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三回 溫如玉游山逢蟒婦 朱文煒催戰失僉都

且說溫如玉在瓊崖洞,得連城璧傳與出納氣息功夫。城璧去後,便與二鬼修持。日食野菜、葯苗、桃李、榛杏之類,從此便日夜泄瀉起來,約六七個月方止。渾身上下,瘦同削竹,卻精神日覺強壯。三年後,又從新胖起來。起先膽氣最小,從不敢獨自出洞。四五年後,於出納氣息之暇,便同二鬼閒遊。

每走百十里,不過兩三個時辰,即可往回,心甚是得意。此後膽氣一日大似一日,竟獨自一個於一二百里之外,隨意遊覽,領略那山水中趣味。

一日,獨自閑行,離洞約有七八十里,見一處山勢極其高峻,奇花異草頗多。心裡說道:「回洞時,說與超塵、逐電,著他們到此採辦,便是我無窮口福。」於是繞著山徑,穿林撥草,摘取果食。走上北山嶺頭,見周圍萬山環抱,四面八方灣灣曲曲,通有缺口。心裡又說道:「這些缺口,必各有道路相通。一處定有一處的山形水勢,景緻不同。我閑時來此,將這些缺口都游遍,也是修行人散悶適情一樂。」

正欲下嶺,猛聽得對面南山背後,唧唧咕咕叫喚了幾聲,其音雖細,卻高亮到絕頂。如玉笑道:「此聲斷非鸞鳳,必系一異鳥也。聽他這聲音,到只怕有一兩丈大校」語未畢,又聽得叫了幾聲,較前切近了許多。再看對山,相離也不過七八十步,只是看他不見。四下一望,猛見各山缺口,俱有大蟒蛇走來:有缸口粗細,長數丈者;有水桶粗細,長四五丈者;次後兩三丈,一二丈,以及七八尺,三四尺,大小不等,真不知有幾千百許,各揚頭掀尾,急馳而來。嚇的如玉驚魂千里!見有幾株大桃樹,枝葉頗繁,急急的扒了上去,藏躲在那樹枝中。

四下偷看,見眾蟒蛇青紅白綠,千奇百怪,顏色不等。滿山谷內,大小石縫之中,都是此物行走。如玉心膽俱碎,自己鬼念道:「我若被那大蟒大蛇不拘那一條看見,決無生理!」喜得那些蟒蛇,無分大小,俱向對面南山下直奔。又見極大者在前,中等者在後,再次者更在後,紛紛攘攘,堆積的和幾萬條錦繩相似。

少刻,又聽得叫了幾聲,其音較前更為切近。再看眾蟒蛇,無一敢搖動者,皆靜伏谷中。陡見對面山頂上,走過一蟒頭婦人來:身著青衣白裙,頭紅似火,頂心中有杏黃肉角一個,約長尺許,看來不過一錢粗細。又見那些大小蟒蛇,皆揚起腦袋,亂點不已,若叩首之狀。自己又嘆息道:「我今日若得僥倖不死,生還洞中,真是見千古未見之奇貨。」只見蟒頭婦人將眾蟒蛇普行一看,又在四面山上山下一看,又叫了幾聲。叫罷,將如玉藏躲的樹,用手連指了幾指。那些大小蟒蛇,俱各回頭,向北山看視。只這幾指,把個如玉指的神魂若醉,雙手握著樹枝,在上面亂抖。又見那蟒頭婦人,將手向東西分擺,那些大小蟒蛇各紛紛搖動,讓出一條道路來。那蟒頭婦人便如飛的從對面山跑來,向樹前直奔。如玉道:「我活不成了!」語未畢,那蟒頭婦人已早到樹下,用兩手將樹根抱住一搖,如玉便從樹上掉下,被蟒頭婦人,用雙手接住,抱在懷中,復回舊路,一邊跑,一邊看視如玉,連叫不已,大要是個喜歡不盡之意。如玉此時昏昏沉沉,也不知魂魄歸於何地。少刻,覺得渾身如繩子捆住一般,又覺得鼻孔中有幾條錐子亂刺,痛入心髓。猛然睜眼一看,見身在一大石堂內,那蟒頭婦人已將身軀化為蛇,仍是紅頭杏黃角,黑身子,遍身都是雪白的碎點,約一丈余長,碗口粗細。從自己兩背,纏到兩腿,頭在下,尾反在上,即用尾在鼻孔中亂刺,鮮血直流。他卻將腦袋倒立起,張著大口,吃滴下去的血。如玉看罷,將雙睛緊閉聽死。

正在極危迫之際,覺得眼皮外金光一閃,又聽得「唧」的一聲,自己的身子便起倒了幾下。急睜眼看時,那蟒頭婦已長拖著身子,在石堂中分毫不動。身上若去了萬斤重負,惟鼻孔中疼痛如前,仍是血流不止。乍見連城璧走來,將兩個小丸子,先急急向鼻孔中一塞;次將一大些的丸子,填入口中。須臾,覺得兩鼻孔疼痛立止,血亦不流;那大丸子從喉中滾下,腹內雷鳴,大小便一齊直出。又見城璧將他提出石堂,立即起一陣煙雲,已身在半空中飄蕩,片刻在瓊崖洞前。

城璧扶他入洞,二鬼迎著問道:「怎麼是這樣個形像?」

如玉放聲大哭,訴說今日遊走情事。二鬼聽了,俱各吐舌。又問城璧道:「二哥何以知我有此大難相救?」城璧道:「我那裡曉得?今日已時左近,大哥在後洞坐功,猛然將我急急叫去,說道:『不好了!溫賢弟被一蟒頭婦人拿去,在泰山煙谷洞石堂內,性命只在此刻。你可拿我戳目針,了絕此怪。』又與了我大小三丸藥,吩咐用法,著我『快去!快去!』我一路催雲,如掣電般急走。及至找尋到古石堂前,不意老弟已被他纏繞住,刺鼻血咀嚼;若再遲片刻,老弟休矣。塞入鼻中者,系止血定痛之丹;塞入口中者,系追逐毒氣之丹。」如玉道:「我此刻覺得平復如舊,皆大哥、二哥天地厚恩。但我身上不潔凈之至,等我去後洞更換底衣,再來叩謝。」說罷,也不用人扶,人後洞去了。

城璧向二鬼道:「著他經經也好,還少胡行亂跑些。一點道術沒有的人,他也要游游山水,且敢去人跡不到之地,豈不可笑!他今日所遇是一蛇王,每一行動,必有數千蛇蟒相隨。

凡他所過地界,寸草不生,土黑如墨。今已身子變成人形,頭尚未能變過。再將頭一變換,必大行作禍人間矣。」須臾,如玉出來叩拜,並煩囑謝於冰。城璧道:「賢弟此後宜以鍊氣為主,不可出洞閒遊。你今日為蟒頭婦人所困,皆因不會架雲故耳。我此刻即傳你起落催停之法。」

如玉大喜。城璧將架雲傳與,再四叮囑而去。

再說林潤得於冰改抹文字,三場並未費半點思索,高高的中了第十三名進士;殿試又在一甲第二名,做了榜眼,傳臚之後,明世宗見人才英發,帝心甚喜,將林潤授為翰林院編修之職。求親者知林潤尚無妻室,京中大小諸官,俱煩朱文煒作合。

文煒恐得罪下人,又推在林岱身上。本月文煒又生了兒子,心上甚是快樂,益信於冰之言有驗。這話不表。

一日,明帝設朝。辰牌時分,接到浙江巡撫王忬的本章,言奸民汪直、徐海、陳東、麻葉四人,浮海投入日本國為謀主,教引倭寇夷目妙美劫州掠縣,殘破數十處城郭,官軍不能禦敵。

告急文書屢咨兵部,三四月來總不回覆,又不發兵救應。明帝看了大怒,問兵部堂官道:「你們為何不行奏聞?」兵部堂官奏道:「小丑跳梁,地方官自可平定。因事小,恐煩聖慮,因此未行奏聞。」明帝越發怒道:「現今賊勢已熾,而尚言『小丑』二字耶?兵部堂官俱著交部議罪。」孰不知皆是嚴嵩阻撓,總要說天下治平,像這些兵戈水旱的話,他最是厭見厭聞。

嚴嵩此時怕兵部堂官分辯,急急奏道:「浙江既有倭患,巡撫王忬何不先行奏聞?軍機大事,安可以文書咨部卸責?今倭寇深入內地,劫掠浙江,皆王忬疏防縱賊之所致也。」明帝道:「王忬身為巡撫,此等關係事件?不行奏聞,其意何居?」隨下旨:將王忬革職,浙江巡撫著布政司張經補授討賊。那知王忬為此事,本奏四次,俱被嚴嵩說與趙文華擱起,真是無可辨的冤枉!嚴嵩又奏道:「張經才識,還恐辦理不來。工部侍郎趙文華文武兼全,名望素著,江浙人望他無異雲霓。再胡宗憲雖平師尚詔無功,不過一時識見偶差,究系大有才能之人,祈聖上赦其前罪。錄用兩人,指日定奏奇功。」明帝便下旨:趙文華升授兵部尚書,督師征討。又想起朱文煒深有權謀,加升都察院左僉都御史,胡宗憲授右僉都御史,一同參贊軍務。於河南、山東二省揀選人馬,星赴浙江。其江浙水陸諸軍,任憑文華調用。旨意一下,兵部即刻行文四剩朱文煒得了此旨,向姜氏道:「趙文華、胡宗憲,豈是可同事之人?此行看來,凶多吉少。前哥哥寄字來,言家中房產、地土俱皆贖回,不如你同嫂嫂速刻回家。這處房子,上林賢侄住,豈非兩便?」姜氏道:「你的主見甚是。但願你早早成功,慰我們懸計。」文煒即著人將林潤請入,說明意見。林潤道:「叔父既執意如此,小侄亦不敢強留,自應遵諭辦理。但趙文華倚仗嚴嵩之勢,出去必不安靜,弄起大是非來,干連不便,叔父還要著實留意。」

正言間,家人報道:「趙大人來拜。」文煒道:「我理合先去見他為是,不意他到先來。」忙同林潤出來。文煒冠戴著,大開中門等候。少刻,喝道聲近,一頂大轎入來。趙文華頭戴烏紗,身穿大紅仙鶴補袍,腰系玉帶,跟隨著黑壓壓許多人。

文煒接將出去。文華一見,大笑道:「朱老先生,你我著實疏闊的狠!今日奉有聖旨,一同公幹,我看你又如何疏闊我?」

文煒道:「大人職司部務,乃天子之唯舌;晚生名位懸絕,不敢時相親近。」文華拉著文煒的手兒,又大笑道:「這話該罰你才是!御史乃國家清要之職,與我有何名位懸絕處?是你嫌厭我輩老而且拙,不肯輕易措愛耳。」說罷,又大笑起來。兩人同入大廳,行禮坐下。文華道:「老先生今日榮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