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二章 騎劫風不可長

朗天用不重視資料搜集來批評《東風破》的缺憾,我覺得已屬非常溫婉的回應,電影流露出來的問題,遠較資料搜集的兒戲來得嚴重。如果我們習慣了以粗製濫造來批評黃金歲月下的香港電影,那麼《東風破》也不見得可獨善其身。

電影由東華三院資助拍攝,是為慶祝東華140周年而生。但手法更像一出唯美電影,「美」得可以偽岩井俊二風格來形容,Merry(官恩娜飾)在天台上的一場更斧鑿留痕。與其說是東華以電影慶祝周年紀念,不如說創作人利用東華來滿足他們一己私心。除了義莊的場景、東華的護士證書、斷斷續續的中藥店景和點點滴滴的濟世瑣事——關於這段香港歷史的,似乎全都缺席。我認為用「騎劫」來形容絕不過分,問題不僅在於影像的原創性甚為有限,更重要是連音樂也完全錯置——導演有心通過Ketchup的《Lovely Smile》及《Last talk in your life》來製造對照,尤其想借歌詞來回應畫面情節心情,以突破時空不對應的隔閡,可惜出來效果差強人意,幾成為導演的心水MTV自剪版。香港的宏觀歷史,東華的微觀論述,全都不見了,最後只剩淺薄的劇本——一個表面浮泛的香港故事,連電視劇也不如。

拍「官方」片當然不一定要用歌功頌德的手法,但以完全脫離、甚至挪用的「刻奇」(Kitsch)手法,實在是廉價的製造。何況東華三院所盛載的歷史,有如一個香港的歷史寶庫,不是單單那幾具捐款人的棺木,又或是百子櫃的背景,就能草草表達。官恩娜在戲裡看到舊報紙刊登貨船運輸馬鈴薯和中國民工的屍首回來,「怎麼寫到他們不似人的」。這正好說中我對電影的觀感,那些真正在香港歷史中死去的民工、東華三院所救過的人——那些背後一切豐富的可能性,全淪為「兩個」官恩娜的襯托。我認為輕重的失衡,恰好反映於導演對編劇意識的誤判上——電影中最重要的人物關係交代,分別為山伯(泰迪羅賓飾)在天台上向Merry作出大傾訴,以及余麟(周俊偉飾)向阿欣(何韻詩飾)表示想施以援手兩場戲,然而同樣是以全無鋪排先兆,且忽然之間來一次盡訴心中情,以直述方式來解決所有情理不通的問題。無論如何,都屬敘事上慵懶的怠惰技法。

如果在《東風破》身上尋找較為完整的世界觀,我認為較清楚的脈絡是公主病的前世今生。雙生官恩娜——過去那位二花(即苗可秀的少女時期)與其說是去美國濟世為懷,不如說是為向男友家人的封建意識抗議,口口聲聲著緊傳統精神,卻又可以丟下爺爺的棺材在義莊無人拜祭數十年,更遑論對祖業荒廢的不相聞問,除了逃情泄憤也沒有其他原因解釋為何不願回港;現代那位Merry只以獵奇的心態看待歷史,說是幫助義莊的老人,不如說是借他來追男仔。而且也很清楚是利用自己的絕症作為手段,而迫使身邊人一一就範。而電影中最恐怖的意識,是導演認同並肯定助長這種公主心態。Merry在義莊隨便舉機取景,忽然便有人提供工作及住宿;隨意破壞宿舍又或是蔑視義莊規條來BBQ也不重要,反正任意妄為才會令山伯安安分分說出秘密(一種SM關係?);罹患重疾自然令二花(苗可秀飾)由憐生寵,甚至暗中鼓動余麟去自投羅網;當然,余麟最終也未能倖免墮入圈套——電影最明確的訊息:就是嬌縱任性到底,大抵就一定有好報。不是嗎?二花在義莊終可重遇山伯;Merry在病榻上也得到余麟的關心。

電影副題是「離開,是為了回來」,其實更貼切地形容了這兩位女人的心態——離開也是手段,都是要令她們心儀的人痛苦萬分,再乖乖回到她們的身邊。沒錯,電影不單騎劫了Ketchup,也騎劫了東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