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章 以柔制剛的魔法

王祖藍當頭起,大概沒有人會否認。在2010年7月底的「咪咁扮嘢演嘢會」中,他事事以傳承致敬為脈絡,既鼓動全場向到場欣賞的盧海鵬致意,同時又唱出《掃墓》及《幾許瘋語》等搞笑名曲,向不同的台前幕後工作人員作出頌歌。即使在回顧個人的演藝生涯片段中,由負責兒童節目至從事配音工作,他也前前後後不停強調感激之情(如向百樂門may姐)。

當然,如果大家心水清,作為個人處女作式的首個「演嘢會」,以個人演藝生涯為本的內容編排方式,其實不難令人想起黃子華的類近經歷——1990年的《娛樂圈血肉史》,正好是令我們開始對他眼前一亮的契機。而黃子華憶述主持晨早直播室的心情(怎樣以貼近香港人「訓唔醒」的狀態去貼近現實主持),以及對何守信的幽默眷戀(在移民潮下有什麼是不變的),當然在組織命意上深刻得多。但最重要的是暗地裡的精神承傳(王祖藍及黃子華當然屬極為不同風格的藝人),就是必須在行內過五關斬六將,否則難以有立足出頭的一天。

只不過我覺得整個「演嘢會」,最能一針見血點出新近「王祖藍神話」癥結,應該在最後encore部分「慳d啦baby」的台上重生。「她」的意義遠遠超越了對某人的模擬嘲諷,更重要的是引申出對王祖藍而言的另一重生命來。正如他的自我剖析,「慳d啦baby」的出現令他發覺以往被人批評的短處,由雙腳無毛、光管腳、瘦弱、頭大、矮小等身材弱點,忽然之間可以成為纖瘦、修長、勻稱等的正面稱讚肯定,於是遊戲的玩法正是易位重置的鋪陳伎倆,那恰好就是一種以柔制剛的更易法。

我覺得最深明此道的創作人,應該就是陳慶嘉及秦小珍。在《人間喜劇》中,他們把王祖藍設計成宅男式的典型人物(諸葛頭揪),而且刻畫上也滲入了不少時下港男的不成器特質在內——閉門造車、不肯承擔及逃避現實等。正如陳慶嘉接受訪問所言,眼前35歲以下的香港男性,不少人的確有以上的宅男共性。而他更明言,電影中司徒春運(杜汶澤)對諸葛頭揪的最後贈言,就是提醒他作為一個男人應該承擔,那正是對現在的宅男之期待云云。

是的,在電影中王祖藍的角色一直以弱者出現,不斷被女友天愛(薛凱琪飾)欺凌,面對大導演去推銷橋段也只能扉春運的協助,而當天愛顯露出魔性也立即以中止關係來解決。簡言之,就是無能弱者兼事事退縮的典型宅男。這也是王祖藍於「慳d啦baby」變身前的隱喻,幾乎把所有表面化的缺點共冶一爐,集中在一個典型人物身上,也因而容易惹得觀眾捧腹大笑。然而再細心看下去,除了創作人固然安排成長的發展主題在諸葛頭揪身上,更重要的是同樣發掘出他原先性格的正面元素來。從他對電影熱愛的專一,由是延伸出對朋友的信守誠摯,反過來成為對春運的最大鼓舞。春運最後的對白是:我從來都沒有朋友,但有朋友的感覺真的很好——那也是陳慶嘉鍾情的結尾,某程度也反映出以柔制剛雙向互動的策略成效。放回「慳d啦baby」的隱喻對照上,那正好是把先前的宅男化弱點(閉門造車的電影狂迷),轉化為對朋友單一忠誠的情誼來,用另一個角度去解拆原先的缺憾,從而帶來新鮮的感覺。

同理言之,回到文首「演嘢會」的議題上,王祖藍同樣也面對主要以自己的聲音為主導的表現約制——內容上的深邃當然不可與黃子華相比,而台上的形體活力亦不可與詹瑞文相提。在電影世界上,有資深的電影人懂得為他善於鋪陳,設計角色形象收以柔制剛之效。但在他個人主導的「演嘢會」層次上,不知又有沒有足夠的自省,從而去把表演領域再推上另一層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