、兔兒地、王宣村、竹林村、五祖寺、缽蓮庵,縱橫交錯的湖堤將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