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六章 我們從葛優身上看到什麼?

內地三大腕的巨片《讓子彈飛》、《非誠勿擾2》及《趙氏孤兒》,雖然並非全部可以在港公映(《趙氏孤兒》沒有安排上映),但挾著在內地票房火紅的氣勢,仍然可以於「不在場」的劣勢下穩佔本地娛樂話題的當眼位置。我自己認為葛優橫跨三片的壓場,確實起了重要的關鍵作用——那自然已偏離了姜文胸襲劉嘉玲又或是作為港星代表的周潤發再被醜化等肉汁四溢的討論,但葛優的陰性存在不自覺地勾起了港人久違的男星陰性情意結。

是的,香港電影一向以男優雄風為實體,由古裝武俠片到現代英雄片,甚至警匪片中均一概以陽剛味為重,站在一線的男星鮮有出此窠臼。不少本地男優均屬多面手,梁朝偉固然出入無間的大將;加上近年廣揭無能男風潮,古天樂也自不然上船分一杯羹。

當然,我們還有哥哥張國榮。但葛優的陰性形象,任何人也可一眼看出偏離港星範疇。張國榮的嬌艷驚世自不待言,連梁朝偉在《春光乍泄》中的同志形象也乾淨利落——鮮有如其貌不揚的葛優般,可以殺出一條血路。然而我正想指出,葛優的陰性實體,從三片中所窺出的真身正色應是太監,那才是更深一層擊中大家潛意識的曲折想像。

事實上,在三片中葛優為他人擦屁股的功能均顯然易見。《讓子彈飛》的老湯最接近傳統太監的形象,憑口舌而求存活命,當然姜文也刻意營造反諷,本屬為官的老湯反而要以不爛之舌,奉承兩大土豪鄉匪而苛活,把正反上下邏輯先顛倒破壞。《非誠勿擾2》就明顯地買一送一,電影下半部扭轉成秦奮為李香山送行的故事,太監為皇上處理後事的託付昭然若揭。《趙氏孤兒》的程嬰成為趙氏託孤的對象,就更加走不了。作為使者(周旋於張麻子及黃四郎之間的老湯)乃至託孤人的太監身份,顯然流露出一種社會氣候下的心理隱性訴求。我認為背後對物質非凡提升的富裕社會瞬間降臨(無論是《趙氏孤兒》代表的世族權貴系統,又或是《讓子彈飛》承載的出身草莽的劣紳,乃至為《非誠勿擾2》白手興家的城市企業掌舵人),同樣反映出一股深刻的不安全虛無感。此所以在喜氣洋洋事事唱好的蓬勃氣息背後,似乎權貴巨腕都急於安排後事,而一個可以完全信賴的太監,正是大家所依存的委託對象。要留意以上作品的批判點均非在社會的變質上,趙氏固屬忠義世家,李香山更被塑造成良心老闆,但飛來橫禍的安排(趙盾獻酒即被嫁禍下坑一命嗚呼,香山的不治之症也可來自無由,甚至對黃四郎而言,張麻子的涉水而來也屬一場「天災」),卻如出一轍。我認為當中驚人的共通性,不期然流露齣電影大腕對時局人心的精準捕捉掌握。

然後回到葛優身上——為何千挑萬選,託付的陰性本質是太監?我認為背後深切的體會,是臨危受命的一定不可以是好人!因為好人根本不可能在新時代存活下去,亦不可能把任務完成。觀眾的代入位就是認同銀幕上葛優的歷練成熟,卻又不會喧賓奪主的太監陰性氣質。老湯一動真情,就被炸得一身首異處;程嬰被改編成見步行步,無心插柳反成正義朋友,恰好說明世故深藏的處世之道;至於秦奮喜怒不形於色,事事插科打諢延緩,才得以清脆一一完成「君王」任務。當然,看上太監本質的另一原動力是因為他們的「去勢」身份——老湯買來的官職被奪去,老婆被搶走甚至炸得粉身碎骨;秦奮接受李香山的委託,也在於被笑笑明示拒愛之後;程嬰就更加陷於家破人亡的地步。唯其「去勢」,才得以令人安心託孤傳訊,就是這麼的一回事。

補記:三片之中,《趙氏孤兒》是最儘力為太監平反被去勢之辱的作品。電影重心明顯不在復仇成功與否,而在於程嬰如何成功育成趙武(程勃)願意去復仇——因為後者才是父權的爭逐角力。程嬰要毒殺屠岸賈固然易如反掌,但唯在從義父手上取回由代父佯裝生父的尊嚴,才屬為自己「復勢」的不二法門。當然他能夠讓趙武長大成人,已經算是不負所托——完成任務後再有私心,又是另一碼子的事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