驀然回首,成功盡在明澈心 棄彼任我,遠離邯鄲學步的陷阱

一意模仿別人,不僅不可能成功,還陷入喪失自己的危險。因此,人的唯一明智的生活方式是「棄彼任我」,這便是在生活中實踐「無為」。

——《中國哲學簡史》「知識與模仿」

愛默生在他的短文《自我信賴》中說過:「一個人總有一天會明白,嫉妒是無用的,而模仿他人無異於自殺。」對於剛剛來到這個世界的嬰兒而言,模仿無疑是必要的,他們需要從模仿中掌握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技能,比如說話、吃飯、走路等。然而,對於一個成年人而言,如果仍然以模仿別人為目標,肯定就會陷入丟失自我的迷陣之中。

邯鄲學步和東施效顰,這兩個早已為人所熟知的故事,講述的便是刻意模仿的危險:一個忘記了應該如何走路,而另一個則淪為了別人的笑柄。他們忘記了自己與別人的不同,忘記了自己的特點,只是一味地在模仿別人。殊不知,這是在用別人的優勢懲罰自己,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永遠成不了期望中的那個人,同時也忘了自己是誰。

20世紀40年代,有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先後在德國慕尼黑和巴黎的美術學校學習畫畫。二戰結束後,他靠賣自己的畫為生。

有一天,他的一幅未署名的畫被他人誤認為是畢加索的畫而出高價買走。這件事情給他一個啟發。於是他開始大量地模仿畢加索的畫,並且一模仿就是二十多年。二十多年後,他一個人來到西班牙的一個小島,他渴望安頓下來,築一個巢。他又拿起畫筆,畫了一些風景和肖像畫,每幅都簽上了自己的真名。但是這些畫過於感傷,主題也不明確,沒有得到認可。更不幸的是,當局查出他就是那位躲在幕後的假畫製造者,考慮到他是一個流亡者,所以沒有判他永久的驅逐,而給了他兩個月的監禁。

這個人就是埃爾米爾·霍里。毋庸置疑,埃爾米爾有獨特的天賦和才華,但是由於沒有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終於陷進泥淖,不能自拔,並終究難逃敗露的結局。最可惜的是,他在長時間模仿他人的過程中,漸漸迷失了自己,再也畫不出真正屬於自己的作品了。

如果一味地模仿別人,人們永遠只能做被模仿者的影子,一如埃爾米爾·霍里只能做畢加索的影子一樣。這樣的人,終究會明白刻意模仿的危險,但當他們意識到時,成功已經離他們很遠了。

針對這種刻意模仿,馮友蘭先生也曾提出過自己的看法:「事物的本性都有它的局限性,人如果力圖超越本性,結果就將喪失本性;只有不顧外面的引誘,順乎自己的本性,才能保持自己內心的完整。一意模仿別人,不僅不可能成功,還陷入喪失自己的危險。這是刻意模仿帶來的危險。這表明,模仿不僅無用,毫無結果,還將戕賊自己。因此,人的唯一明智的生活方式是『棄彼任我』,這便是在生活中實踐『無為』。」

馮老道出了應對模仿的最佳策略:棄彼任我。其實,每個人自身就有無窮的寶藏,只需放下對別人的羨慕與模仿,將自己身上最獨特的寶藏挖掘出來,就能使自己的人生散發出屬於自己的光芒。

美國作曲家柏林與格希文第一次會面時已聲譽卓越,而格希文卻只是個默默無名的年輕作曲家。柏林很欣賞格希文的才華,並且以格希文所能賺的三倍薪水請他做音樂秘書。可是同時柏林勸告格希文:「不要接受這份工作,如果你接受了,最多只能成為歐文·柏林第二。要是你能堅持下去,有一天,你會成為第一流的格希文。」

與格希文不同,美國鄉村樂歌手吉瑞·奧特利沒有如柏林的人物為他指點迷津,未成名前他一直想改掉自己的得克薩斯州口音,打扮得也像個城市人,他還對外宣稱自己是紐約人,結果只招致別人背後的訕笑。後來他開始重拾三弦琴,演唱鄉村歌曲,才奠定了他在影片及廣播中最受歡迎的牛仔地位。

格希文和吉瑞·奧特利都是走出模仿陷阱的人,也正是他們始終堅持做自己,才取得了最終的成功。所以,一個人想要成功,就不能盲目模仿他人,必須展示自己最優秀的一面,找到自己的個性,展現真我的風采,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只有這樣,才能脫穎而出、大獲全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