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任是無情也動人 六、一縷心思 織就九張機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聽崑曲《牡丹亭》,一個女子,柔韌纏綿地低唱聲,撥動每個人薄脆的心弦。緩慢的節奏,溫軟的情思,似要將心隨之融化在一起。腦中頓時浮現四個字:「春絲如線。」就是這妙不可言的四個字,拂去了落在書卷上的塵埃,讓春風翻到了一個詞牌叫《九張機》的這一頁。因為有位女子,正用如線春絲,一針一線,連連織就九張機。在兩個人夢境里,織就一個人的錦瑟,一個人的流年。

一張機,讓我們看到一個樸素的女子,在陌上採桑,被大自然的春風熏染,流露出慵懶陶醉的嬌態。枝上桃花開得妖嬈絢麗,流鶯婉轉的歌聲令人痴迷,讓她捨不得歸去。每次看到陌上桑,就會想起秦羅敷,那個在春天陌上採桑養蠶的羅敷女。從此,這棵桑樹,在任何朝代,都長滿嫩綠的桑葉,彷彿桑樹的前生,就是羅敷女。

寫這首《九張機》的作者,是無名氏,詞卷收入至《樂府雅詞》。我問友:「《九張機》的作者,應該是個民間女子吧,表達她對春光的熱愛,對愛情的嚮往。」友答:「絕不是女子,是文人托女子的口吻而寫。」我笑:「寧願是個平凡的民間女子所寫。」友亦笑:「你便當成一個女子寫的吧。」讀這首詞,就恍如看到一個民間女子色彩紛呈、形象鮮明的生活畫卷。她採桑織錦,惜別懷遠,將詩情、離愁、相思都紡織在錦緞上,希望有情人可以解她心意。一擲梭心一縷絲,如此巧妙的心思,連織九張機,真是九曲迴腸、耐人尋味。

三張機,蠶老雛燕紛飛,吳王的館娃宮,宮女們須更換舞衣,這些民間少女,要開始緊張地織錦勞作。

四張機,她一邊紡織一邊止不住相思,卻沒有因相思而停下機杼,而將自己的相思之情,一絲絲織進了錦緞里。來來回回地纏繞,她心靈手巧,一朵清雅別緻的蓮花就這樣織成,可心中的離情別緒,卻怎麼也理不清。讓我們看到一個少女,一點幽情動早,就這樣誤入春風花海,惹來相思無限,不知該如何讓自己走出來。

最喜五張機,這位多情的少女,默默地將相思的詩句,順著橫紋,織在錦繡上,又憂心著,詩中的寄意不被情人所理解。「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她重複用了兩個「不言」,是這樣不願傾訴自己的離愁別苦,不願讓心上人知道她憔悴的容顏。只將相思寫入詩中,借錦緞,將寸寸柔腸和縷縷情絲細細地織進去。這般深情,用織錦的方式,巧妙地表達,讀來新穎,實在是妙處難與君言。

兩張機,有打馬而過的行人遲疑不決,欲行又止,女子回眸一笑,卻怕被花草知曉嬌羞的女兒心事。她只將深情蜜意藏於心間,遮掩多情的秘密,眼眸里卻又流露出依依不捨的情意。從此,相思就這樣深種,一夢難醒。

七張機,她織成了戲水鴛鴦的圖案,以為這樣便可以雙宿雙棲。心中卻不禁遲疑,唯恐這鴛鴦,被無心之人裁剪,從此勞燕分飛,反惹來離恨,再無計可相隨。似聽到她在怨嘆,早知道有今日這樣難以排遣的離恨,當初莫若不要相識。不相愛,就不會有相思;不相聚,就不會有相離;不相依,就不會有相棄。

六張機,她看到錦匹上,花間蝴蝶雙飛,更添了她相思情愫。如此情不自禁地停梭一晌,往窗外多看了幾眼。陌上,春光漸行漸遠,而那時行人,早已不知消失在哪一處春色芳菲的路徑,是否還記得那回眸的一笑?記得返程的路?

九張機,並蒂花,連理枝,都已織成,可相離多時的人,卻依舊不得相聚。她怨怪那薄情男兒,輕言別離,流連湖光山色,不思歸路。嘆自己一片多情,從頭到尾,將心縈系成一條絲線,素手織就同心結。誰知鴛鴦失伴,連理分枝,惹來幽恨,枉自斷腸。

提筆至此,突發奇想,問友:「釋、道、儒,你更喜何種?」友答:「釋家絕情,道家清修,儒家入世。」我不解:「釋家為何絕情?」友答:「佛家勸人為善,寡慾清靜,卻是好的。那清修者,斷了男女之情,豈不缺憾!」一語驚心,方知世間萬物,皆為情生。

佛家有經卷《三世因果經》,告知世人,每個人的三生,都已註定。因果循環,前世種下何因,今生就要自嘗結下的果。所以才會有眾生萬相,有人為權貴降相,有人是草野莽夫;有人善良敦厚,有人奸惡陰邪;有痴情種,也有負心人。

據說,在陰司,有一專管天下怨女痴男的徇情官,他主導著紅塵男女的情愛。多少繁華地,成了佳人冢;多少溫柔鄉,成了英雄墓。既知韶光似雲煙過眼,緣來時,當好自珍惜,不辜負人間風月,錦繡華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