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簡約的豐盛

有時候看翻譯語言很有味道,或許它的原文的味道鮮美得可以,翻譯語言去掉一些原文枝蔓,簡潔精確的表達猛然精神了面對面的鬆散表述。翻譯語是第三種語言,簡約而豐盛,讀之有趣,精確或誤解臨摹釋溢內蘊。《彼岸視點》(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中有一篇《古老中國獨特的餐桌禮儀與聖人崇拜》(卡納斯·朱諾1938年),對中國餐桌禮儀描寫道:

最尊貴的客人都坐在左位,因為只有在這個位置上,主人才能以最優雅、最高貴的方式向他表示在這個場合中必須表達的禮儀。主人身居右位,他能容易地用筷子夾起各種細小精緻的菜肴,或是將它放在客人面前的碟子里,或是直接將它放入客人的嘴裡。反之若此時客人坐在他的右面,那就非常不方便了。出於禮儀,客人必須強迫自己在這餐飯中塞下過量的食物,以表示對這宴席的欣賞感謝。他不能在自己的碗里剩下任何東西。他會當著主人的面打嗝,表示自己這頓飯吃得非常滿意。

有關冬天,朱諾寫道:在許多地方,他們在灶上鋪上磚床度過寒冷的夜晚;而在連這種灶也沒有的地方,人們只能靠一層層的衣服禦寒,穿得很多,以致都不怎麼能活動了。他們在手上攜著一個小籃子似的暖手爐,裡面裝著發熱的木炭。

還有家庭婚姻:男孩和女孩還是嬰兒時便定親了,長大後便結成夫妻。這個將來的新娘來到夫家,成為其婆婆的女僕,只要婆婆活著一天,她便得侍奉一天。在中國處處可以看到這樣的小村莊,他們全都是一家人,甚至於整個城市都是同一血脈。

北方人睡的炕,我開始也覺得他們是睡在灶上,還令人擔心他們在熟睡的時候,會將屁股烤焦了。不過,我相信他們會在暗中設一個機關,以備在屁股烤焦以前報警。《彼岸視點》是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探險隊來中國考察的產物,它主要是反映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極富挑戰性。

為中國寫作《中國科技史》的科技史學家英國人李約瑟博士筆下的景亦簡約得很,看過令人不忘。他有一段關於昆明的描寫有味道,不過,我還是喜歡他對竹子的描寫,這能體現他的科技史學家的觀察與思維邏輯:中國多山,因此在山上開鑿梯田非常必要。稻田看上去就像山坡上的巨大台階,常常一塊梯田可能只有十二英尺寬。另一個差異是河岸邊山坡上成片的竹林。從遠處看,比如從江輪上看,新奇繁茂的枝葉使竹林像正在展開的爆炸氣浪。幾百年來,中國人將嫩竹筍作為食物,完全成長的主幹被製成纖藤、纜繩、滑竿和籮筐,以及用做籬笆、建築房屋。現在用於製造飛機和滑翔機,竹子纖維的拉力強度特別高。當然,竹子也用來造紙。(《李約瑟遊記》貴州人民出版社)

我欣賞李約瑟先生將竹海看成是爆炸後的氣浪的描寫,這種感覺由來已久。南方的竹海,竹浪滔天,大風吹過,竹浪深淺交織,浪涌波伏,直把時間耕耘進了山谷,巨樟與紅楓的深淵,水上浮滿了白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