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人思己,博洽多聞見真知 掙脫鐵鏈,一切皆有可能

一個人若沒有特殊的才能,他無法離開祖輩生活的這片土地。

一個小孩在看完馬戲團精彩的表演後,隨著父親到帳篷外拿乾草餵養表演完的動物。

小孩注意到一旁的大象群,問父親:「爸,大象那麼有力氣,為什麼它們的腳上只系著一條小小的鐵鏈,難道它們無法掙開那條鐵鏈逃脫嗎?」

父親笑了笑,耐心為孩子解釋:「沒錯,大象是掙不開那條細細的鐵鏈。在大象還小的時候,馴獸師就是用同樣的鐵鏈來系住小象,那時候的小象,力氣還不夠大。它起初也想掙開鐵鏈的束縛,可是試過幾次之後,知道自己的力氣不足以掙開鐵鏈,也就放棄了掙脫的念頭。等小象長成大象後,它就甘心受那條鐵鏈的限制,而不再想逃脫了。」

在大象成長的過程中,人類聰明地利用一條鐵鏈限制了它,雖然那樣的鐵鏈根本系不住有力的大象。在我們的成長環境中,同樣也存在著許多肉眼看不見的鐵鏈。自我們懂事之時起,就當這些鐵鏈當成了習慣,把自己長久地困在一個狹小的世界裡,自得其樂地享受著一片自認為已經很大的天空。就像馮友蘭先生所說:「農民靠土地生活,而土地是無法挪動的。地主階級出身的讀書人也無法離開土地。一個人若沒有特殊的才能,他無法離開祖輩生活的這片土地,他的子孫也只有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馮友蘭此處所言的「特殊的才能」,實際是一種敢於衝破束縛的力量。曾經,他也只是一個出身中等家庭的普通孩子,然而,在世情風雲變幻之時,他走出了那片局限他的天地,踏入了更為廣闊的世界之中。他四處遊歷、講學,將西方的哲學研究理論,引入中國哲學的研究領域裡,開拓了一片新的哲學天地。他用那份「特殊的才能」離開了「祖輩生活的土地」,開始了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差別只在於面對人人信以為真的「不可能」,你是否有突破的勇氣與力量。

科爾剛到報社當廣告業務員時,經理對他說,你要在一個月內完成20個版面的銷售。20個版面,一個月內?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他了解到報社最好的業務員一個月最多才銷售15個版面。

但是,他不相信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他列出一份名單,準備去拜訪別人以前招攬不成功的客戶。去拜訪這些客戶前,科爾把自己關在屋裡,把名單上的客戶念了10遍,然後對自己說:「在本月之前,你們將向我購買廣告版面。」

第一個星期,他一無所獲;第二個星期,他和這些「不可能的」客戶中的5個達成了交易;第三個星期他又成交了10筆交易;月底,他成功地完成了20個版面的銷售。

在月度的業務總結會上,經理讓科爾與大家分享經驗。科爾只說了一句:「不要恐懼被拒絕,尤其是不要恐懼被第一次、第十次、第一百次、甚至上千次拒絕。只有這樣,才能將不可能變成可能。」報社同事給予他最熱烈的掌聲。

我們時常碰到:這樣的情況當你準備儘力做成某項看起來很困難的事情時,就會有人走過來告訴你,不可能完成。其實,「不可能」只是別人拋出的鐵鏈,是一種人們普遍認定的思維定式。世界著名科學家貝爾納曾說:「妨礙人們創新的最大障礙,並不是未知的東西,而是已知的東西。」思維定式頑固地盤踞在人們的頭腦中,使人們永遠只能在自己成長的那個窠臼中循環往複。事實上,當你努力掙脫那個心中的窠臼時,就能看到一些自己從未看到過的東西,認識一個自己連想都沒有想到過的世界。

西方有句諺語說得好:「上帝只拯救能夠自救的人。」套在每個人腳上的鐵鏈,也只有自己才能掙脫。別再相信所謂的「不可能」,即使是困在井底的青蛙,只要它願意也能跳出來,欣賞無際的天空,何況是潛力無窮的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