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講 初步的研究及其困難

有一天,我們發覺了某些神經病患者的癥候是有意義的。精神分析的治療法,即以這個發現為基礎。病人受這種治療時,談到癥候,有時並提起夢。因此,我們就懷疑夢也有它的意義了。

然而我們的演講並不想跟著這個歷史的順序,卻要將這個順序倒過來講,先說明夢的意義。因為夢的研究不但是研究神經病的最好的預備,而且夢的本身也就是一種神經病的癥候;又因為健康的人都有這種現象,所以更給予我們以研究的便利。老實講,如果人們都健康而且都做夢,我們也就差不多可以從他們的夢裡得到神經病研究所能給我們的一切知識了。

因此,夢就成了精神分析的研究對象。夢和過失相同,既為健康人所同有,也為一般人所忽視,認為它顯然沒有實際的價值。然而夢的研究更可以引起譏笑。過失只是為一般人及科學所忽視而已,但要加以研究,也不會有失身分。有人說,除過失外還有些更重要的事實,那當然是對的,但是研究過失也不無所得。至於研究夢則不但徒勞無益,而且被認為絕對可恥:既不合於科學,又有傾向於神秘主義的嫌疑。而且在神經病理學和精神病學內,有許多更重要的問題——例如心理的腫瘍症,出血慢性炎症等——難道醫生可分心於夢的研究嗎?夢實在是太瑣屑,太無價值,不足以作科學研究的對象。

夢還有一個因素簡直不宜於作切實的研究。研究夢的時候,其對象是不易確定的。譬如妄想,它的輪廓還比較明確,病人明白地自稱:「我是中國的皇帝。」然而夢呢?卻大部分沒有敘述的可能。一個人說夢,能擔保自己說得都對嗎?沒有刪改過嗎?或者沒有因為記憶模糊,而不得不加以增補嗎?大多數的夢,除了些細小片段之外,是記不起來的。一個科學的心理學或治療的方法難道可以用這種材料為根據嗎?

批判而不公允,便可能引起懷疑。否認夢為科學研究的對象,其論點顯然是太趨極端了。我們在討論過失時,也有人嫌它過於瑣屑,我們卻以「由小可以見大」自解。你若說夢模糊,這也是夢的特色——某物有某種特色,那是不受我們支配的;況且也有明白確定的夢呢。就精神病學的研究而言,有些旁的對象也和夢一樣,都有模糊的弊病,例如許多強迫觀念的癥候,卻有許多有名譽有地位的精神病學家也曾加以研究。我還記得我所治療過的一個實例。病人是一位婦人,她敘述自己的病如下:「我有一種感覺,好像是曾經傷害過,或曾想殺害一個生物——也許是一個小孩——不,不,可能是一條狗,好像我曾從橋上將它推下——或類似於此的事」。至於說夢不易有確切的回憶,那是可以補救的,你只要把說夢者說出來的一切定為其夢的內容便行了,至於他在回憶中所忘記的或改編的,一概不理。進一層說,一個人不應該如此武斷地說夢是不重要的事實。我們從自己的經驗知道,夢所遺留的情緒可以終日不變,並且據醫生的觀察,精神錯亂及妄想都可以起源於夢,而且歷史上的人物間或也有因夢而引起了作大事業的衝動的。試問科學家們看不起夢究竟有什麼真正的原因呢?由我看來,那是對於古時太重視夢的反動。大家知道描述古代的情形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我們可以推定請恕我說一句笑話吧三千多年以前,我們的祖先便已像我們一樣做夢了。就我們所知,古人都以為夢有重大的意義和實際的價值;他們都從夢裡尋求將來的預兆。古代希臘人和其他東方民族出兵時必帶一詳夢者,好像今日出兵必定要帶偵察員來刺探敵情一樣。亞歷山大大帝出征時,最著名的詳夢者都在營里。泰爾城那時還在島上,防禦得很牢固,以致大帝有放棄攻城的意思。有一夜,他夢見一個半人半羊的神得意洋洋地跳舞,他將此夢告訴詳夢者,詳夢者以為這是破城的勝利預兆;大帝因此發出攻擊令,以暴力取得了泰爾城。伊特拉斯坎人和古羅馬人雖然也用其它方法卜知未來,但是在希臘、羅馬時期,詳夢術實際很流行,也為世所推重。達爾狄斯的阿耳特彌多魯斯,據說是生在哈德里安帝的時代,曾著有一詳夢書流傳後世。後來這詳夢的技術究竟如何退化,夢又如何為世人所忽視,那是我無法奉告的。學術的進步必不能使詳夢術退化,因為在中世紀的黑暗時期,比詳夢術更荒唐的事物都慎重地被保存著。事實是:對於夢的興趣逐漸降級而至於與迷信相等,又僅被保留於那些未受教育的人之中。到了今天,詳夢術愈趨愈下,淪於只想從夢中求得彩券中籤的數字了。但另一方面,今日精密的科學卻又常常以夢作為研究的對象,但是它唯一的目的在於闡明生理學的理論。由醫生看來,夢自然不是一種心理歷程,而是物理刺激在心理上的表示。賓茲在1876年說夢是「一種無用的,病態的物理歷程,這個歷程和靈魂不朽等概念簡直是風馬牛不相及,毫無關係」。莫里把夢比作一種舞蹈狂的亂跳,和正常人的協調的運動相反;古人對夢也有一種比喻,認為假使「有一個不懂音樂的人讓他的十個指頭在鋼琴的鍵盤上亂動」,則他所產生的聲音便有些像夢的內容。

所謂「解釋」就是揭示其隱藏的意義,但是前人釋夢,向來不談隱藏的意義。請看馮特、喬德耳及其它近代哲學家的著作;他們滿足於列舉夢的生活和醒時思想的不同之處,以貶低夢的價值,他們著重談到聯想的缺乏連絡,批判能力的停止作用,一切知識的消滅,以及他種機能減弱的特徵等等。精密科學對於我們有關夢的知識的貢獻只有一點,那就是關於睡眠時所有物理刺激對於夢的內容的影響。一個最近去世的挪威作家伏耳德著了兩大卷書以討論夢的實驗的研究1910年和1912年譯成德文。但他所寫的幾乎全是有關手足位置變換所得的結果。這些研究,算是我們對於夢的實驗的模範。你們能否想像得到,純正的科學若知道我們想探求夢的意義,將會怎樣地評頭品足?批判是已經領教過的;但是我們可不會因此而退縮。假使過失可以有潛在的意義,則夢也可以有這種意義:過失的意義在許多情況下,純正科學已經來不及研究了。所以讓我們來採取古人和一般群眾的見解,並進而步古時詳夢者的後塵吧。

第一,我們要確定自己這一事業的方向,對夢的範圍作一概觀。究竟夢是什麼?確不容易用一句話為夢下定義。然而夢是大家所熟悉的,不必追究定義。只是夢的要點仍有指出的必要。這些特點將如何去發現呢?夢的範圍既大,這個夢和那個夢的差異又多。所以我們若能指出一切夢的共同成分,或許便是夢的要點了。

那麼好了,一切夢的共同特性第一就是睡眠。夢顯然是睡眠中的心理生活,這個生活雖有些類似於醒的生活,而同時卻又大有區別。那就是亞里士多德的夢的定義了。夢和睡眠或許有更密切的關係。我們可以被夢驚醒,我們自然而然地醒過來,或勉強地由睡眠中醒來,都常有夢。夢似乎是介乎睡眠和蘇醒之間的一種情境。因此,我們的注意可集中於睡眠;那麼什麼是睡眠呢?

那是一個生理學或生物學的問題,現在還有許多爭論。我們還不能有什麼明確的答案,但是我以為我們可以指出睡眠的一個心理特點。睡眠的情境是:我不願和外界有所交涉,也不願對外界發生興趣。我去睡眠以脫離外界而躲避那些來自外界的刺激。同樣,我若對外界厭倦,也可以去睡眠。我臨睡時,可向外界說,「讓我安靜吧,我要睡了」。小孩子的話恰好和此相反:「我還不願睡;因為我還不疲倦,還想多看看」。所以睡眠的生物學目的似即蟄伏,而其心理學的目的似乎是停止對於外界的興趣。我們本不願入世,因而和人世的關係,只好有時隔斷,才可忍受。因此,我們按時回覆到未入世以前或「子宮以內」的生活,想重複引起類似這個生活的特點,如溫暖,黑暗,及刺激的退隱。我們當中有些人還像一個球似的蜷曲著身體,和在子宮內的位置相似。所以我們成人似乎僅有三分之二屬於現世,三分之一尚未誕生。每天早晨醒來時便好像重新降生。其實我們說到醒覺,也常用這一句話:「我們似乎是重新誕生了」,——在這一點上,我們對於新生兒的一般感覺的見解或許完全錯誤了;或許嬰孩的感覺是很不舒服的。在說到出生的時候,我們便說「初見天日」。

假使這就是睡眠的特性,那麼夢必不屬於睡眠,反而好象是睡眠所不歡迎的補充物;其實我們確信,沒有夢的睡眠才算是最好的、最安適的睡眠。睡眠的時候,心理的活動須絕對消滅;假使這種活動仍然存在,則真確的睡前的安靜情境即無從達到;我們仍不免有一點心理活動的殘餘,夢的活動就是這些殘餘的代表。因此,夢就似乎不必有意義了。至於過失則不同,因為過失至少是醒時表現的活動;但是假使我睡了,除了一些我們所不能抑制的殘餘之外,心理活動已完全停止,所以夢不必有意義。其實,心靈的其它部分既已安睡,則夢縱有意義,我也一定不能利用。因此,夢只是不規則的反應的產物或物理刺激所引起的心理現象。夢必定是醒時心理活動的剩餘,使睡眠受到干擾。這個問題本不足以促進精神分析的目的,我們或許可以從此下定決心將它拋棄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