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境為學: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立學於勤,成功源自「九分汗」

無論古今中外,凡在某一方面成大功,立大名底人,都是在某一方面勤於工作底人。有人說:一個人的成功,要靠「九分汗下,一分神來」。

——《馮友蘭談哲學》「勵勤儉」

所謂天才,就是努力的力量。「無訟在哪一方面成功的人,都要努力。如果非常懶惰,而想成功,正如希望蘋果落在自己嘴裡,一樣的不可能」。有句老話叫「天道酬勤」,也就是說,天意總是厚報那些勤勞、勤奮的人。迷信天意固然是虛幻的,但只要付出了努力,一生就一定會向積極的方向轉變。相信功夫不負有心人的真理,不投機不取巧,踏踏實實做人做事,你就一定能夠成功。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天才,有的只是一種天分,而勤奮能夠將天分變為天才。只有勤奮,才能讓人永遠追求進步,永不停息,做學問尤其如此。

馮友蘭先生終其一生都在為哲學而努力,西方因他的著作而知中國哲學,就連中國人自己研究中國哲學,「馮友蘭先生都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他所著的「三史六書」是所有了解中國哲學的人都不可能繞過的。

做學問至此,馮老無疑是成功的,甚至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哲學界的天才,但馮老付出的努力也遠非常人所能想像。從一個中國哲學的門外漢到無法跨越的大師,其中的艱辛與漢水都是為成功而付出的代價。馮老正是秉持著這份勤奮,才收穫了如此之高的學術成就。

從來就沒有無需勤奮努力便能成功的天才。愛迪生說:「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一句話道出了天才之為天才的真諦。大凡學有成者,無一不是勤奮刻苦的知識追求者。就像馮老所言:世界上,歷史上,凡在某方面有大成就底人,都是在某方面特別努力底。古人說:「業精於勤。」人沒有不勤而能精於某業底。

美國著名作家傑克·倫敦在19歲以前還從來沒有進過中學。他的童年生活充滿了貧困與艱難,他曾是一個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偷盜等勾當上的問題少年。然而有一天,當他拿起《魯濱孫漂流記》時,人生從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看這本書時,飢腸轆轆的他竟然捨不得中途停下來回家吃飯。第二天,他又跑到圖書館去看別的書,另一個新的世界展現在他的面前——一個如同《天方夜譚》中巴格達一樣奇異美妙的世界。

從這以後,一種酷愛讀書的情緒便不可抑制地左右了他。一天中,他讀書的時間達到了10~15小時,從荷馬到莎士比亞、從赫伯特斯賓基到馬克思等人的所有著作,他都如饑似渴地讀著。19歲時,他決定停止以前靠體力勞動吃飯的生涯,改成以腦力勞動謀生。

傑克·倫敦進入加利福尼亞州的奧克德中學後,不分晝夜地用功,從來就沒有好好地睡過一覺。他用三個月的時間就把四年的課程念完、通過考試後,他進入了加州大學。

他懷著成為一名偉大作家的夢想,一遍又一遍地讀《金銀島》、《基督山伯爵》、《雙城記》等書,之後就拚命地寫作。他每天寫5000字,也就是說,他可以用20天的時間完成一部長篇小說。他有時會一口氣給編輯們寄出30篇小說,但它們統統被退了回來。

後來,他寫了一篇名為《海岸外的颶風》的小說,這篇小說獲得了《舊金山呼聲》雜誌所舉辦的徵文比賽頭獎,但他只得到了20美元的稿費。五年後的1903年,他有6部長篇以及125篇短篇小說問世。他成了美國文藝界最為知名的人物之一。

一個人知識的多寡,和他的勤奮程度永遠是成正比的,正如馮老所言:無論古今中外,凡在某一方面成大功,立大名底人,都是在某一方面勤於工作底人。一個在某方面勤於工作底人,不一定在某方面即有成,但不在某方面勤於工作底人,決不能在某方面有成。此即是說,在某方面勤於工作,雖不是在某方面有成的充足條件,而卻是其必要條件。有人說:一個人的成功,要靠「九分汗下,一分神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