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致遠,得意失意皆從容 各適其適,無為中的大作為

人如有所不同,最好聽其自然發展,各適其適,順其性情。

——《理想人生》「中國哲學與民主政治」

萊布尼茨,17世紀最有才氣的知識分子。在擔任「宮廷顧問」期間,他曾在對皇帝解釋哲學問題時說「凡物莫不相異」,「天地間沒有兩個彼此完全相同的東西」。宮女為此特地到御花園中去尋找兩片完全沒有區別的樹葉,結果大失所望。這便是萊布尼茨提出的經典論斷: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

不單樹葉如此,對於複雜得多的人來說,更是如此: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會是體力、心智這些內在的不同,也會是家庭、朋友、經歷這些外在的不同。即便是一卵同生的雙胞胎,也永遠不可能在人生的路途上重合。

以哲學為終生事業的馮友蘭先生,自然知道萊布尼茨的這一觀點,對此也表示贊同。這位習慣於用自己的表達方式解釋哲學的哲學家,同樣用他自己的話,對萊布尼茨的觀點進行了闡釋,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應對措施。他說:「人如有所不同,最好聽其自然發展,各適其適,順其性情,不必使其整齊劃一。」

但是,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與此背道而馳之事。很多孩子並不喜歡音樂,而喜歡運動,但在家長的堅持下,必須去上鋼琴課;許多孩子並不喜歡背誦唐詩宋詞,而喜歡各種觀察動植物,但是在家長的堅持下,必須每天在家中學習唐詩宋詞……家長們可能會說:這是為了孩子好。然而,學鋼琴、背古詩並非對每個孩子都好,唯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馮友蘭先生的母親,便深知此理。她明白子女間的差異,從不強求子女和當時的同齡人一樣去學大家都在學的東西,做大家都在做的事情。她鼓勵孩子們去做適合他們自己的事情,去發展自己的潛能。於是,在她的教導下,馮友蘭先生成了哲學家,他的妹妹景蘭成了地質學家,沅君成了著名作家,在唐河一帶被尊稱為「三馮」。不可否認,在馮友蘭先生三兄妹的成長過程中,馮母的順其自然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也正是馮母的各適其適,才使得他們三兄妹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其實,人生亦是如此,唯有各適其適、順其自然,才能從容地度過。否則,將長久地被失敗與挫折的愁苦所折磨,永遠無法享受當下的快樂與逍遙。

美國的聖地亞哥是一個浪漫而富有魅力的海邊城市,從它的邊境走過去就是墨西哥的一個小城市。走進墨西哥,你立刻會感覺到一種十分不同的氛圍,從城市面貌上講,毫無疑問,比起鄰居——幽靜美麗的聖地亞哥——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凡塵。墨西哥的貧窮落後,使人感到有點像回到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塵土飛揚的馬路,簡陋的餐廳,賣小玩具討錢的小孩子……

然而,遊人能立刻被這裡的歡樂氣氛所感染,穿著樸實、熱情友好的人們臉上寫著喜悅,帶給人一種久違的感動。不遠處,三五成群的個子不高的墨西哥男子邊拉手風琴,邊賣烤肉,空氣中瀰漫著烤肉的香味。實際上,這只是當地人極為平凡的一天。

墨西哥民族有著豪放歡快、熱情洋溢、無憂無慮的性格。他們的人生哲學是享受活著的每一天。

確實,只有懷抱一顆順其自然的心時,才會認真地環視周圍的一切,而不是去遙望不可及的東西,唯此才能單純、快樂地享受當下的生活。無論過去的生活甜蜜還是苦澀,也無論即將來到的日子是否舒心,讓過去的成為過去,讓未來的自然到來,在黑暗與光明中,既不迴避,也不逃離,以坦然的態度面對人生,無須讓自己的生活如別人般奢華,也無需苛求自己的人生與別相同,就讓一切順其自然,便是最明智的人生哲學。

馮友蘭先生說:「人在宇宙間所遇到的幸或不幸,是個人的力量所不能控制的。既然個人不能控制,那就順其自然,而只做個人所應該做的事。」正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各適其適,便是老莊提倡的無為人生中最大的作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